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高壓態勢不減、打“老虎”拍“蒼蠅”動作頻出……在大力反腐大快人心之余,“中國網事”記者對“老虎”“蒼蠅”身邊的司機、秘書、情人、親友等一批“狐假虎威”的“狐貍”之輩進行追蹤報道,揭露一批“狐輩”之徒依附于貪腐官員,大肆借權牟利,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狐貍”之害不可小覷,“狐臭”之亂必須清除!
“狐貍之輩”如何成精?
依附在貪腐官員身邊的“狐貍”想要變成害人的“狐貍精”,大致會走過如下“三部曲”。
【一部曲】通過各種方式滿足腐敗官員,麻痹官員心理,讓其對“狐貍”違紀違法行為“視而不見”,甚至袒護。
江蘇省淮安市生態新城原黨工委書記曹華富對兒子異常溺愛。一個開發商提出為其兒子提供赴美留學的費用30萬元,潘多拉魔盒由此打開,行賄者接二連三對其子“百般照顧,直至其將政治生涯葬送,因受賄獲刑7年。
以感情為說辭,逐步破開權力堡壘;以面子為抓手,和權力攀上關系;以肉體、金錢作為媒介,將無法抵抗誘惑的官員拉下水。同樣的路子,不一樣的操作者,情人、司機、秘書……“狐貍”們通過和服務對象的“深厚感情”一步步“修煉成精”。
【二部曲】建立在密切關系基礎上的權力尋租,利益交換,讓“狐貍”們名正言順地游走在領導“勢力范圍”內,狐假虎威,危害巨大。
王某任河北省大名縣原縣委書記邊某專職司機長達15年,利用與縣委書記關系密切的便利條件,自2012年5月起,不到一年半時間里收受他人賄賂50萬元。安徽淮南原市委書記陳世禮的秘書王傳東,為他人在工程承包、企業并購等方面提供便利,獲取好處。
網友評論,“狐假虎威”的秘書、司機、親屬神通廣大,行賄者既需要巴結,更不敢得罪。“老虎”和“狐貍”“傻傻分不清楚”,利益輸送“一個都不能少”。
【三部曲】梳理這些“官員老虎”身邊的“狐貍”相關案例不難發現,有的人鋃鐺入獄,與貪官“做伴”,有的在案件查處過程中“反水”,作為“污點證人”成為腐敗案件突破口,被減輕處罰,消失在人群中。
不少網友認為,“狐貍”成精,誘惑難擋,之所以這些人能夠“得勢”,他們的權力往往來自領導的授權和默許,否則能威風起來嗎?
“狐貍”有三害 “狐臭”亂人心
“狐貍”之害,臭名遠揚。從“行事馬前卒”到“領導心中人”再到“腐敗急先鋒”……不同于貪腐官員的“直接作案”,官員身邊的“狐貍”隱蔽性強,不僅可以借助隱性權力大肆獲取利益,還能利用自身“并不那么扎眼”的身份,套上“白手套”,為官員牟利,為自己“貼金”。
【危害一】助長用人不正之風。
“狐貍”們之所以能成為領導“貼心人”,關鍵在于他們的“異常忠誠”,對官員喜好拿捏得“極其到位”。凡事均應“上意”,服務“舒服至極”。處在“狐貍”們營造的“和諧氛圍”中,官員們忘乎所以,將身邊人和自己的關系理所當然地視作“主仆關系”,規范的用人標準形同虛設。
【危害二】破壞良好的政治生態。
狐假虎威,與魑魅魍魎沆瀣一氣,既滋生了腐敗,還破壞了原本正常的政治生態。在官員身邊“狐貍”的織造下,一些地區形成利益嚴重固化、圈子鐵板一塊的“腐敗格局”,腐敗窩案頻發。在嚴密的利益網絡中,腐敗行為不斷“自我繁殖”“自我愈合”。
【危害三】放大腐敗覆蓋面,產生惡劣社會影響。
從“自己腐”到“一起腐”再到被“一鍋端”,領導身邊的“狐貍”通過瞞天過海、上行下效、順水推舟、狐假虎威等各種方式,將官員權力“遞延”,腐敗面迅速擴大。
“抓狐貍”須常抓不懈 “祛狐臭”要施以猛藥
秘書、司機、親友、情人等落馬官員身邊的“狐貍”是官員權力上的寄生體。他們利用各自身份接近權力核心,以“狐假虎威”方式獲得權力的溢出收益。有網友指出,近年“領導身邊人成大貪”的新聞屢見不鮮,探本窮源,皆來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積弊。
“狐貍”之害群眾深惡痛絕,“抓狐貍”已經成為自“打老虎”“拍蒼蠅”后最受網民關注的網絡熱詞。“狐臭”如何祛除?吉林大學廉政研究與教育中心副主任王郅強認為,關鍵在于通過嚴格的制度建設和查處機制,打破“老虎”“蒼蠅”“狐貍”協同腐敗的利益格局。
身邊人“有病”,領導必須一起“吃藥”。從官員的個體腐敗再到官員身邊圈子的集體牟利,少數違規現象卻給人一種“烏云密布”的感覺。如何健全官員公權力約束機制,防止權力轉租絲毫不容忽視。(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郭遠明 段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