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中韓自貿區結束實質性談判、11日北京APEC會議決定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17日中澳自貿區結束實質性談判……短短8天之內,三大自貿區相繼取得重大突破,中國的自貿區戰略多點開花,明顯提速。
在外界看來,中國正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全方位的開放新格局初顯輪廓,這不僅有利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開放紅利,同時也將為相關地區乃至世界經濟增添新的發展動力。
8天內3大自貿區獲重大進展 自貿區戰略提速
自11月10日至17日,在剛剛過去的8天時間里,中國對外自貿區戰略明顯提速,并迎來一系列關鍵性成果。
其中,11月10日,中韓自貿區結束實質性談判,根據談判成果,協定范圍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共17個領域,雙方貨物貿易自由化比例均超過“稅目90%、貿易額85%”。
自2012年5月啟動談判的中韓自貿區,是中國迄今為止對外商談的覆蓋領域最廣、涉及國別貿易額最大的自貿區。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王受文17日說,中韓自貿區年內將完成全部談判,爭取明年盡早簽署中韓自貿協定,協定將有望在明年下半年生效實施。
在中韓自貿區結束實質性談判后僅僅一天,也就是11月11日,北京APEC會議作出了一個“載入史冊的決定”——亞太自貿區進程正式啟動,亞太自貿區路線圖也獲得批準。經過近10年“孵化”,亞太自貿區終于在APEC中國年“破殼而出”。
亞太自貿區宣布啟動6天后,中國又迎來一個重磅時刻,2005年4月啟動的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17日確認實質性結束,這意味著歷時9年多談判博弈的中澳自貿區即將“瓜熟蒂落”。
根據談判結果,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范圍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共10多個領域,澳大利亞對中國所有產品關稅最終均降為零,中國對澳大利亞絕大多數產品關稅最終降為零,在投資領域,雙方在協定生效日起相互給予最惠國待遇。
中澳自由貿易協定是繼中韓自貿協定后,中國與亞太地區重要經濟體結束的另一個全面、高水平的自由貿易協定。根據協定,澳大利亞乳品關稅將于9年內逐步取消,15%的嬰兒配方奶粉關稅將在4年內取消,而23%的羊肉關稅、12%-25%的牛肉關稅都將在9年內取消,這對于喜歡澳大利亞奶粉、牛羊肉等商品的中國消費者無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在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看來,三個對外自貿區的突破意義重大。其中,中韓自貿區、中澳自貿區將成為未來國際市場上的活躍熱點,這有利于降低美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 對中國的消極影響,也會對推動中日韓自貿區、亞太自貿區的進程產生反壓和倒逼的積極作用。
全方位開放新格局輪廓初顯 注入開放新紅利
外界分析,對外自貿區多點開花,顯示中國正在積極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堅持雙邊、多邊、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以周邊為基礎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的重要部署。隨著若干對外自貿區的突破,中國全方位的開放新格局也輪廓初顯。
在這個新的開放藍圖上,中國已完成與東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智利、秘魯、哥斯達黎加、新西蘭、冰島和瑞士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自貿談判,正在談判的還有中國與挪威、中日韓自貿區等6個自貿協定。此外,中國還在大力推進“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對中新網記者表示,中國正加速建設對外自貿區,加大對外開放力度,這既是主動參與和適應國際分工變化的現實需要,也是應對國際競爭壓力、在全球化過程中爭奪話語權的必然舉措。
白明指出,在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下,國際分工的格局發生轉變,在轉變的過程中,中國參與分工的角色和方式也會相應發生變化,而實施自貿區戰略是中國為主動適應國際市場變化而采取的重大策略。
“此外,美國主導的TPP給中國的壓力很大,TPP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并不包括中國,中國如果參加要付出很高的‘門票費’,而如果不參加則容易被邊緣化,中國在國際分工的位置將被擠壓,這種國際競爭壓力也促使中國加快區域經濟合作,而對外自貿區的建設正是其中一個重要載體?!卑酌髡f。
白明指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過程中,歐美擁有很大的話語權,但中國未來要謀求主導國際分工和國際產業鏈,只有自己主導一些合作,才能獲得一定的話語權基礎,從而在全球化中爭奪話語權中占據主動地位。
“自由貿易意味著各自門檻的降低,雙方貨物和勞務將更多進入對方市場,這將加速資源的優化配置,促使各自配置出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增強參與國際分工的競爭力,這不僅是幾個國家互相賺錢,而是在一起賺世界的錢?!卑酌髡f。
在專家看來,中國積極推進自貿區建設,不僅有利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同時也將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開放紅利,讓中國獲得更高的平臺、更廣闊的空間,同時將為相關地區乃至世界經濟增添新的發展動力。(中國新聞網/記者 李金磊)
相關報道:
自貿協定帶來啥“福利”?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17日在堪培拉舉行會談,雙方共同宣布實質性結束中澳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在本月早些時候的北京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中韓雙方確認中韓自貿區結束實質性談判。
截至目前,中國已簽署的自貿協定12個,涉及20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中國與東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智利、秘魯、哥斯達黎加、冰島和瑞士的自貿協定,內地與香港、澳門的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CEPA),以及大陸與臺灣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
隨著多個自貿協定的逐步實施,中國的消費者有望獲得更加豐富的選擇,以更實惠的價格買到外國商品。
澳大利亞:龍蝦快到碗里來
澳大利亞幅員遼闊,美食眾多。根據中澳自貿協定談判結果,澳大利亞對中國所有產品關稅最終均降為零,中國對澳大利亞絕大多數產品關稅最終降為零。這意味著,美味澳洲大龍蝦今后可能從高檔酒店“走上”更多老百姓的餐桌。大家也有更多機會品嘗澳洲牛排和澳大利亞紅酒。
韓國:搶化妝品無需等“雙十一”
從2004年中韓雙方宣布啟動民間可行性研究,到今年最終完成實質性談判,中韓自貿區談判可謂“十年磨一劍”。
根據雙方談判結果,在開放水平方面,雙方貨物貿易自由化比例均超過“稅目90%、貿易額85%”。這意味著,在中國銷路一直不錯的韓國服飾、汽車以及電子產品的售價有望更“接地氣”。
韓國化妝品受到許多中國年輕女性消費者青睞,但不少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后價格“水漲船高”。中韓自貿協定簽署后,這一價格差異有望縮小。想買韓國化妝品不必再等“光棍節”了。
新西蘭:不必再“搶奶粉”
2008年4月7日,中國和新西蘭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新西蘭政府自由貿易協定》。這是中國與發達國家簽署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該協議規定,中國將從2008年10月1日起逐年降低自新西蘭進口乳制品關稅,并于2017年1月1日前取消鮮奶及奶油、黃油、奶酪的關稅,于2019年1月1日前取消奶粉關稅。新西蘭奶制品有望成為更多中國“奶爸”和“辣媽”的選擇之一。
東盟:優質水果平民價
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中國與其他國家達成的第一個自貿區,同時也是東盟作為整體對外建立的第一個自貿區。
中國-東盟自貿區給中國民眾帶來的實惠十分明顯。山竹和榴蓮等來自東盟國家的熱帶水果在國內市場日益普遍,泰國大米、越南綠豆糕、菲律賓芒果干、印尼黃金糕、越南和馬來西亞咖啡等也逐漸走進千家萬戶。
智利:好酒不只歐洲有
提及葡萄酒,許多人第一反應會想到地中海,習慣把葡萄酒與法國畫上等號。但是,地處南美洲的智利憑借其氣候優勢、獨特的葡萄品種以及歷史悠久的傳統釀酒工藝,其葡萄酒產品不僅有歐洲風味,同時兼具南美特色,具有多個知名葡萄酒品牌。
中國-智利自貿協定2005年簽署,2006年正式實施。物美價廉的智利葡萄酒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所接受。(北京日報/劉學 馬驍)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