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民間組織的倡議活動吸引許多市民關注。
活動中散發的宣傳資料。
一輛高鐵開進荊州火車站。
長江商報消息 滬漢蓉沿江高鐵正處于可行性研究階段,荊州荊門民間關心路線走向
2012年,漢宜鐵路通車,這條設計時速200公里的鐵路,結束了江漢平原腹地百年不通國家鐵路的歷史。去年9月25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建設上海經南京、合肥、武漢、重慶至成都的滬蓉沿江高鐵。
高鐵,再次成為江漢平原腹地最為受人關注的“敏感詞”。不同于漢宜鐵路,這次即將修建的沿江高鐵預計設計時速達350公里,乃是真正意義上的高鐵。
嘗到了快速客運鐵路助力經濟、旅游等方面的甜頭,荊州市率先由民間在當地組織多次簽名倡議活動,希望滬蓉沿江高鐵能經過荊州。而與荊州南北相望的荊門市,民間也充分表達了“湖北唯一不通動車地級市”對高鐵的熱切期盼。
對于高鐵落戶誰家,這兩個“本是一家”的城市,在民間率先“較起了勁”。
A
“真高鐵”即將來臨
2014年9月25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稱:將建設上海經南京、合肥、武漢、重慶至成都的沿江高鐵(亦稱350滬漢蓉高鐵、滬漢蓉二線、滬漢蓉沿江高鐵)。
滬漢蓉沿江高鐵由國務院提出,大部分行駛路線,和已經建成通車的滬漢蓉快速客運通道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該高鐵不同于滬漢蓉快速客運通道。
滬漢蓉快速客運通道設計速度為200至250公里/小時,并非高鐵;而滬漢蓉沿江高鐵設計時速是350公里,是真正意義上的高鐵,是為減輕現有滬漢蓉鐵路的運行壓力和彌補速度不足而建設的。
“從全國交通運輸圖可以看出,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最密的地方就是長江中游城市群地區。”4月8日,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武漢參加長江論壇時提出,建設高速鐵路客運體系,加快建設上海經武漢到成都的滬漢蓉沿江高速鐵路,形成覆蓋中部所有50萬人口以上城市快速鐵路網。
地處湖北省江漢平原腹地的荊州市、荊門市南北相依,歷史上是一家人,直到1983年,國務院批準荊門成為與荊州市并級的地級市。然而近期,同懷著希望高鐵落戶自家的愿望,這對兄弟城市間暗自爆發了民間“高鐵爭奪戰“。
目前,滬漢蓉沿江高鐵正處于可行性研究階段,從天門段開始,最終是從長江邊的荊州經過至宜昌,還是從長江支流漢江流域的荊門經過至宜昌,成為爭論的重點。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