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海自貿區用3張桌面向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展示負面清單管理的探索:綠色桌面堆滿改革前限制措施的186份文件,藍色桌面擺著被調整的151份文件,橙色桌面上是目前留存的35份文件。
李克強指著空出大半的橙色桌面說,要繼續壓縮負面清單,給市場“讓”出更大空間!
9月18日15時29分,由國務院辦公廳主辦的政府網實名認證微博“中國政府網”更新了李克強在上海自貿區考察的照片和現場情況。
在2013年上任之初,李克強就對外界說:要厘清和理順政府與市場、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說完這話幾天后,他就到了上海,鼓勵支持上海建一個自由貿易區試驗區。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貿區在浦東揭牌。
眼看上海自貿區即將迎來“周年慶”,好消息接踵而來。
9月15日,上海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或“33條”)。這是省級地方政府首次針對今年5月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國九條”)的落地舉措。
值得一提的是:《實施意見》中4條涉及自貿試驗區,又恰逢上海自貿區掛牌一周年前夕,其先行先試意味更顯濃厚。上海為什么要出“33條”,如何出、出臺后怎么辦?與上海自貿區建設又有怎樣的關聯?
自貿區先試先行
上海市金融辦主任鄭楊介紹說,此次《實施意見》以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為導向,在“新國九條”指導下,結合上海自身實際,力求充分體現立足上海、服務全國的要求。《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力爭將上海建成“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度最高、上市公司運作最規范、社會信用體系最健全”的地區。
“《實施意見》還體現鮮明的‘上海特色’,反映重點領域的改革創新舉措。”鄭楊進一步指出,比如,在自貿試驗區逐步放寬合資證券公司業務范圍,逐步提高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設立合資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持股比例,“目的在于抓住自貿區機遇,提升證券期貨服務業的開放水平”。
在總體要求上,《實施意見》指出要通過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促進資本市場進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創新,擴大開放。
其中,有四條具體內容涉及自貿試驗區:一是促進資本市場在自貿試驗區進一步開放,包括推動區內企業和個人按規定開展跨境雙向投資,推動境外機構和自貿試驗區注冊企業的境外母公司在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等;二是加快在自貿試驗區設立面向國際的金融交易平臺,包括推進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建設,加快推動原油期貨上市交易,積極推進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等;三是提升自貿試驗區證券期貨服務業開放水平,包括配合中國證監會逐步放寬合資證券經營機構和業務的準入,支持上海市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利用自貿試驗區平臺實施“走出去”戰略等;四是支持在自貿試驗區探索金融監管模式創新,包括加強金融監管協調和跨境監管合作,構筑自貿試驗區金融安全網等。
對此,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劉勝軍分析,《實施意見》中對推動資本市場開放的要求,既是自貿試驗的關鍵環節,也將對上海資本市場直接帶來影響。根據《實施意見》,在自貿區資本市場改革試驗、“滬港通”等因素作用下,首先將為資本市場帶來資金增量,直接利好市場。
“服務業開放是自貿區試驗的重要內容,需要探索打破一些比例限制。在金融服務業中,當前開放程度最弱的是證券業,不開放,就不能帶動行業發展。”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屠光紹在9月17日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強調。
營造環境“高地”
總共33條《實施意見》,更多內容體現在環境營造,而非政府優惠上。“資本市場改革,上海不能靠‘政策洼地’,而要靠‘環境高地’。”屠光紹表示,《實施意見》中有10條直指資本市場環境營造,既是地方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也是資本市場長遠健康發展的迫切需求。
那么,上海為何率先出臺“33條”?
在屠光紹看來:中國資本要素市場、金融機構在上海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性,以及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時間緊迫性和所面臨的重大機遇,都使得上海應該承擔起積極落實“新國九條”精神、率先出臺實施意見的任務。
來自上海證監局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上海共有證券、基金、期貨等各類法人機構133家,約占全國25%,絕大多數種類機構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此外,新型機構也正不斷涌現。
“這么多的市場要素在上海集聚,通過上海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完善,必然就能提升整個上海服務全國的功能。同時,資本市場發展后,會帶動上海自身經濟結構轉型、綜合實力的提升,帶動上海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上海在新一輪改革中成為全國、全世界的先行者、排頭兵。”屠光紹表示,出臺《實施意見》是上海實現服務全國和自身發展的切實需要。
如何拿捏準《實施意見》的定位,也是上海市政府重點考量的。屠光紹指出,地方出臺的《實施意見》首先要聯系地方的實際,不能有大話空話,《實施意見》選擇重點突出“三個好”,即支持配合好,積極利用好,切實服務好。
“所謂支持配合好,就是把‘新國九條’中已經做出部署的、有明確要求的,支持配合好。其中,又分為三個層面:第一是配合國家主管部門行使權力;第二是要支持市場主體,發揮好資本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主體作用,特別是資本市場改革、創新在主體中的作用,所以提到上海的要素市場還有很多機構;第三是力爭先行先試。”屠光紹說。
值得關注的是,《實施意見》一改以往地方政府利用優惠政策來招商引資的策略,提出“不靠政策洼地、要靠環境高地”把資本市場的發展環境營造好。屠光紹對此解釋說,上海市政府有一個更大的考慮,認為營造環境更具有基礎性、持續性。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實施意見》用了10條內容部署上海營造良好政策和服務環境、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屠光紹表示,把資本市場的重點環境和整體環境推進結合起來,全面加強資本市場信用、法治、人才環境建設,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全面推進環境建設的局面。“無論是‘新國九條’還是《實施意見》,都需要更細化的措施和抓手,目前有關部門已經分解了上百條相關內容進行推進”。
“去年以來,隨著上海自貿區的設立,資本市場發展遇到了一些新的機遇。”屠光紹坦言,資本市場開放在自貿區內將會走在很前面。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包括資本項下的開放,即人民幣的可兌換。這一點,通過FT賬戶(自由貿易賬戶)等金融創新已經能夠逐步實現,上海的黃金國際板開業在即,國際投資者參與的機會越來越多。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同時也包括服務業的開放。
打造多層次市場
此次上海出臺的《實施意見》,內容上首先支持配合“新國九條”中已布置要求的改革措施,新股發行注冊制改革、“滬港通”業務、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等國家資本市場改革措施在《實施意見》中體現并細化。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實施意見》8處提及“期貨”。
對此,國金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江明德認為,《實施意見》支持上期所、大商所、鄭商所在自貿區內設立商品交割倉庫。尤其是在自貿區內設置交割倉庫,意味著未來中國商品期貨市場對外開放的步伐將會加快,也會極大地方便企業實物流轉。
與此同時,《實施意見》支持逐步提高符合條件的外資機構在自貿試驗區內設立合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貨公司的持股比例。江明德表示,這可以看作是期貨行業“引進來”在提速,國內期貨市場開放的力度會加大,步伐也會加快。
海通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用“振奮人心”來形容《實施意見》的讀后感。他說,《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頒布后,上海是第一個出臺實施意見的城市,這對身為金融中心的上海意義深遠。
“《實施意見》體現了上海在金融方面的雄心。”在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看來,“去年到今年發生了3件大事:自貿區、滬港通和金磚銀行。《實施意見》實際上是進一步打開了上海的發展空間。”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強調:“盡管政策方針已經很早確立,但目前多層次資本市場尚未建立起來,要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壯大債券市場是核心。”
“現在一想多層次資本市場就講是不是新三板、新四板,沒準兒還有五板六板,債券市場的發展才是‘一石多鳥’,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方式。”朱寧進一步分析說,“首先債券市場發展要求更多地披露企業的財務信息和穩定性;其次,由于債券合約里面很多保護投資者的條款會幫助中國企業的公司治理得以提升。第三,債券市場的發展可以幫助中小企業通過高收益債、市政債,這種直接融資的方式跟投資者見面,對它的風險給予準確的定價。第四,有了債券市場目前股票市場里面臨的所說的新股發行的亂象和退市機制的缺乏,都會隨著基金分流到債券市場得到一定程度的環節。第五,如果有成熟和穩健的債券市場,我們的投資者既沒有必要把錢投資到股票市場,也沒有必要投入到房地產市場,也就化解了現在房地產市場里泡沫的情況,并幫助資本市場可以更有序可持續地發展。”
因此,朱寧強調稱:“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更重要的是債券市場的發展。與此同時,滬港通確實是非常好的創新,現在香港股市里占主導地位的仍然是內地公司的股票,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雖然有地域上的多元化,但沒有實現幣種上的多元化,而境內投資者恰恰是需要全球的多幣種、多資產的多元化。”(記者 張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