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組在三大機構中也是“頂配”,共有四位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是組長,副組長分別是李克強、劉云山、張高麗。這是習近平主席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同時也不失為對三個專項機構職能的高度概括。
權威專家解析三大頂配機構
受訪專家認為,三大機構某種程度上打破了現有的條塊分割格局,在一些重大戰略和重大政策中實現黨政高度融合,避免權力過度分散,是對國家治理方式的一種新探索
4月15日,在提出設立后歷時近五個月,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外界認為這個倍受關注的機構已正式啟動運轉。
事實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網絡安全與信息化領導小組,這三個由習近平總書記掛帥、正副負責人不少于三名在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頂級配置”機構,一直以來都受到外界廣泛關注。據可靠消息,負責三大頂配機構日常工作的辦公室已經組建,人員基本就緒,已經開始開展工作。
受訪專家認為,三大機構某種程度上打破了現有的條塊分割格局,在一些重大戰略和重大政策中實現黨政高度融合,避免權力過度分散,是對國家治理方式的一種新探索。
深改組
“現在這(規)格,我認為沒有任何阻力”
在三大機構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是迄今為止所披露的信息最多的,也是最先召開小組會議的。根據官方媒體的公開報道,1月22日和2月28日,深改組已開過兩次會,習近平總書記作為深改組組長主持了兩次會議。
在第一次會議上,外界從媒體播出的會議畫面中得以一窺這小組的人員基本構架。
深改組在三大機構中也是“頂配”,共有四位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是組長,副組長分別是李克強、劉云山、張高麗。會議畫面中出現了國務院、人大、政協、軍委、政法等相關負責人,包括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劉延東和汪洋,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李建國及秘書長王晨,全國政協副主席杜青林、王正偉、周小川及秘書長張慶黎,中央軍委副主席許其亮,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公安部長郭聲琨,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等。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許耀桐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說,既然要全面深化改革,應該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來推動改革,像上世紀80年代的體改委,但現在改革已進入深水區,應該有一個更高的統籌協調權威機構。
“規格太低,調不動,現在這(規)格,比當年強多了,我認為沒有任何阻力?!?/strong>許耀桐表示。
深改組的第一次會議設立了六個專項小組,還審議通過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工作規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專項小組工作規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細則》。下設的六個專項小組分別是經濟體制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民主法制領域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專項小組。
許耀桐分析說,六個專項小組的設立基本是對應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和黨的建設”六位一體改革思路,但根據工作側重點和改革遇到的阻力進行了些許調整,例如將經濟與生態合并,因反腐比較突出將紀檢單列。
官方沒有正式地公開宣布深改組除正副組長之外的人事任命,《北京青年報》在今年兩會期間報道稱,深改組的辦公室設在了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瀘寧任深改組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
許耀桐分析說,這樣的設置符合過去的習慣,從黨的角度,政策研究室是智囊,能夠起到謀劃、協調、指揮作用。
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鴻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深改組辦公室設在的中央政研室,是清水衙門中的清水衙門,不批權也不批物,沒有權力尋租的空間,沒有權錢交易的可能。
而由發改委副主任穆虹任辦公室副主任的猜測也很快被官方消息證實:《陜西日報》3月初報道稱,陜西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政研室主任兼省委改革辦主任岳亮在北京拜會了中央改革辦專職副主任穆虹。
這是現年58歲的穆虹首次以中央改革辦副主任之職務在媒體亮相,此前曾在國家計委、廣西發改委任職,2007年出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之后,主管機關辦公、固定資產投資、重大項目稽察方面的工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