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任性”,是2014年的網絡流行語,正可以用到一些花錢不受約束的國企身上。一些國企管理人員侵吞國家財產,把國企變成個別人的“提款機”。
哪里問題集中就巡視哪里,誰問題突出就巡視誰。2014年底中央第三輪巡視的8家國企中,已有5家共12人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或職務犯罪接受調查。
專項巡視后,國企一些高管接連落馬
備受輿論關注的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近期日子并不好過——隨著專項巡視開展,腐敗案件接連暴露,多名高管接受調查。
自中央紀委巡視組去年底進駐南航進行專項巡視以來,接連有高管落馬。不僅是南航,同時被巡視的其他七家國企也掀起了反腐風暴。2014年12月3日,中石化黨組免去中石化石油工程技術服務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黨委副書記薛萬東職務;15日,中國聯通網絡分公司副總經理兼網絡建設部總經理張智江涉嫌嚴重違紀被查;19日,東風汽車公司總經理助理、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黨委常委任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23日,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裁華澤橋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調查;25日,東風汽車公司原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原東風朝陽柴油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范仲,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在接受調查。
這樣的反腐節奏,新一年仍在延續。中央紀委網站2015年1月7日公布,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杰波、周岳海因涉嫌職務犯罪被檢察機關立案偵查。至此,2014年底中央第三輪巡視的8家國企中,目前已有5家共12人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或職務犯罪接受調查。其中,南方航空公司4人,中國聯通2人,東風汽車公司2人,神華集團3人,中石化1人。
一位接受采訪的紀委人士稱,多名央企高管在被巡視期間就暴露了貪腐問題,像“下餃子”一樣接連落馬,說明有些腐敗問題就在面上,也證明了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緊迫性。
“亮劍”,形成反腐高壓態勢
據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已有80多名國企高管被通報涉嫌違法違紀,涉及石油、鋼鐵、煤炭、電力、通信、軍工等多個領域。記者分析發現,被查的國企高管中擔任所在公司或集團一把手職務的接近一半,來自央企及其下屬企業的高管約占總數的三分之一。
“國企碩鼠”頻現,不僅造成巨額國有資產流失,破壞黨風、政風,由此產生的商業賄賂、不正當競爭、“尋租經濟”等,還造成市場經濟環境惡化,對整個經濟形勢造成負面沖擊。
“要警惕國有企業成為少部分人攫取利益的‘印鈔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任建明說,國有企業不能成為名義上的“國有”。一些國有企業被一些貪腐分子所掌控,成為他們攫取財富的工具。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認為,中央反腐敗堅持高壓態勢和問題導向,哪個地方問題嚴重,哪個地方病灶突出,哪個地方就會被查處。加強對國企腐敗的治理,是情理之中。
高波表示,新一輪反腐劍指國企貪腐分子,在“新常態”下具有特殊意義,“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推動國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能夠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強大助力”。
制度化反腐,國企反腐與國企改革同步推進
針對國企腐敗頻發,紀檢部門和主管單位出臺了一系列制度措施。
2014年3月,中紀委監察部把國資委及央企單獨切分出來,由第五紀檢監察室負責。4月,國資委出臺了《關于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實施辦法》,要求嚴查企業經營管理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用人等方面的腐敗問題。
國企改革的深入也將有助于遏制腐敗。人社部宣布,72家央企負責人率先在今年初啟用新的薪酬制度,國企改革邁出重要一步。同時,國資委相關人員透露,2015年將加大查辦案件力度,對于權力集中的領域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防止權力濫用。
但有專家表示,制度和政策的制定是一方面,如何貫徹落實更加重要。在已經發生的國企腐敗案件中,制度和規定從不缺乏,缺少的是不打折扣的貫徹落實。不少專家表示,國企反腐必須與全面深化國企改革“同步考慮、同步部署、同步實施”。
“一定要將國企徹底推向市場,建立規范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落實法人治理結構,使得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職代會、黨委會等機構各司其職,內外部監督互相配合協調。”任建明說,“通過科學規范的企業運營制度,讓國企高管不能腐敗;要設計完善的薪酬激勵和約束體系,讓其不愿腐;繼續加大反腐查處力度,讓其不敢腐。”
同時,高波建議,要按照市場經濟的大原則、大方向,堅定地把國有企業改革落實到位,把國有企業真正置身于市場經濟體制下。(記者翟永冠、周正平、宋玉萌、烏夢達、陳冀、李響、黃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