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強調指出,實現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要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扎實推進,加快走出一條科學持續的協同發展路子來。目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如何冷靜認識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冀一體化還面臨哪些挑戰等,需要各界認真思考討論。
4月11日,半月談雜志社邀請馬曉河、張占斌、陳耀、張貴和王輝等專家,來自河北涿州、天津武清等地的基層干部,以及新華社北京分社、天津分社、河北分社的領導和記者,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功能定位、產業布局、政府和市場關系等話題進行研討。本專題是大家研討和半月談記者調研的綜合成果,現刊發,以饗讀者。
打造中國經濟第三增長極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必須抓住這個重大國家戰略的實質,了解實施這個戰略的背景,廓清京津冀各自的定位。
新格局
“現在大家有一個共同的意愿,就是加強合作。”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說,三地已經到了共存共榮的時刻,這其中核心是解決首都“大城市病”的問題。擁堵的問題、霧霾的問題、高房價的問題,以及其他資源約束的問題,這些都是由于人口等過度聚集導致的。
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貴認為,北京必須要疏解城市功能,主要涉及轉移傳統的制造業、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污染環境和能耗高的產業,以及非首都功能的部門和事業單位等。
“有一種落差在北京周圍能明顯地感受到,有些人稱之為北京周圍的貧困帶。”新華社河北分社副社長、總編輯王文化說,他在河北和北京采訪時,經常是一山之隔,甚至是一路之隔,就差別很大。像北京的大興,天津的武清、寶坻等,發達程度超過河北很多地級市。北京的資源吸附力太強大,環北京的河北不少地區發展滯后,亟須與京津實現協同發展,共同進步。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說,很多人提起特大城市,都特別強調這些城市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其實這是因城市而異的。珠三角的發展確實和香港有關,長三角的發展和上海有關,但京津冀地區至少在完成工業化進程中,北京的輻射帶動作用并不明顯。這一輪京津冀協同發展,一方面要解決北京的發展困境問題,另一方面必須使京津帶動區域整體提升,尤其是要解決環京津的河北貧困帶的發展問題。
事實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意義并不限于本地區,打造中國經濟增長第三極是這一戰略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更重要的旨歸。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說,這一地區有我國最具增長潛力的城市圈,其潛力比長三角和珠三角都要大。
“中國經濟到了一個新的增長階段,長三角珠三角已經得到了較好的發展,第三極在哪里?我想就在京津冀,必須打造好中國經濟這一新的增長極,提高參與全球競爭的能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王輝說,京津冀地區具有很好的資源要素條件,尤其是北京的高科技產業、天津的港口等,優勢很突出。但目前潛力并沒有充分發揮,實行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有利于整合資源,激發內在潛力和活力,讓這一地區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三增長極。
新背景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在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背景下提出來的,這讓這一戰略起點很高,同時也責無旁貸地承擔起相應的探索、引領作用。
新近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建立城市群發展協調機制,要優化提升京津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東部地區城市群。專家表示,城市群能夠在不降低大城市效率的同時,防止單一城市片面擴張帶來的“城市病”問題,同時也可避免土地浪費、生態環境被破壞等一系列問題。
“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應該讓一體化的紅利更多地惠及這個區域當中的各類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避免以往發展上的一些問題,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要充當新型城鎮化發展的試點、示范。”王輝說,無論是探索城市群的發展,還是探索大城市與中小城市、小城鎮的協同發展,都應該是京津冀一體化的應有之義。
京津冀地區與全國其他地方一樣,面臨轉型升級的問題。在一體化的過程中,京津冀必須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改善環境,科學發展。馬曉河說,以河北為例,到2017年將壓減6000萬噸鋼鐵、6000萬噸水泥、4000萬噸煤、3000萬標準重量箱平板玻璃。“粗略估算,幾百億的財政收入沒有了,幾千億的GDP沒有了,這些損失光靠河北來支撐恐怕是不行的,必須要三地共擔,因為河北此舉所帶來的環境改善效益將來肯定也是區域共享的。”
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要以創新引領經濟升級發展。京津冀地區大學多、研發機構多,是我國最具備創新條件的地區。京津冀一體化將有利于進一步整合創新資源,提升創新協同能力,促使該地區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創新示范區。
專家表示,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京津冀地區還應該更多地發揮生態、人文的推動和引領作用,在干部考核和綠色GDP發展等方面加強制度建設,帶動區域整體升級發展,并為其他地方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張占斌說,中國經濟走到今天,必須向更高的階段邁進,這也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他表示,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京津冀三地應該抓住這一重大機遇,大膽探索。市場機制的完善、社會治理能力的提升、利益協調機制的優化、政府管理的科學化等各個方面的改革探索,都應該在京津冀協調發展過程中不斷推進。
新華社北京分社常務副總編崔軍強表示,京津冀一體化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改革在京津冀地區推進的情況。如果改革步伐不斷加快,改革措施落到實處,京津冀協同發展就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