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參與此次國企改革的多家試點企業表示,目前仍在等待具體改革方向及可操作細則的出臺。
參與試點的8家企業中,由于部分企業歸屬周期性行業,這部分行業目前又恰處周期性的底部,有業內人士擔心,社會資本參與度可能會受到影響。
公司
試點企業部分業績并不理想
河南省國企改革正式破冰。
就在業界為改革大幕拉開歡呼雀躍之際,卻有業內人士指出,此次參改企業呈現出的一些特點,可能會給改革帶來一些考驗。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說法呢?首先讓我們看看這8家大塊頭企業旗下的上市公司。
在此次河南省公布的國企改革試點的8家國企當中,共涉及10家上市公司。從已經公布的這10家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看,不容樂觀。
拿河南能化旗下的大有能源和銀鴿投資來說,大有能源今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04億元,同比下降88.35%;銀鴿投資更是背上了虧損的包袱,2014年上半年銀鴿投資凈利潤則為-1.47億元。
而參與此次試點的平煤神馬集團旗下的新大新材、平煤股份和神馬股份,除了新大新材之外,其余兩家上半年業績均不理想。其中,平煤股份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下降超80%,神馬股份上半年營業收入下降超過三成。
此外河南投資集團旗下的安彩高科上半年依然處于虧損,而同力水泥所處的水泥行業依然處于產能過剩狀態。
而此次參與改革試點的鄭煤機業績也可謂慘淡。根據鄭煤機半年報,今年上半年鄭煤機實現凈利潤2.47億元,同比下降53.71%。
而作為河南省內改革試點唯一的鋼鐵企業——安鋼集團,其業績同樣不佳。
在經歷了2012年的巨額虧損之后,經過努力,安陽鋼鐵勉強盈利,今年上半年,安陽鋼鐵實現凈利潤0.47億元。
行業
試點所在行業存在產能過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參與此次改革的8家企業分布于煤炭、化工、造紙、煤炭機械、鋼鐵、水泥等行業,從行業現狀上看,這些行業或多或少地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
從行業上看,雖然近期煤炭行業有政策支持,但短期來看,煤炭行業產能過剩之虞猶存。
用河南省內參與此次國企改革的某煤炭企業相關負責人的話來說:“煤炭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不是依靠來一次改革,就可以涉險過關的。”
煤炭不興,自然帶來了煤機行業的不振。在河南省內包括林州重機、鄭煤機在內的煤機企業,大都已經開始著手轉型。
而處于產能過剩漩渦的水泥和鋼鐵也自不必說,“噸鋼利潤買不起一瓶可樂”的消息早就成了業內不傳的秘密。
因此,針對此次河南國企改革,有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指出,河南此次國企改革缺乏誠意,有甩包袱之嫌。
“煤炭、鋼鐵、硅片這些產業,產能過剩早已不是秘密。讓這些企業參與改革,社會資本愿不愿意投資是一個未知數。”上述不愿具名人士表示。
建議
希望放權大一些
盡管社會上對本輪國企改革有諸多猜測,但“春江水暖鴨先知”,長期浸淫在國有企業當中的管理者,對于國企改革也有自己的期許和建議。
“總體來看,國企改革已經進行幾次了,但有一個問題始終沒有解決,那就是政府放權的問題。對于國有企業來說,因為從一‘出生’就承載了國家調節經濟的功能,所以國有企業同民營企業相比,受到的行政約束更多,并且在GDP至上的環境中,企業的經營管理受到的約束更多。”河南當地一家參與此次試點的上市公司內部人士表示。
因此,該人士表示,希望此次國企改革力度要大一點,盡量落到實處。“在公司治理方面,國有股的比例可以大一點,但最好是以優先股的形式出現,這樣就可以實現政府盡量不干涉企業正常的經營管理,給企業創造更寬松的經營環境。”
“還有一個問題是建立企業人才的進出機制。因為現在國企大都肩負著地方維穩的任務,大面積裁員可能會給社會帶來不安定因素,但人員煩冗的問題不解決,人才進出機制不建立,國企想發展也不是很樂觀。”一家國企的負責人表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