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深度 > 正文

                300張古舊地圖見證上海發展歷程

                2014-07-04 07:27 來源:新民周刊

                  “大上海里弄新地圖”-1949。

                    “大上海里弄新地圖”-1949。

                  上海圖書館工作人員整理老地圖。

                    上海圖書館工作人員整理老地圖。

                  “再也不買了,再也不買了。”年近八旬的山下和正老人漫步在東京的舊書店,一邊嘟囔著“不買了”,一邊還是緩緩地掏出錢包。年近八十的山下和正,在1970年代是知名度不輸安藤忠雄的東京大建筑設計師,如今,老人家卻擺弄起了小東西——在設計燈具之余,把玩著上萬張古舊地圖。年輕時,建筑設計師山下和正名聲在外,現在,他的朋友們只知道他嗜圖如命。最近,老人又收購到一張舊上海地圖,為他自己10700多種舊地圖的收藏再添一品。

                  由于不久前進行了心臟搭橋手術,老人沒能登上前來上海的班機。原本,受上海師范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邀約,他應該前來上海,參加“人類記憶與文明變遷——滬、港、澳記憶工程”會議。雖然不能前來,山下和正還是通過電子郵件,給鐘翀發來了許多資料,包括幾張孤本地圖的掃描文件。鐘翀是上師大人文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在“記憶工程”會議期間,他展示了從1504年到1949年,上海各個時期的地圖。他透露,一本《上海城市地圖集成(1504-1949年)》即將出版。

                  從五條巷子到龐大都市

                  坐在鐘翀13樓的辦公室里,能看到窗外的上海南站。高架上車流滾滾,舒同體的“上海南”字樣依稀可辨。鐘翀打開平板電腦給記者看古地圖。明弘治十七年,也就是1504年的《上海縣地理圖》是木刻棉紙墨印的。地圖的中央偏上位置,城隍、館驛以南,繪有上海縣衙的方位,標有“上海縣”字樣,清晰可辨。

                  兩個“上海”,一個空間。五百年來的過往,似乎時間都藏在這兒了呢。

                  從這張得自寧波天一閣的古地圖開始,到1949年4月上海輿地學社再版的《上海市街道圖》,《上海城市地圖集成(1504-1949年)》精選收錄了300多張上海古舊地圖,時間跨度近450年。數百年的變遷,每一張地圖里,都隱藏著故事。當時間與空間交會在棉紙、連史紙或者其他故紙之上,哪怕從平板電腦上觀瞧,無論木刻、石印或者膠印的版本,都映照著歲月深處的過往……

                  仔細查看,地圖上的城隍、館驛、都察院、新涇巡司,乃至浦東的長人鄉云云,今日里都還依稀找得到具體方位。而圖上清晰地顯示出,寶山的位置位于黃浦的東岸,黃浦當時匯入吳淞江,吳淞江的盡頭是吳淞口。這張地圖繪于“黃浦奪淞”之前,作為吳淞江支流的黃浦,在名號上也與諸多吳淞江支流相同——稱作“浦”,而不能稱作“江”。

                  “北至蘇州府嘉定縣界十八里,南至華亭縣界十七里,西至華亭縣界一百一十里,東至大海五十里。”1504年《上海縣地理圖》四邊有如此標注。如今,當年的嘉定縣、華亭縣等地界,早已先后歸并到上海的行政區劃。“明弘治年間上海縣域的范圍大致為北起吳淞江,也就是如今的蘇州河北面;南至南匯嘴中后千戶所,也就是如今的浦東惠南鎮,以及現在的閔行華涇、青浦北竿山鎮、唐行一線;西起淀山湖;東及海濱。”鐘翀說道。

                  今天的上海,包含16個區,1個崇明縣,面積6340.5平方公里。有未經證實的說法是,上海共有馬路兩千多條,這個數字,在500年前難以想象。

                  1504年,也就是明弘治十七年的《上海志》,僅僅記載了城內的5條道路。時隔20年之后的嘉靖三年,《上海縣市圖》中,已經可以看到大量道路的存在。此圖中描繪的穿心河、運糧浜等支河的狀況,均為后世文獻失考。《上海縣市圖》,為現在的人們了解筑城前上海城市的水系面貌,提供了珍貴的記錄。

                  “有圖有真相。”鐘翀為記者打開1524年的地圖,說道,“從1524年的《上海縣市圖》,我們可以看到筑城之前上海城市的基本布局,當時縣市內的多數街巷可與近現代上海老城廂內的道路對應起來,城內主干線的分布網絡已經形成。有了這張圖,我們可以運用城墻拆除、填浜筑路之前的大比例尺近代上海實測地圖來作為底圖,兩相比照,從而繪制精確的早期上海歷史復原地圖。”

                  作家王安憶的小說《天香》,開篇就寫到了上海嘉靖筑城的光景。而根據1524年也就是嘉靖三年以及之后年代的地圖,嘉靖筑城對上海變遷的影響,也就有切實的線索可以依循。

                  按照科學劃分,這些近代以前未經精確測繪而畫就的古地圖,被稱為古輿圖。朝代幾經更替,輿圖幾經換稿。

                  “前近代以來,江南地區綻放出華麗的市鎮文化,在此過程中,縣城無疑起到了地方經濟的中心樞紐功能,不過,由于史料的限制,我們對此類縣市歷史形態的演化缺乏足夠的了解。如果能夠繪制出復原地圖,就能揭示中古以來江南水鄉縣市的演化規律。”鐘翀對《新民周刊》記者如是說。

                  地圖會說話

                  上海開埠之后,租界紛紛劃定。然而,根據鐘翀的研究結果,從1845年到1855年,西人在上海的地圖繪制,尚未全面展開。這一時期,外邦所制上海地圖,留存至今的以英、法、美三國的外務機構繪制的為多,如法國外務部已公開的《上海城市(城廂北部)與港口平面圖(1843年8月23日)》、《法租界圖(1851-1853)》等,并且這些圖都系粗略繪圖,沒有經過實測。

                  直到1850年代中期以后,隨著小刀會、太平天國等的興起,兵禍連連,蘇、浙等地居民大量涌入上海,同時內外資本進入,導致城市急劇擴張,運用西方實測技術的近代城市平面圖在此際應運而生。

                  在一幅繪制于1849年的《Map of Shanghae》(上海地圖)上,記者看到當時英租界中還有許多縱橫交錯的小河浜,十幾幢英美建筑主要聚集在第一跑馬場以東,租界北面的蘇州河上甚至還沒有橋梁。

                  “1850年前后,英國僑民霍格、吉勃等5人組織跑馬總會,在現南京東路、河南中路交界,以每畝不足10兩銀子的價格‘永租’土地81年,開辟了近代中國第一個跑馬場。此時距上海開埠還不到10年。當時跑馬場跑道直徑小,騎手經常把馬騎到外面的泥石路上,時人把這些路稱作馬路。這便是后人稱城市街道為馬路的緣由。” 朱爭平的文章《老上海的跑馬場》曾如此寫道。

                  “租界開辟初期,蘇州河兩岸變化相當緩慢,但到咸豐同治年間,卻迎來了發展的契機。由于戰亂,大量附近省份的居民涌入上海。地處蘇州河南的英租界迅速擴展開來,這時在蘇州河口已經出現了第一座橋梁——威爾斯橋。到1873年,蘇州河上已有三座橋梁,市域正在往北、往西推進。”翻閱一幅幅地圖,鐘翀引記者探尋到上海開埠之初的歲月。

                  從地圖上顯示出,上海后來還出現過兩個大型的賽馬場。一個位于如今浙江中路南京路,當年占地170畝,謂之“第二跑馬場”;另一個,則是大名鼎鼎的上海跑馬廳,占地400畝,位于如今的人民公園、人民廣場一帶。

                  從當年跑馬場一而再再而三的拆遷,也能看出市場的作用。第一跑馬場從1851年開始娛樂性賽馬,前后共賽了7次。后來因為地價飛漲,跑馬總會于1854年高價售出第一跑馬場的土地,用出售換來的銀子到偏遠一點兒的地方造第二個跑馬場。相當氣派豪華的第二跑馬場僅使用了7年左右,于1861年前后又被高價出售。1862年,跑馬總會在英國駐滬領事的支持下,又占地400多畝辟筑第三跑馬場。如此炒地皮的手段,在無言的地圖上都留下了痕跡,也記錄了上海城市化的進程。

                  同樣,通過繪于1901年的《重修上海縣城廂推廣租界地理全圖》(日本東洋文庫藏),可以看到1899年英美租界正式更名為“上海國際公共租界”后,上海租界及上海縣城的全貌。將1910年初版的《實測上海城廂租界圖》與其民國初年的再版圖對照,則可以看出1912年到1914年間的上海老城廂城墻拆除,以及20世紀初的大規模“填浜筑路”等引起的變化。

                  與快速變化的階段不同,有些時間段,一些區域在地圖上的變化并不大。鐘翀向《新民周刊》記者感慨:“我們看1949年的地圖,其蘇州河區域的道路網與街區格局,與如今對比,并沒有太大的差別。這反映了這一地區的城市化已經成熟。在一個多世紀的時光中,重新構筑的近現代都市肌理,以其旺盛的侵潤性和生命力,快速蠶食著蘇州河兩岸的古老田園,使它自身成為我國近代工業化和都市化的象征。”

                  翻檢鐘翀手頭的古舊地圖影像,能發現日本人所繪居多。鐘翀告訴記者:“《清國上海全圖》是最早由日本人所繪的上海地圖。在1873年,登記在冊的居住于上海的日本人,只有十多人,他們卻開始繪制地圖。自此之后,日本人繪制的上海地圖,其數量之巨,種類之多,居海外諸國之首。”

                  作為曾在日本留學多年的學者,鐘翀認為,近代以來,日本對中國的介入最深,而中國許多方面也在學習日本。他舉例說:“商務印書館早期的地圖等,要拿到日本去印。商務印書館早期甚至曾吸收日資,以改進印刷。由商務印書館印制的《實測上海城廂租界全圖》的出版,標志著精確的大比例尺實測上海城市地圖開始登上舞臺。”

                  一份1918年3月由日本堂書店出版的《最近實測上海地圖》,則是日本人繪制上海地圖中的一張怪異作品——它不是有規則的四邊形,而是呈不規則的十二邊形。原來,這一標注著日本年號“大正七年”的上海地圖,于三月三日印刷,三月十日發行。在測繪之初,沒有收錄淞滬鐵路沿線諸如橫浜橋,南市以南諸如法國自來水廠、高昌廟等地。由于城市發展迅速,等地圖即將出版上市之前,日本堂書店將虹口、滬南的相關內容補充進來,印刷了兩個矩形補充到大圖上,按比例粘貼在一起,就成了上市時的奇怪模樣了。由于比例尺的關系,龍華寺甚至標注到了地圖邊框以外。此圖當時的定價是“五十仙”,“仙”相當于分幣單位。

                  得來還要費功夫

                  不管是古輿圖,還是通過科學測繪手段繪制的近代地圖,在市場上早已是升值潛力巨大的投資品。

                  今年5月3日,在杭州2014年西泠春拍上,一批中文發音標注釣魚島的西方古地圖,就以36.8萬元成功拍賣。去年6月,一幅明代的《蒙古山水地圖》亮相北京保利春拍,當時的估價是8000萬元。然而,在研究者眼里,更重要的是,古舊地圖是重要的人類記憶,其不僅有收藏升值的價值,更記錄了一地之地理變遷、歷史發展與地域文化的基礎史料,而且其所顯示的史地元素與人文信息,乃至測繪科技、印刷文化等豐富內涵,也大量輻射到其他相關學科領域。

                  日本歷史地理學者小島泰雄甚至說:“倘若單純著眼于測繪技術,而忽略了古舊地圖的近代要素與文化內涵,如從木刻到石印這樣的近代印刷革命、測繪者與民眾對測量與制圖正確性的認識及審美觀的變化、地圖販賣與使用的普及和大眾化等現象,則不能深刻理解近代地圖的變遷歷程和其獨特魅力。”

                  就具體的實例來說,在鐘翀的論文《近代上海早期城市地圖譜系研究》中,解析了上海“老城廂”一詞的由來。從地圖上看,“‘城廂’一詞的使用是晚清民初上海城市地圖的一大特征,比如1910年版《實測上海城廂租界圖》。此前的上海地圖,大多使用強調行政性質的‘縣城’等詞。隨著1914年城墻的拆除,‘城廂’一詞也從上海地圖上淡出。”因為蘇杭等地,在同期的城市地圖中也出現過類似的狀況,所以鐘翀認為,“城廂”一詞,可作為判別地圖制作年代的標志,也是江南城市從行政、軍事職能為主的圍郭都市,到近代產業化經濟都市的濃縮符號。

                  有斷代,也有傳承。從現今的地圖形態中,也能看到當年的影子。1919年以后,開始流行折疊的便攜式上海地圖。抗戰勝利以后,上海地圖更加向小型化、折疊圖冊型發展。該種圖式在1949年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我國城市地圖的主流,至今在新華書店新書柜臺,都能找到此等式樣的新版地圖。

                  在《上海城市地圖集成(1504-1949年)》成稿前,鐘翀得到的最后一批地圖,系今年5月上旬從英國方面得來,由當年在上海的水利工程師測繪。去年,鐘翀得到消息說對方藏有一些地圖,就通過上海書畫出版社與之取得了聯系。不巧遇到斯諾登事件,已經開始接洽的雙方,關系剎那降至冰點。鐘翀發過去的電子郵件,全部被返回來。“直到最近,通過反復溝通,對方才相信我們是在搞學術研究,于是發來了地圖的電子文檔。”

                  “在日本,許多人拿著老地圖到城市中玩,去尋找城市的變化。”鐘翀說,“我有一次去德國,在科隆的一處建筑里,女主人同我講:‘這個房子,威廉一世曾經來過這里,喝了一杯紅茶。’”某處故舊已經幾番興廢,早不是當年模樣,老地圖就能更多的起到一種憑欄懷古的作用。

                  鐘翀提到,日本許多藏家遇到了一個大問題——地圖收藏后繼無人。“別說幾張古地圖,就是敦煌手卷都能買到。”鐘翀說,“日本一些藏家,一屋子東西。兒子不繼承,藏家快要過世時,許多舊書店都會盯上藏品。”

                  現存首張大比例尺實測上海城市圖

                  在上海檔案館、上海圖書館等處所藏的《洋涇浜北外國人居留地土地規劃圖》。按圖上英文說明,此圖系1855年5月由當時的工部局英國工程師F.B.Youel測繪的城市規劃圖,是一幅比例尺為1:2640的精確實測地圖。

                  上海城市地圖進化譜系

                  上海的城市地圖按時代先后可分:地方志繪圖、近代早期外國制城市平面圖【city plan】、《上海縣城廂租界全圖》系圖、《實測上海城廂租界全圖》系圖、《袖珍上海新地圖》系圖、《最新測繪大上海新地圖》系圖、《上海新地圖》系圖這樣7類。(記者 姜浩峰)

                責編:李宜馨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两性人xxxx高清免费| 高清中国一级毛片免费| 手机在线观看视频你懂的|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精品91| а√天堂资源官网在线资源| 无码人妻精品一二三区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图片小说网|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2020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外国成人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 日韩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桃色av无码| 激情三级hd中文字幕| 啦啦啦资源在线观看视频| 里番acg全彩|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剧情 | 欧美大杂交18p| 全彩acg无翼乌| 美女精品永久福利在线| 国产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老狼|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播放| 好吊妞视频在线| 久久久99视频|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欧美黑人xxxx猛战黑人| 制服丝袜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美女黄频视频大全免费的|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二区三区| 992tv国产人成在线观看| 天天干天天做天天操| 中文字幕在线观| 新梅瓶1一5集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女人毛片国产|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专区|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网站| 欧美精品束缚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