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唱衰西方、推崇“亞洲價值觀”、支持中國崛起,還是抨擊國內反對派,馬哈蒂爾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直言不諱”。 (南方周末記者 麥啟烜/圖)
編者按:在馬航失聯整整一個月之后,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回應各種批評和質疑。在卸任十余年后,這位曾執政長達22年的前領導人依然直言不諱,他的諸多觀點與在任時基本一脈相承,幾乎不可動搖。他給在馬航事件中的馬國政府表現打了90分高分,這與中國人的評價或有不小的落差;他反對將馬航事件與政治聯系,并堅稱馬國不走“自由主義式民主”道路;他至今仍看衰西方世界,極力推崇“亞洲價值觀”,并支持中國的崛起。
“外界的批評并不公正,有人宣稱他們可以操作得更好,不如讓他們來試試?”
“畢竟有一部分人對巫統的政策、管理不滿意,轉而支持他們(反對派),這很正常。……他們確實做了些討選民喜歡的事。”
“我們與華人分享了政治權利。財富的分享是對此的回報。”
“這個世界目前仍是以歐美為中心的,但它理應是以整個世界為中心的。中國是個大國,有能力改變世界格局。”
“盡管我不再擔任總理,他(習近平)還是給了我(會見的)時間。我感覺,他對改善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關系非常有興趣。”
【馬航事件】與政治聯系“很不公平”
南方周末:我們知道,馬來西亞政府為處理馬航MH370客機失聯事件(下簡稱“馬航事件”)做了大量工作,但政府、軍隊發布信息沖突、搜索地點一再改換等情況不時出現,引發了外界廣泛批評。你如何看待這些批評?
馬哈蒂爾:人們必須明白,這是一起前所未有、非常特殊的事件。載有兩百多位乘客的飛機突然消失,幾乎未留下任何線索——即使發生在發達國家,我非常肯定,他們也會困惑不已。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總共有26個國家參與了搜救,不僅馬來西亞,世界范圍內也很少有國家負責過這樣規模的聯合行動,所以你完全可以預料到,會有一些(信息方面的)沖突發生。但總體來說,馬來西亞的處理得到了大部分參與國家的支持,因為換作他們,在同樣的時間內處理同樣的事可能表現也差不多。在這種非同尋常的情境下,必須嘗試新的思維方式。外界的批評并不公正,有人宣稱他們可以操作得更好,不如讓他們來試試?
南方周末:如果滿分是100分,你給納吉布政府此次的表現打幾分?
馬哈蒂爾:我至少給納吉布政府打90分。因為他們要和20多個國家合作,馬來西亞從來沒有過這種經驗。
南方周末:如果你還是總理,你的處理方式會有不同嗎?
馬哈蒂爾:我可不這么認為。很有可能會完全一樣,因為我也會依據案頭的材料來做判斷,而不是坐飛機過去俯瞰海面,漫無目的地找。
南方周末:今年是中馬建交40周年,圍繞馬航事件出現的諸多“陰謀論”會影響中馬關系嗎?
馬哈蒂爾:短時間內可能會,對馬來西亞的不滿情緒主要來自那些在事件中與親友失去聯絡的人,我理解他們的感受,但從中馬關系的宏觀角度而言,應該會維持良好狀態。主要的影響是,一段時間內,一部分人可能不愿意飛來馬來西亞,但當他們理解這件事的特殊性、且并非由于馬來西亞政府的失職所造成時,他們會改變想法。民航事故在每個國家都會發生,飛機會失事,造成巨大人員傷亡——事故總是發生在意料之外,難以完全避免。
南方周末:有些中國的公眾人物在社交媒體上號召抵制赴馬旅游,你認為馬來西亞政府應該做些什么?
馬哈蒂爾:為什么要責怪馬來西亞政府呢?我們已經做了一切能做的事。中國方面此次也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甚至使用了衛星搜尋,飛機依然下落不明。
南方周末:《紐約時報》評論說,馬航事件凸顯了馬來西亞威權政治的弊端,你認同這種說法嗎?
馬哈蒂爾:我認為,不應該把馬航事件與政治聯系到一起,這很不公平。波音公司更應該為事件負責,波音應該提供更多方便我們搜尋飛機的機上信息,為何有助于找到飛機下落的信號系統能夠被人故意關閉?我不明白,人們為什么要把這件事政治化,難道馬來西亞是故意要置這些乘客于死地嗎?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