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20年,一個時代來了。來得恰逢其時。弄潮于農耕文明、滯后于工業時代的中國,在這個叫做互聯網的時代,得以與世界齊步高歌。
無疑,互聯網讓人類的21世紀不同凡響、變了模樣。變成了何種模樣?它的“去中心化”屬性,讓每一個聲音都有回響,每一滴水珠都能折射出海洋;它將人類從固定地點中解放,讓貌似不相關變得萬縷千絲……技術性變革,帶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變遷,也解構著原有的價值鏈條和產業格局、顛覆著傳統的行業和專業領域。
從橫向處落腳,傾聽互聯網時代的足響,新媒體版從本期起開始推出系列報道“走入互聯網+時代”。放眼醫療、農業、影視、旅游、圖書、百貨、金融等產業和領域談“變”,變相、變因、變果。
——編者
在眾多患者眼中,醫院遠遠算不上一個用戶至上的地方。科技成果雖然迅速投入醫療應用,卻從未有一種創新扭轉糟糕的用戶體驗。
一年前,互聯網曾熱轉這樣一個帖子:“醫院要是能使用支付寶就好了,付款后就診,治好了確認支付,沒治好就申請退款,態度不好給個差評。醫生護士跟在后面:親,給個好評呀!”幾句調侃道出現實就醫與網絡購物的差距。
一年之后的5月28日,阿里巴巴公布“未來醫院”計劃,果真試圖在醫院引入支付寶模式。環顧四周,各大互聯網企業早已虎視眈眈,不僅百度、騰訊有了進軍互聯網醫療的動作,國外的微軟、谷歌、蘋果、三星等企業也早已制定相關戰略。
巨大的商業前景,引動著互聯網對未來醫療的想象。
夢想撬動資本
想象空間很遼闊
就技術而言,條件已經具備。在互聯網的眼中,傳統醫療行業如春天的冰雪,變革只是時間問題。
事實上,以下想象并不遙遠。
在手機上,你可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醫生,網絡會匹配最近的醫院,查看以往的評價和治療效果,還可以在線交流病情,預約就診時間。一些簡單病癥,手機甚至可提供保健建議;
在醫院里,掛號、看病、取檢驗報告、結賬、取藥將免去反反復復排隊等待之苦,全部在手機上搞定。延伸下去,轉診、醫保報銷、商業保險全部通過手機實時進行;
醫生也在翻閱智能設備。不用你開口,病史、檢查報告、用藥禁忌等信息一目了然,還可以調來相似病例,查閱參考文獻;
如果排隊取藥人多,而你時間有限,藥物自動進入物流配送。當你忙于加班,手機彈出提醒:主人,該吃藥了……
互聯網能帶來的遠不止這些。通過智能腕表、腕帶、運動鞋等穿戴設備或智能馬桶、體重計等日常用品,心率、血常規、尿常規等個人體征數據,能夠實現隨時監測,健康預警也可以在第一時間引起醫生關注并提供建議。
在此基礎上,國民健康狀況的大數據分析順理成章,醫學將隨之發生深刻改變。醫生的職責會大大前移,治療于后變為防患于未然。
在互聯網的眼中,傳統醫療行業如春天的冰雪,變革只是時間問題。
并非想象大膽,就技術而言,這些前景已經具備了條件。除了“未來醫院”計劃對醫療流程的整合再造,健康遠程跟蹤也早已走出概念階段。強生公司的一款應用將糖尿病患者的蘋果手機與血糖儀連接,追蹤血糖水平,計算飲食中的糖攝入并按需調整。而AirStrip科技公司將患者的波形數據,如胎心率和宮縮頻率等實時發送到醫生的智能手機上。
健康軟件種類繁多,平臺應運而生。今年6月2日,在蘋果公司年度開發者大會上,Healthkit平臺正式亮相,用于收集和分析用戶的健康數據。競爭對手三星緊接著推出了健康追蹤平臺SAMI,支持開放模塊。早在2007年,微軟推出了“健康庫”系統,患者可以上傳病歷。在谷歌健康平臺,患者將自己的病歷、健康數據上傳,并陸續吸引研發機構、保險公司、醫藥廠商加入。
在對醫療未來的爭奪上,人們不僅看到了拜耳糖尿病治療中心、梅奧診所、藥商CVS這樣的傳統機構,還看到了與之合作的游戲廠商任天堂、運動廠商耐克、零售商沃爾瑪等跨界大鱷的身影。
互聯網正在把醫療變成下一片夢想與資本競逐的新大陸。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