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場表現不俗 下半場如何勇奪佳績
上周末,北京市長王安順、河北省長張慶偉、山西省長李小鵬、黑龍江省長陸昊、江蘇省長李學勇、浙江省長李強、廣東省長朱小丹、四川省長魏宏在國務院召開的部分省市經濟工作座談會上,匯報了今年以來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打算。
在座談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增長、城鎮新增就業、物價總水平等都處在合理區間。但也要看到經濟發展穩中有憂,下行壓力仍然較大,風險和挑戰不容忽視,各地發展不平衡,有的方面還比較突出。今年時間即將過半,要抓緊推進各方面工作,不得拖延。通過共同努力,爭取今年經濟發展在“上半場”表現不俗,在“下半場”要勇奪佳績。
多位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房地產和地方債等存在下行風險,中央在通過系列微刺激穩定經濟的同時,也在抓緊落實既定改革內容,釋放改革紅利,經濟硬著陸風險不大。
部分省市增速下滑
李克強總理所說的“各地發展不平衡,有的方面還比較突出”明顯具有針對性。參加匯報的省份,地域范圍涵蓋東中西三個地區,不僅廣東、江蘇等中國傳統經濟強省的大員赴京,黑龍江、河北和山西一季度GDP增速分別居全國的最后三名,其政府“一把手”也均赴京。
年初,黑龍江將今年GDP增長目標與去年實際增長相比,上調0.5個百分點,達到8.5%,是今年GDP增速預期“逆勢上揚”的兩個省份之一。然而,2014年第一季度黑龍江GDP增速僅為4.1%,較預先設定的全年目標相差4.4個百分點。
山西是中國僅次于內蒙古的第二大煤炭大省,2012年的煤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一。今年第一季度5.5%的經濟增速在全國排倒數第三。
河北情況也較為類似。第一季度河北省GDP同比增長只有4.2%,增速同比回落5.4個百分點,低于全國3個百分點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左右,為20年來同期最低。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徐逢賢告訴記者,這3個省份以傳統產業為主,對于資源和能源的依賴程度深,目前傳統產業市場飽和,產量壓縮,新開工投資也必然下降。
一季度,從地區經濟總量來看,沿海的廣東、江蘇分列前兩位,但是增速也都明顯放緩,分別為7.2%和8.8%。徐逢賢表示,與上述三省相比,廣東等傳統經濟強省早已感知過轉型陣痛,如何進一步轉型是主要課題。廣東省省長朱小丹二季度也表示,要堅持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用改革的手段解決發展中的難題。
發揮中央和地方積極性
在座談會上,李克強強調,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是各級黨委政府不可推卸的重大責任。面對發展中的難題,各地區、各部門要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真抓實干,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為官不為。
“要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保持經濟平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必須更好地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李克強說。
他表示,今年時間即將過半,要有大局意識和強烈緊迫感,抓緊推進各方面工作,不得拖延。通過共同努力,爭取今年經濟發展“上半場”表現不俗,在“下半場”勇奪佳績。
在徐逢賢看來,從中央層面,要根據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給予有重點的幫扶,而地方自身則要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幫助企業實現轉型升級。據記者了解,高層也在密集就地方經濟運行情況進行調研,并敦促地方落實中央既有政策措施。
地方對于穩增長亦顯示出極大積極性,比如廣東近期連續推出穩增長新政。先是從5月1日起對全省范圍內所有企業免征39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的省級收入,緊接著又出臺《關于財政支持穩定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以有效應對當前經濟形勢,促進經濟平穩運行。
此外,貴州、四川等地也圍繞促進投資、消費和出口等出臺了諸多措施,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表示,中國目前正在告別兩位數增長,而且短期內經濟會面臨下行壓力,因此有經濟界人士擔心中國經濟會出現“硬著陸”,但其實這種可能性很小。
徐逢賢表示,黑龍江和山西這樣的能源資源大省雖然經濟暫時遭遇斷崖式下滑,但這些省份一直是工業大省,基礎好,轉型升級雖然有難度,但是在精準發力的政策支持等因素推動下,經濟盡快好轉起來的可能性更大。
為地方政府打開融資渠道
今年經濟主題詞仍然扣在“改革”二字上。李克強強調,要在深化改革優化發展環境上狠下功夫。越是挑戰多、困難大的時候,越是要下好改革先手棋。
他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以更大力度,把各項改革落到實處、推向深入。圍繞更好激發市場活力,一手抓持續推進簡政放權,一手抓及時跟進事中事后監管,便利投資、創業和就業,營造和維護公平、公正、法治的市場秩序,促進政府管理更加透明、規范、高效,為發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曹遠征表示,短期經濟波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實現有序、平穩增長,這有賴于經濟結構調整,而結構調整有賴于改革,本屆政府正在進行這樣的改革。
今年防控和化解地方債風險是主要經濟任務之一,在房地產持續低迷背景下,長期以來土地財政的地方政府“錢袋子”被動收緊。
高層也就財稅改革再度發聲,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財稅改革主要目的是明確事權、改革稅制、穩定稅負、透明預算、提高效率,加快形成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于建立公平統一市場、有利于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現代財政制度,形成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稅體制,更好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上月,國務院宣布推出地方自主發債試點,允許10個省份和城市今年發行總額為1092億元人民幣的地方政府債券。這被外界解讀為用改革方式化解現行風險和問題的探索。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告訴 記者,這為地方政府打開了一扇新的融資渠道“前門”。以地方政府債券取代融資平臺,以明確的責任替代隱含的責任,和對于債券評級的要求,將提高財政透明度,促進地方政府的財政自律。
“發揮地方積極性就需要地方有足夠的資金保障,當沒有時怎么辦?”徐逢賢說,最好的辦法無疑是鼓勵民營資本進行投資,政府要做的就是改善投融資和營商環境,讓民營資本在穩增長和調結構中發揮主力軍作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胡健)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