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下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新電改方案),這是繼2002年國務院下發《電力體制改革方案》、時隔13年之后重新開啟的針對電力行業的新一輪改革。新電改強調“管住中間、放開兩頭”,其中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成為本輪電改方案的最大亮點,標志著我國一直以來電網公司的傳統盈利模式被打破。受此影響,一些工商業者盤算著新電改施行之后用電成本下降會為企業節省不少成本,而受新電改方案沖擊較大的電網公司,一些中層干部動了心思,有人準備抓住機會下海搏一搏。
方案
放開配售電業務成最大亮點
新電改方案概括起來是“三放開、一獨立、三加強”,即:按照“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有序放開公益性和調節性以外的發用電計劃,推進交易機構相對獨立、規范運行,進一步強化政府監管、進一步強化電力統籌規劃、進一步強化電力安全高效運行和可靠供應。
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巡視員王強表示,管住中間是指對具有自然壟斷屬性的輸配電網環節加強政府監管、實行政府定價,確保電網公平開放、市場公平交易,并更好地實現電網科學規劃,充分發揮電網規模效益、提高管理效率。放開兩頭是指在發電側和售電側實行市場開放準入,引入競爭,放開用戶選擇權,形成多買多賣的市場格局,價格由市場形成,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體制構架符合國際電力市場化改革的基本特征,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也是兼顧市場手段和政府作用在電力行業發揮功能的最佳方式。
外界普遍認為,新電改方案最大的亮點是“三放開”當中的“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尤其是其中的售電業務,這是電力行業的終端環節,也是與廣大用電者、用電市場聯系最為緊密的環節,當然也是各方利益盤根錯節、難度頗大的一環。此外,新電改方案界定了發電、輸電、配電、售電四個環節的性質,尤其是對輸電環節也就是電網企業的性質界定,這是所謂的“管住中間”,也值得期待。
樣本
深圳成電改首個試點
今年1月,深圳正式啟動電改試點工作,為全國首個試點城市。試點工作的一個關鍵是對輸配電電價成本進行厘清,也就是明確哪些是真正的電力成本,對電網線路、變電設備及其他輸配電業務進行成本核算,算出一個“合理”的電價。
根據深圳電改的初步估算,未來三年深圳輸配電電價每度將下降1分多錢,未來三年電網公司在深圳將累計減少收益24億元。而最新的消息是,深圳方面正在組建民營售電主體,要參與到新電改方案的售電市場開放改革中,這意味著深圳終端電價還有可能進一步下降。
實際上電力系統改革的一個難點就在于輸配電電價成本核算,這被外界稱為是一個暗箱地帶,電網公司不愿說清楚,某種程度上也確實說不清楚。因為輸配電電價存在著大量的交叉補貼,難以厘清。
簡單點說,工商業用電戶一般都比較集中,電壓等級也高,這對于電網公司來說電網線路鋪設省力、降壓也容易、電力傳輸損耗也少,所以供電成本就低。而居民用電分布分散,尤其是一些農村,可能要專門鋪設電網線路,而且居民用電電壓等級最低,所以供電成本就很高。所以如果完全由市場決定的話,工商業電價應該便宜,居民電價則貴,但是我們的做法是工商業電價高,以此通過政府統籌調節來補貼居民用電,這中間就存在著大量的交叉補貼,比如工商業用電對城市居民用電的反哺、城市電網對農村電網的反哺等。
深圳成為電改試點就在于其經濟高度發達、城市化程度領先,在深圳幾乎不存在農村電網,交叉補貼較少,容易厘清輸配電電價。此外深圳市供電局三年前從廣東電網獨立出來,成為南方電網的直屬子公司,擁有較多的自主權,而深圳市政府方面也有電改的內在動力,希望通過降低電價給區域內的企業降低成本。這種種因素促成了深圳電改試點的快速推進,深圳也成為電改掣肘較少,比較容易的地方。
但是同時,深圳電改經驗能否向其他地方推廣普及,有沒有廣泛的借鑒意義也成為外界關心的焦點。華北電力大學教授曾鳴表示,深圳電改試點相對來說比較容易,但是要推廣到其他地區肯定就不那么容易,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不過總體來看深圳的探索和取得的經驗都是很有價值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