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底開始,“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國家戰略”的消息在華北大地上激起一股招商潮,京津冀三地招商引資機構頻繁互動,北京因首都功能疏解而可能轉移的產業成為河北招商引資的“重中之重”。
半月談記者近期以工作人員身份,跟隨河北某區招商局負責人H到北京進行“招商體驗”,經歷了一次因信息失誤“空手而返”的招商。在京冀招商機構、企業經營者及行業協會看來,構建公開、及時、準確的產業轉移信息交流平臺,已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當務之急。
風吹浮萍動,早早入京謀商機
今年3月24日,記者在北京市東二環終于等到一輛河北唐山車牌的商務車。河北某區招商局負責人H告訴記者,唐山距離北京大概200公里,卻開了3個多小時才到,主要原因就是排隊辦車輛進京證耽誤了將近1個小時。
該區位于河北東部一沿海城市,10年來投入資金3000多億元,建設了港口、鐵路、公路、輸水、輸電等重大基礎設施,具備大規模產業聚集的基礎和條件。當“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國家戰略”消息出爐后,H幾乎每周都來一次北京,他自嘲是“車輪上的局長”。
H告訴記者,坊間傳聞,北京除高新技術產業、金融業、文化創意產業及其他必要的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外,將調整轉移一批產業項目。該區招商和經信系統通過私人關系獲悉,北京有一批鍛鑄造、家具企業將先期向河北轉移,為搶“頭啖湯”,該局當天一共派出八路人馬共40多人進京尋找招商信息。
記者跟隨H進入北京市某投資機構會議室。賓主簡單寒暄后,H拿出招商宣傳手冊,向對方介紹當地發展狀況和規劃,重點說明工業園區已獲得的國家政策,并強調當地土地待開發空間巨大,“想要多少用地都可以批下來,占地幾千畝的項目都沒有問題。”
由于這一投資機構掌握著近年來所有期望入京投資企業和項目的信息,H希望對方能提供部分想來北京投資、但沒有辦法落地的企業信息,看看這些企業對該區是否感興趣。該投資機構一位處長說,由于北京投資開發的門檻很高,目前掌握的項目信息中百分之三四十可能落地,有百分之五六十肯定不能落下來,雙方確實存在合作空間,但如果H想要獲得這些信息必須通過商業操作(意即有償服務)。H臉露失望之色,只能回應說:“回去再找領導匯報,等領導決定之后再來深入交流。”
信息多有誤,跨地招商易白忙
午飯后,H和同事打手機分別聯系企業敲定上門時間。記者看到,幾張“轉移企業名單”上面只有企業名稱、經營范圍和地址,“聯系方式”一欄是空白。H說,這份名單上約有300家企業,主要集中于鍛鑄造和家具行業,是通過私人關系獲得的。下午3點前,H翻看手機,發現當天已撥打和接聽46個電話。“遺憾的是打出去的多、打回來的少。”
聯系結果不盡如人意,這份行業類型看起來不那么吸引人的企業名單似乎信息有誤。按照之前的分組,H主要聯系名單上北京海淀、昌平兩區的企業,由于沒有標注聯系方式,找企業如大海撈針。H說,出發前他已通過黃頁和網絡搜索引擎尋找企業聯系方式,但有的企業聯系方式根本就找不到。在可以找到電話的企業中,有的企業已經關停,有的地址已經更換,有的已經從事別的行業,幾乎都不存在轉移到外地投資的可能性。
“比如說名單上的北京精天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地點顯示在海淀區,但打電話過去一問,對方卻說公司總部已搬到北京大興區,公司生產制造環節已搬到河南,留在海淀的只是財務部門。”H懷疑,這不是一份想要轉移出北京到外地投資的企業名單,甚至不是一份等待轉移的企業名單,而是一份已經轉移和淘汰的企業名單。
歷盡周折,H總算找到一家轉行但仍在原址的鋼鐵公司,不曾想又碰到尷尬局面。這家鋼鐵公司出來接待H的是招商部門負責人。該負責人坦言,北京定位增加“科技創新中心”之后,公司已徹底轉型,原先鋼鐵研制環節均已取消,正值規劃園區轉型開發,也亟須招商引資。
“原先以為鑄造企業會有搬遷的愿望,沒想到你們已經都轉型了。”H說,如果別的企業來接觸對方,但不適合在北京落地,期望對方也能轉介給自己所在的地區。“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同園區也要協同發展,希望能傳遞一下消息。”
下午5點多,這場基本上“各說各話”的對話結束。H決定去昌平。“雖然去找昌平的企業希望也不大,但總歸要去撞撞運氣,區里要求我們把這些名單上的企業跑遍。京津冀協同發展機會難得,不能放過一條大魚,也不能放過一條小魚。”
對接缺平臺,轉承信息盼準確
半個月后,記者在H所在的招商機構得知這次招商行動的結果:所有派去北京招商的人遭遇和H類似,都“空手而歸”。
“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轉移中最大問題就是信息準確性。”H對記者說,一家家企業跑實在麻煩,既浪費時間也重復勞動。“為什么沒有一個平臺統一收集企業信息,然后和各地的招商投資機構對接?這樣產業轉移成功率不是更高么?我們固然需要了解有轉移和投資意向的企業,但肯定有不少企業也期望了解我們,所以應該有這樣一個信息平臺,讓開發區、園區獲取企業轉移投資信息。”
這不是H一個人的需求,而是京津冀三地不少企業、招商機構和行業商會共同的愿望。北京市某投資信息中心負責人說,希望北京和河北、天津的招商機構共同合作,將各地招商咨詢信息,如土地、基建、廠房、園區政策及融資機構情況等集成到一個平臺上,這可以極大地節約企業獲取轉移升級信息的成本。
“京津冀協同發展,意味著資源要流動、優勢要互補,也勢必需要信息共享,需要建立基礎信息交流平臺,使之成為推動京津冀產業轉移的‘東風’。”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任京旸認為,如果短時間內在京津冀三地共建覆蓋區域園區、企業信息的平臺較為困難,那可以選擇先從重點園區開始搜集和共享信息,方便讓企業、園區一查詢就知道有什么轉移信息和優惠政策。(記者 詹奕嘉 張舵 趙仁偉 張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