吉隆,位于中國尼泊爾邊境,藏語意為“幸福溝”。那里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有“珠峰后花園”的美譽,常年沐浴著喜馬拉雅山脈的白雪。
吉隆,是重要的國門。1000多年前,這里就是“唐蕃古道”的必經之路。新中國成立后,這里就開設了海關。去年底,中國吉隆—尼泊爾熱索瓦雙邊性口岸正式運行。
因為邊境,因為國門,他們常年駐守喜馬拉雅山腳下。
他們就是西藏吉隆邊防檢查站的官兵們。“4·25”尼泊爾強震發生后,這些喜馬拉雅衛士火速馳援災區,挺起了不屈脊梁。
危險在,也要勇敢前行
“地震了!快集合!”
4月25日14時11分,吉隆邊防檢查站政委尕麻旦增,邊下樓邊用對講機通知戰士們迅速集合。
5分鐘后,73名邊防戰士火速在營區空地集結。3個小分隊,2支抗震救災突擊隊,1支后勤保障分隊,全部集結待命。
“我們是軍人,救援就是使命,第一組我帶隊,前往多甫村救援……大家出發。”尕麻旦增用高亢響亮的聲音喊道,說完便帶著隊伍沖出營門。
此時,吉隆邊防檢查站大樓已嚴重受損,不少瓷磚從大樓墻面摔落在地。
多甫村,坐落在山腰上,距離吉隆鎮足有10公里。戰士尕布藏緊緊跟著尕麻旦增。
“小心!”尕布藏驚喊了一聲,本能地后退幾步,一塊碗口大的滾石砸落在尕麻旦增背后。
第一分隊向多甫村疾馳,第二分隊的邊防官兵,冒著不斷滾落的飛石,奔到吉隆鎮阿孜崗村。
“奶奶、奶奶,你沒事吧,快救命!”聽到急促呼叫聲,戰士盧召波沖過去,看見房梁、碎石、土坯壓著一位老人和一位年輕人。盧召波喊來戰友,用雙手清理倒塌的碎石,拋開廢墟。
年輕人腿部流著血,不停地喊著奶奶,但盧召波卻沒有聽到老人的聲息,他變得更加著急。
盧召波兩手快速插進廢墟,如火輪一樣一次次攏起坍塌物,甩向身后。10分鐘后,終于將老人救出。盧召波趕緊為她掐了人中穴,老人緩緩睜開雙眼,凝望著周圍的戰士,淚水滴在了盧召波軍衣上。
孫建超是吉隆邊防檢查站的駕駛員。這幾天,他跑了吉隆鎮一半的受災村。“去薩勒鄉色瓊村的時候,轉彎時車屁股緊貼著懸崖,余震了。當時我就想,這下完了。”孫建超說,知道危險在,也只能前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