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汕頭貴嶼鎮一家拆解電子垃圾的廠房里,工人們手工拆解電子廢品。記者 梁旭攝
從北京到河北再到廣東,一條隱秘的產業鏈條貫穿我國南北。這——就是電子垃圾產業鏈。
如今,該產業正在快速膨脹,僅在北京便吸納了30余萬從業者,每年產值70億,廣東貴嶼的深度拆解提煉出的黃金產量數目可觀,甚至影響到國際金價走勢。
足以影響貴金屬市場走勢
近日,記者在國內最大的電子垃圾處理基地之一——廣東省汕頭市貴嶼鎮調研時深刻地感受到,當地電子垃圾產業的成熟度令人震憾。在許多拆解工廠,年輕人一邊插著耳機,一邊悠閑地拆解,一個手機的電路板通過小鑷子被眼疾手快地拆解成上百個零件,熟練到幾乎一秒鐘內就可拆下一個零件。
曾先后任貴嶼鎮黨委書記、貴嶼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的張楚豐告訴記者,人工拆解工序不僅熟練,而且回收率高達99.5%。而美國使用機器拆解回收率僅有百分之七八十。“當地還通過民間摸索實現了技術升級。例如,原來用煤氣爐、電爐等,溫度不易控制,現在改為電吹風溫度可控。
有統計數字顯示,貴嶼鎮每年拆解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及塑料155萬噸左右,為國家提供再生五金、塑料、二手電子元器件等可利用產物總量達150多萬噸。然而,廢舊電器電子拆解行業在當地可統計創造的產值僅20多億元,若規范發展,其經濟前景相當可觀。
記者調查了解到,電子垃圾拆解產業中提煉了大量的稀貴金屬,除了黃金外,還有上千噸的銀、鈀、鉑、鎘、鎳、錫、銅等,種類不少于10種,這些都是航天航空、軍事用品等的重要原料,因而,貴嶼具有成為國家戰略物資基地的先天優勢。
“一噸廢舊線路板,可提取400克黃金、200千克銅及500克其他貴金屬,每年貴嶼提煉出來的黃金不少于15噸。這里的市場足以影響國內稀有金屬的價格。如建立貴金屬交易市場,必將成為我國貴金屬價格的風向標。”業內人士分析認為。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貴嶼電子垃圾產業已形成優勢,具有突出的全球網絡、工藝技術以及戰略資源意義,引起了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如新加坡、南非、日本、美國等多國都先后前來考察,并提出了積極的合作計劃。“電子垃圾是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資源,我國更應規范市場,積極開發利用。”張楚豐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