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技術尚未成熟,消費仍未普及,但隨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智能汽車、無人駕駛等概念被無數次提及,車聯網已經邁入了風起云涌的階段。
研究數據顯示,2015年將有60%的汽車配備車聯網技術,到2018年車聯網所占市場規模將達400億美元。面對如此誘人的市場,BAT自然不會缺席瓜分蛋糕的游戲。
一年以來,百度、阿里、騰訊三大巨頭在互聯網上的路徑和競技逐現明朗,各家的車聯網戰略、產品、系統、軟硬件紛紛粉墨登場。種種跡象似乎預示著,車聯網將要成為BAT巨頭的下一個戰場。而有巨頭的地方,注定硝煙四起。
資深行業分析師王斌向時代周報記者談到,就現階段而言,BAT仍舊是在做一些非常簡單的,缺乏技術含量的聯網服務,偏于市場和表層,并沒有改變汽車行業用戶的痛點和真正的需求,只是在為搶占互聯網移動入口所做的簡單布局。想要發展車聯網,必須從車聯網技術和用戶需求角度入手,而不是簡單的聯網,或將自己的業務簡單地植入。
目前,車輛網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全產業鏈尚未真正形成。從長遠來看,BAT的全面布局必將加速中國車聯網未來格局的形成,但他們也將面臨一個共同的命題—標準化缺失下的安全問題是阻礙車聯網進一步發展的癥結所在,在標準需要統一的現實下,互聯網巨頭之間是繼續“各自為政”還是成為把蛋糕一起做大的創新聯盟?
百度率先攪局
2015年新年伊始,百度率先在車聯網領域攪起一池春水,發布了新一代車聯網系統“Carlife”。與缺乏亮點的處女作“Carnet”時隔近一年再以嶄新面目面世,“Carlife”自然不能少了一眾盟友的站臺助威。根據百度的發布,奧迪、現代、上海通用等多家汽車廠商都已與其簽訂了車聯網方面的戰略合作協議。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在“Carlife”系統中,以百度地圖作為核心,可為用戶提供路線規劃、地點查詢、路程估算等功能,幫助用戶避開擁堵,實時更新地圖數據。同時,該系統還具備了停車位查詢、停車定位記錄、電子狗、實時路況、Handsfree人機對話等功能。
實際上,百度算是三巨頭中最先在車聯網領域上有所動作的。2013年8月,百度收購了中國第三大地圖資質商瑞圖萬方,首先獲得了圖層數據。而近年來,百度逐步加大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資,組建了深度學習研究院,還招攬了“Google Brain“之父吳恩達等人才。與此同時,百度正圍繞智能化搜索展開研究,包括語音識別、智能識別等。
百度在車聯網方面還有更大的圖謀,即已經啟動的無人駕駛汽車研發計劃。百度公關方面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該汽車可自動識別交通指示牌和行車信息,具備雷達、相機、全球衛星導航等電子設施,并安裝同步傳感器。車主只要向導航系統輸入目的地,汽車即可自動行駛,前往目的地。
BAT中的另一位頭領阿里巴巴,一心想要穩坐BAT頭把交椅,自然不愿意在車聯網領域落于人后。
早在去年,阿里便徹底完成了對高德地圖的全資收購,將高德定位于阿里的一個部門,徹底阻斷了其他兩大巨頭對高德資源的瓜分使用。至此,騰訊系的大眾點評、滴滴打車等電子地圖提供商,則由原來的高德地圖改為騰訊地圖和四維圖新。與此同時,阿里巴巴積極研發“YunOS”將作為底層操作系統切入車聯網。
2014年7月,阿里與上汽簽署了“互聯網汽車”戰略合作協議,在“互聯網汽車”和相關應用服務領域開展合作,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互聯網汽車”及其生態圈。
上汽方面表示,雙方的戰略合作最終將以用戶體驗為導向,集成阿里巴巴集團的“yunOS”操作系統、大數據、阿里通信、高德導航、阿里云計算、蝦米音樂等資源和上汽集團的整車與零部件開發、汽車服務貿易等資源,開放融合互聯網和大數據,整合雙方線上線下資源,為用戶提供智慧出行服務。上汽集團信息系統部執行總監張新權此前曾透露,同阿里巴巴聯合研發中的互聯網汽車將采用YunOS操作系統,該車將于兩年后推出。
同時,阿里巴巴先后網羅的快的打車、新浪微博、蝦米音樂、美團等應用,看似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卻在車聯網市場成型之際,也成為其車載娛樂系統的棋子。
面對時代周報記者關于車聯網之爭中優勢何在的提問,阿里集團公關總監顧建兵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車聯網并不是簡單地做一個小玩意,必須建立在一個大的操作系統之上,沒有一個完善的操作系統,車聯網是不存在的,企業也無法掌握主動權。“我們有自己的操作系統,有自己的后臺,有很強大的數據能力,還有很多功能和資源可以放進去,這是我們的優勢。”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