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賓,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劃出公私分明的界限。從大部分腐敗案例中可以發現,官商之間過從甚密,其背后是畸形政商生態下形成的利益交換與利益同盟。經濟新常態下,改革正快馬加鞭。重構政商關系新生態,亟須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速簡政放權,通過法治手段推動官員權力公開透明運行。
漫畫:沆瀣一氣
畸形政商關系的主要矛盾在哪兒
“最小的官都比最大的企業家神氣,這就是中國政商關系很不正常的情況下產生的。”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最近表示,在政商關系這對矛盾中,要看誰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政府官員是主要矛盾。政府掌握了大量權力,資源分配權力和審批權,所以長期以來官員和企業家的關系是不平等的,企業家就跟著官員屁股后面轉。”
十八大以來,中央高調密集反腐,一些腐敗案件暴露出相當一部分官員底線失守,頻頻與商人利益交換,觸碰法律紅線。如2014年,山西省處分市廳級干部45人,許多腐敗案件背后都有煤老板身影,涉及煤炭資源交易。
“以利益交換為目的的政商關系確實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了。”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保育鈞認為,由于我國市場體系尚不完善,政府主導經濟發展的模式沒有根本轉變。如果過分依靠政策,不是靠法治,就容易產生官商勾結,必然導致腐敗。
“政府的手還是太長了。”海南現代集團董事長邢詒川深有感觸地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市場掛牌招標。“其實潛規則都定了,如果不進入領導的視線,不進入他們的圈子,中標是很難的。整個程序看起來很公平,但實際上他們會想各種方法把你排除掉。”
邢詒川透露,在真正投標之前,相關部門會把招標條件縮小,每個環節設計都是給圈子里的競標單位提供機會和條件,甚至“量身訂制”,把一部分人淘汰掉。最糟糕的是“圍標”,私下將三四個公司由一個人控制,任何一家公司中標,施工單位就只有一個,這是典型的官商勾結的“權力游戲”。
權力一旦失去有效監督和制約,也就為一些希望走捷徑的商人打開了方便之門。“社會上慢慢形成了一種風氣和習慣,官員和商人以關系和利益作為交換條件,不論是民營企業還是國有企業,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格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