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一輪中央巡視工作即將啟動。
在去年大幅提高巡視頻率的基礎上,今年首輪中央巡視進一步“加碼”——提早啟動,聚焦央企,問題導向,巡視單位數量翻番……一系列新特點、新動向,彰顯了中央保持反腐高壓態勢不放松的堅強決心。
數量翻番
上輪“巡視清單”2月10日剛剛向社會公布完畢,11日新一輪中央巡視工作動員部署會就召開了,這一天恰逢中國農歷小年。動員會后,巡視組即將開展集中培訓,抓緊做好準備工作,春節一過就展開巡視。
時不我待之感,不僅體現在本輪巡視工作的啟動時間上,也體現在巡視單位的數量上。本輪共巡視26家單位,是上一輪的兩倍。而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每一輪的巡視對象還從未超過15家。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這是對不久前召開的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相關精神的落實。
這次全會提出,中央巡視組要增強力量、提高頻次、擴大范圍,全面開展專項巡視。今年要加大對國有企業的巡視力度,探索分行業、分領域開展專項巡視,實現對中管國有重要骨干企業和金融企業巡視全覆蓋。
目前,中央已對12家中管國企進行了專項巡視,但仍有40多家中管國企沒有納入“全覆蓋”范疇,再加上10多家中管國有金融企業,任務將十分繁重。
正因如此,今年中央巡視工作提前啟動、頻率不減、對象翻番,一個組巡視兩家單位,13個組同類同步安排、分批集中匯報。照此推算,中央巡視組已經具備了每年對60多家單位進行專項巡視的能力,完成今年任務應不成問題。
“這就要求采用專項巡視方式,短時間內集中優質資源解決問題。”莊德水說,新的中央巡視組將增加人力、選配審計等專門人才,以加快進度、提高質量。
會不會出現“數量上去、質量下來”的問題?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認為,去年中央已經全面開展了專項巡視,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也發現了央企存在的共性問題。只要按以前的成功模式,單刀直入,有針對性地發現問題,巡視工作一定能取得成效。
聚焦央企
與以往不同,這一輪中央巡視對象全部為中管國企。專家普遍認為,這體現了中央“堅持從嚴治黨,國有企業不能例外”的鮮明態度。
實踐證明,完善國有資產資源監管制度和國有企業監管制度,加強黨對國有企業和國企領導班子的監督,巡視是一項管用有效的方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組用不到兩年時間完成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全覆蓋后,巡視工作重點自然而然指向國企。
“隨著中央巡視工作常態化,巡視范圍將進一步擴大,巡視目標勢必聚焦國企。”辛鳴指出,前幾輪巡視出的問題許多都涉及黨政機關領導干部與國企負責人之間的權錢交易,如果不徹底清除國企中的腐敗土壤,黨政機關中的腐敗也難以根除。
抓住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牛鼻子”,推動國有企業黨組織落實主體責任;出臺《中管企業紀委書記、副書記提名考察辦法(試行)》,強化中央紀委對中管企業紀委的領導和監督……專家普遍認為,從近期中央出臺的一系列舉措聯系到這一輪巡視的特點,國企將成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重點工作對象。
強化國企反腐,不僅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需要,也有利于國企健康發展。
中國社科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分析指出,新一輪巡視指向國企,著力透過問題從體制機制上找原因,將推動國企改善經營管理、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為全面深化改革開路,對于在經濟新常態下把國企做大做強具有深遠意義。
問題導向
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是巡視工作的根本目的。
從前幾輪巡視情況看,當前國企在管黨治黨和黨風廉政建設上存在著一些普遍性問題。有的企業黨委負責人不履行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職責,黨風廉政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落實不到位;有的通過利益輸送損公肥私,靠山吃山;有的頂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四風”問題禁而不絕;有的選人用人問題突出,買官賣官,搞團團伙伙。
這些問題一方面印證了中央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的判斷,另一方面也為今后巡視工作樹立了“標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建明指出,當前一些國企已成為個別貪腐分子攫取財富的工具,產生了惡劣影響。新一輪中央巡視應緊扣全面從嚴治黨,聚焦突出問題,重點發現企業在作風、紀律、腐敗、選人用人方面的普遍性問題。
除了傳統腐敗問題,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問題也有望進入巡視組的視野。這輪巡視將重點查找靠山吃山、利益輸送問題。
莊德水認為,當前反腐就是要看能否切斷國企央企與官場之間的聯系,敢不敢對特殊利益集團動刀。尤其是當前很多國企到海外開展業務,如何防止產生跨國腐敗的問題,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對此也應加強巡視。
值得關注的是,這一輪巡視動員會突出強調了“黨的觀念淡漠,主體責任不落實,是產生問題的總病根”。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于曉光認為,對央企進行巡視,不僅要查出問題,還要及時發現問題苗頭,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根本上是要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尤其要把“兩個責任”落到實處。(記者張曉松、翟永冠、劉碩)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