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子女到海外接受高中和大學教育,這在過去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如今,海外求學越來越熱。然而,海外求學不宜盲目跟風,要量力而行。孩子自身情況、家庭經濟承受能力等等都必須慎重考慮。對于孩子來說,最優質的教育未必是最好的,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教育。
學生論壇
我看海外求學
河北省滄州市一中高二(18)班 吳瑞倩
作為一名明年就高考的高中生,巨大的學習壓力、日復一日的做題考試讓我疲憊不堪。誰不向往外面的世界?
一些有門路有財力的家長,想方設法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條件。我的同學有的辦了天津戶口,有的辦了遼寧戶口,有的去了內蒙古,最讓人羨慕的是有北京戶口的。雖然我的成績比他們好,甚至好很多,但人家同樣能上一個好大學。
我想“洋高考”最起碼比較公平,不會因為戶口學籍將學生分出三六九等。所以,我內心真的向往海外求學。但我從來也不說,因為我知道,以我媽媽一個普通的老師,每月3000元的工資,供我在國內讀大學都吃力,出國就不要想了。
我安慰自己,我最喜歡的是中國古代文學,大學希望報考漢語言文學專業;我也特別喜歡中國古代史,也想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學習這些專業都沒有出國的必要,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還是在自己的國家更愜意。在哪里上學,學什么專業,都不能跟風,要綜合看自己是不是適合。
變味的國際班
江蘇省常州市第一中學 周永江
現在很多學校都有國際班,然而,這些國際班卻并不一樣。我所在的高中就有一個國際班,那個班也已經成了富二代的代名詞,在我們的印象中似乎那里的所有學生都是家庭條件好但成績并不突出的。我有一個朋友也在國際班,她初中的成績不錯,每當有人詢問到她的情況都會詫異地問:“你成績不是挺好的嗎,怎么會去國際班?”
不僅僅是這樣,平日里國際班的紀律比我們普通班也要松散上很多,遲到早退的現象并不少見。當我們緊張備考時,國際班的學生卻輕松自如,好不自在。
如此一來,似乎所謂的國際班已經不是單純地預備出國求學的地方,而中考時國際班的錄取分數線也比普通高中低上很多。
我曾經也想過是否報考國際班,畢竟現在的社會競爭壓力很大,如果畢業于國外的一流大學應該會多上幾分優勢,甚至可以選擇在國外定居,這應該是所有家長把孩子送到國際班的初衷。
可是不知家長們是否考慮過,是不是在國際班讀上3年就一定會成才?在國外讀不下去的例子比比皆是,所謂的野雞大學也遍地都是,那樣留學有意義嗎?還是先在國內讀好書,再到國外深造才是明智之舉。
必須綜合考慮
北京十三中 張天懿
所謂“海外留學”,重點還是要落在一個“學”字上,留學海外是為了增長閱歷、開闊眼界,更是為了求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要根據學術需要選擇留學去向,而絕不能跟風隨大流,要知道以一紙畢業證書為目的的求學是毫無意義的。
當然,留學生不能只考慮學,語言習慣、生活習慣、文化差異也是做決定時必須想到的。出國前的語言培訓必不可少,同時也應對留學意向國家有個從經濟、政治到風土人情的全方位了解,太多人忽視了這一點,遇到問題時手足無措。
畢業后可否移民也是現在留學生普遍關注的一個問題,我覺得尋求生活環境的改變無可厚非,但作為中國人,我們都有為建設祖國貢獻力量的責任和義務,我堅信只要努力,祖國的明天就會更美好。所以,即便留學,我也會選擇回國。
旁觀者言
家長要量力而行
浙江省富陽市永興中學 周建標
一位副校長有個女兒,高中讀的是本地中美國際班,每年學費8萬元。三年期滿,去年被美國洛杉磯一所大學錄取。據說,每年的費用在30萬元左右。這位副校長自己住的是六七十平方米的房改房,騎一輛舊自行車,穿的永遠是那么幾套衣服,近些年,白頭發多了不少,人也滄桑了許多。
有一次閑聊,他似乎頗有悔意,說經濟負擔“壓力山大”,他家庭年收入約20萬元多一點,自己的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不敢隨意花錢。遠在美國的女兒似乎也感受到家庭的壓力,幾次哭著打電話想回國,說這個學校中國人特多,融不進美國社會,怕自己學不到什么真知識,反而給家里添這么多債,于心不忍。
副校長最后說,不管怎樣困難,開弓沒有回頭箭,只有堅持到底了。唯一的希望是女兒能順利讀完大學,至于工作,到時再說吧。
海外求學,殷實的家底是首要前提和保障。如果一味跟風,盲目崇洋,靠東挪西借,勉強支撐,不但使整個家庭處于高壓之下,而且會給遠涉重洋的子女帶去沉重的心理負擔。不惜傾家蕩產供孩子求學,心情可理解,但現實問題還須斟酌。畢竟如今的洋大學文憑,再不像以前那樣光芒四射、受到追捧了。留洋的性價比,家底不那么厚實的家長還是有必要算一算的。
家長談心
莫搞成“面子工程”
山東省諸城市實驗幼兒園 祝建波
如今,在不少地方,國際化教育已經成為中國家長和孩子們的熱捧對象,留學大眾化、低齡化、自費化已成為突出特點。有人認為,造成海外求學熱的原因之一是家長和學生對國內應試教育失去信心,但好多有過留學經歷的人都曾強調這樣一句話:“并非所有的學生全都適宜出國留學”。
其實,從中外教育的比較來看,國內教育比較注重基礎、偏重于灌輸式教育,國外大學強調學生與人溝通,團隊合作以及創新精神。還有一個現實情況是:國外大學寬進嚴出,而國內大學并非如此。我們到國外讀書不同于國內,面臨的不僅僅是語言上的不同,還有從小所受的教育以及生活的文化氛圍等都有了很大的改變。
有的學生自身的語言以及學習能力都有限,但偏偏心氣很高,就是要上某某學校,后來如愿以償去了,但是到中途卻又放棄了。因為他自己感覺讀不下去,研究、成績等都跟不上進度,自己讀得也很累。這就是典型的沒有選對學校。
學業有成且學以致用才是留學成功的標志。曾幾何時,“海歸”,即海外學成歸來的那些留學生們,身上罩有一道令人敬慕的“光環”,那“光環”就像是通行證,能讓他們找到理想的工作。如今,很多“海歸”身上不見了那“光環”,因為,現在有些人根本就沒有取得“真經”回來。
留學可以為孩子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擁有更光明的前途;但也有可能遭遇失敗,導致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留學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身上罩有一道令人敬慕的“光環”,而是為了今后能有一個自己喜歡并愿意為之付出的工作。因此,作為家長在決定是否該讓孩子出國留學時,一定要同時考慮正反兩方面的因素。切莫讓出國留學演變成“面子工程”。
過來人語
感謝父母為我把關
河北省 杜麗鵬
高考那年,我因為生病影響了發揮,剛好沒過二本線。正當我在上三本還是復讀之間艱難抉擇的當口,忽然出現了第三條道路:出國上學。記得當時學校校園里貼滿了去境外讀書的招生廣告,有的來自歐美國家,有的來自東南亞國家,還有一些機構派專人在那里代辦,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頭腦一熱就決定走這條路。
然而父母要比我冷靜得多,他們反復分析了我去國外求學與在國內上學的利弊,還特別指出了我身體經常鬧毛病、自理能力不強等不適合獨自去國外生活的問題,也實實在在跟我掏了家底,就這樣我發熱的頭腦漸漸冷卻了下來。
是啊,國外并非世外桃源,那邊是什么情況我根本就不了解,想去國外其實就是想逃避高考不利的現實。我不能為了出國求學的虛榮,而讓全家人一起為我高昂的學費埋單啊!
就這樣,我最后選擇了一所國內的三本大學,入學之后我感覺還不錯。我的高中同學里有一些成績不太好而自費出國求學的,一踏出國門就遇到了各種煩惱,直到現在煩惱還很多,他們最常說到的一個詞就是“后悔”。街坊奶奶形容他們的一句話就是:那些個娃娃用中國話都學不好,用外國話能學得好?我慶幸自己當初做出了對于我來說是正確的選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