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經預言:美國的新技術革命和中國的城鎮化,是21世紀帶動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大引擎”。這句預言中關于中國的部分正越來越受到關注。
7月30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下稱“《意見》”),指出要通過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統一城鄉的戶口登記制度,并提出了“在2020年將實現1億農民工轉為城市居民”的目標。這是在今年3月公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強調以人為本,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后,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舉措。
但不少專家認為,這個美好的愿景實現起來并非易事。
農民工落戶城市
從“不敢想”到“不太想”
今年50歲的胡軍,再過10年就要退休,他打算退休后就回河南信陽老家養老。胡軍是河南省信陽市某村的村民,已經在北京摸爬滾打工作了10多年,但是也沒能在北京買下一套住房。“現在是有資格買房,但是房價高得還是買不起。”
住房買不起,解決戶口對他而言更是天方夜譚。《意見》提出在特大城市建立積分落戶制度,也沒能燃起他對擁有北京戶口的希望。
“即便是北京實行積分落戶制度,也輪不到我頭上。北京的消費水平太高了,尤其是房價。”胡軍告訴記者,擁有北京戶口主要是為孩子考學,其他方面對他都不重要,“我已經在老家買了兩套房,等工作到60歲就可告老還鄉了。”
這是目前60后、70后大多數農民工境遇的一個縮影。
據四川統計局今年初進行的一項大型調查,目前有93.7%的四川進城務工人員表示習慣城市生活,但明確愿意將戶口轉為城鎮戶口的只有10.7%。“農村戶口比城鎮戶口更有優勢”是不愿轉戶的首要原因,選擇比例為51.6% 。而“養老得不到解決(選擇比例50.4%)”、“住房沒有保障(選擇比例44.4%)”、“失業或找不到工作(選擇比例38.5%)”則是進城務工人員對轉為城鎮戶口后最擔心的三大問題。
這個問題引起了高層重視。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日前在中國社科院舉行的“中國城市百人論壇暨人的城鎮化”會議上表示,農民工要真正實現市民化至少有三步,第一步是就業轉移到城鎮。“這一步是我國過去30年城鎮化的模式,只進城就業,不進城定居”。第二步是通過戶籍制度改革讓愿意和有能力落戶的人拿到城市戶口,在城市落戶。“這一步在我國才剛剛開始”。第三步是推動清除各種制度和政策障礙,使他們真正融入城市的生活。“這一步需要更長時間,而要實現真正文化上的融合需要一代人。”楊偉民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