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頻道 > 深度 > 正文

                誰來主導京津冀協同發展:市場之手還是行政之手

                2014-04-22 08:52 來源:半月談網

                京津冀一體化

                京津冀一體化

                  ——京津冀一體化系列報道之路徑篇

                  京津冀一體化這一醞釀十年之久的國家戰略近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一系列信號預示著一場深刻的變革即將在這片2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發生。京津冀協同發展究竟存在哪些障礙和困難?在一體化推進過程中,政府和市場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京津冀一體化的路徑何在? 圍繞這些問題,半月談網記者與有關專家進行了對話。

                  半月談網記者:京津冀協同發展究竟存在哪些障礙和困難?

                  馬曉河(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一是三地之間缺乏協調機制。京津冀都有一畝三分地,自己搞自己的事,三地之間的要素資源配置關聯度不高,相互之間不協調、不聯合。按道理,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應該向周邊輻射,但京津不但不輻射,現在還在吸附周邊的要素技術、資本、資金與產業。三地缺乏要素之間的效用最大化。

                  二是兩城帶動作用不明顯。環渤海地區基礎設施不是一體化的,公共服務的效率低下,綜合承載能力不強。

                  三是產業結構既雷同又競爭。沒有形成互補的格局,沒有把自己不應該做的轉給第三方。比如說一般加工業、傳統服務業等,還在無序競爭。按道理來講,北京不應該做終端加工制造,一些汽車零部件制造都不應該在北京做。

                  四是資源環境問題比較突出,北京周邊聚集了3億噸水泥生產企業,還有一大堆小五金、養殖企業。這樣導致環境質量靠風吹。在產業配置上沒有做到跟環境相結合,三地不協調。

                  張占斌(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主任):目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存在以下障礙和問題。一是在觀念和心態上面存在問題,京津是中央直轄市,發展水平高,長期以“不跟你玩”的心態自居;二是行政主導型經濟,存在各種行政性限制,產業調整沒有跳出行政區劃界線;三是要素市場發育滯后,生產要素在區域內的流動不暢,區域合作還沒有上升到產業融合的高度和層次;四是國有企業比重大,市場化進程緩慢,民營經濟薄弱;五是產業配套能力差,如北京電子產業規模大,但配套基地大都選在廣東,因周邊的配套能力遠不如廣東。

                  張貴(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京津冀協同發展最大的制約瓶頸,是沒有構建成一個富有活力、統一、區域性的市場。表現為生產要素不能自由流動和迅速的集結,生產活動不能對接協作,更不能互補互助。原因主要有四個:體制機制束縛經濟發展,地方保護嚴重;國有企業占比比較大,民營資本比較少;特大企業比較多,中小微企業比較少;沒有建立一個統一的區域性的市場游戲規則。

                  半月談網記者:在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政府應扮演什么角色?如何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

                  張占斌: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需要市場和政府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這就要求“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協同配合、共同發力,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要更加尊重市場經濟的規律,按市場規律辦事,特別是產業布局、產業發展。通過市場的價格機制來配置資源,也包括治理霧霾。

                  而政府應該在發展戰略、重大規劃、重要標準、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環境保護和社會管理方面有更大的擔當,發揮更大的作用。

                  拿北京來說,北京的定位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流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有些不符合定位的企業應適當地向周邊城市轉移。而“增量”部分需加大控制力度,向周圍布局。這個過程很復雜,應當采取合適的市場辦法加適當的行政辦法來解決。

                  馬曉河: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建立三地的協調機制,京津冀之間的協調可以學習法國大巴黎區。大巴黎區跨了好幾個省,它有一個建設機構,掌握一定的資金,對各個省區之間的大區公共設施進行統一建設。京津冀也可以設立一個專門統籌協調跨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的機構,三地每年各出一部分錢給這個機構,專門用來建設跨區之間的公共設施,如斷頭路、斷頭天然氣、水管等等,共建共贏。

                  王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與區域經濟研究部第三研究室主任):首先要建立協調機制,這是毫無疑問的。協調機構應該是辦實事或者是拍板做決策的。僅靠這個機構不夠,還要發揮發揮不同層次的協同作用。一定要避免京津冀協同只是政府的事,這是一個死胡同。

                  這個協同應該包括社會專家、一些企業和利益相關的公眾群體。比如環境事件,應該有更多的公眾參與,用有效的方式把他們組織起來。可以考慮在大的框架下成立委員會,發揮大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匯集到中央決策部門,從中央層面的頂層設計來考慮。

                  崔軍強(新華社北京分社常務副總編):一體化過程中主要手段應該是市場化,但如果不搞行政命令了,很多事又是空談,又是熱鬧一場。所以,在頂層設計中,肯定既要強調市場行為,又得有一定的行政干預,關鍵是二者的比例關系如何協調。

                  北京現在面臨的是揚棄問題,你揚什么,棄什么,到底要不要實體經濟?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或者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恐怕一體化就不會那么順暢。

                  北京作為一個特大型都市,必須有一個充足的財力去保障,才能正常運轉。北京地鐵交通補貼每年是200個億。現在修地鐵,其中主要一部分就是靠財政來投入。如果沒有實體經濟保障,財政受到影響,單單交通而言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其他公共服務都會受到影響。

                  王海征(半月談雜志社總編輯):京津冀要學習長三角和珠三角的經驗。長三角、珠三角發展中央協調了嗎?沒有。中央當時讓廣東搞改革,不給錢,給政策,珠三角就干起來了。長三角呢,也沒有讓中央來協調,靠的就是市場經濟。

                  所以,京津冀一體化最重要的問題是如何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同時發揮政府的作用。

                  從實踐上看,目前京津冀一體化的確需要高層協調。為什么呢?各自為政的格局如果不通過更高的行政力量來打破它,僅僅通過市場的力量難以打破。在長三角、珠三角,市場有強大的力量,但是在京津冀一帶市場發育程度太低,相反,行政的力量太強。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想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僅僅靠京津冀三地政府自覺地簡政放權還不夠,需要更高層級的行政機構來解決。在此基礎上,要用市場經濟的辦法來促進京津冀一體化。我們對市場要有信心。市場發育起來以后,實際上地區之間的很多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所以,強調京津冀一體化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我們這一輪深化改革到位與否。如果我們這一輪改革的步伐加快,真改、真到位,京津冀一體化的步伐肯定會加快。

                  劉元旭(新華社天津分社記者):在這一輪京津冀協作的過程當中,靠三個省份之間自己商量難度依然很大,應該有更高層的協調機構。應該建立一種利益協調機制,就是利益的分享,甚至是稅收的分享。比如對北京經濟有貢獻的產業,外遷出去后,怎么在財稅分配上進行制度設計,讓北京也能得到一定的利益和好處,這樣有利于增加產業疏解的動力。

                  需要建立首都地區橫向財政轉移支付機制,為京津冀地區優化城市和產業布局奠定財政體制基礎,更好地促進首都地區間協同發展。京津冀三地在產業結構等方面各有優勢,互補性很強,區域一體化的發展潛力也很大,需要明確不同地區的功能定位。

                  為此,需在京津冀地區內實行與產業轉移地共享稅收新機制,發揮好北京人才技術和產業優勢,全面推進區域分享稅收機制,避免各個地方之間為了稅收收入“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要通過區域間財政體制創新使京津冀各方形成良性協同發展局面。

                  半月談網記者:就目前而言,京津冀一體化的具體抓手在哪里?

                  馬曉河:三地一定要構建一體化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一體化概念是什么?就是京津冀都市圈里面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要“同城化”:北京的路和河北的路是沒有差別的,北京的水管跟河北的水管質量一樣,在保定住和在北京住的生活質量是一樣的,出行、用水、用氣、看病都是一樣的,電話區號都是一樣的,010電話可以打到保定和石家莊。

                  只有這樣,人口才不會向北京聚集。這是分散人口、優化資源配置最根本的問題。

                  張占斌:京津產業擴散過程中,河北首先應該完善自身基礎設施、改善環境條件,區域發展規劃和政府服務意識都要跟上,要讓外界看到河北各個城市的比較優勢和特色,這樣才能夠與北京、天津之間互通互聯。如果基礎設施做得不好,電、水等都不通,服務也跟不上,京津的企業也不一定會去。

                  劉元旭:如果三地落差問題不解決的話,很多問題就難辦。目前,有的北京人在大興上班,在固安買房子,但是面臨醫療問題。他在固安看病確實很方便,但要自費,因為醫保不統一。居住在河北燕郊以養老為目的的北京人,也面臨這樣的問題。

                  所以,人口的分流僅靠市場也不行,三地之間基本政策、基礎設施必須要搞好配套,支持北京人口在河北與天津之間自由流動。

                  張貴:最重要的是統一市場進入的門檻,現在三地之間是不一樣的,很多政策完全是各自為政。比如說水泥和鋼材,要進入河北,河北要檢驗,進入天津以后天津也要檢驗,所以要統一門檻。

                  崔軍強:京津冀一體化有沒有一個支點呢?能否讓中關村科技園成為京津冀一體化的支點,成為一個抓手?中關村科技園區有2萬家高新技術企業,去年總收入大概3萬多億。我問過一些企業家,企業在北京的成本這么高,為什么不放到河北?他們說,一脫離中關村園區,很多政策享受不了。

                  目前,所有的企業家都愿意把產業和研發放到北京。他們算了一筆賬,放在北京還是比較劃算。

                  如果能把中關村國家級的園區覆蓋到京津冀核心地帶,肯定有很多企業,包括像聯想這樣的企業,愿意把生產地搬出去。這樣就解決了到底是要市場化,還是要行政化的問題,但是這確實需要國家來批準的。如果有這么一個支點的話,可能對京津冀國家戰略推進會更快一點。

                  張濤(新華社天津分社副總編):京津協同發展一直是貌合神離,三地之間大家你想你的,連接三地的道路很多是斷頭路。

                  隨著京津城際鐵路的開通,京津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在北京不能做的到天津可以做。現在,天津的很多旅游景點90%以上都是京字頭的大巴,很多企業選擇在天津投資,去年天津吸引的內資中京字頭的占了30%,口岸進出口貨物來自北京的超過了20%。因為天津的成本低,天津的濱海新區上升到國家戰略以后它有政策優惠。

                  所以,有些時候不用行政的力量自然就一體化了。我認為,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應該先易后難,先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一體化。交通發展起來后,能加強三地之間的融合和交流。(記者 孫愛東 原碧霞 田野 常磊 梁恒)

                責編:李婭
                0
                我要評論
                用戶名 注冊新用戶
                密碼 忘記密碼?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成人vr精品a视频| 久久只有这里的精品69| 欧美日韩视频在线成人|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2022韩国最新三级伦理在线观看| 好硬啊进得太深了h动态图120秒| 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 欧美在线观看第一页| 免费黄色app网站| 色窝窝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网站|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下面一进一出好爽视频| 综合久久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 国产精品电影在线| 一男n女高h后宫| 日批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激情综合色五月六月婷婷| 国产一区第一页| 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一级做a爱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的|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爽| 老师你的兔子好软水好多的车视频 | 最近最新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地址| 看大片全色黄大色黄| 国产一起色一起爱|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 怡红院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不卡| 日韩美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香蕉视频| 污网址在线观看| 免费黄色网址网站|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