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接見參加中央國家機關黨的工作暨紀檢工作會議的全體代表時講話強調,拿出削手中權的勇氣,直面矛盾、敢于擔當,不打“小算盤”,要繼續推進簡政放權,建立權力清單制度。
新一屆中央領導上任后吹響了反腐“集結號”,反腐效果顯而易見。2013年,中央紀委監察部對涉嫌違紀違法的中管干部已結案處理和正在立案檢查的有31人,周鎮宏、劉鐵男、倪發科、王素毅、李達球、童名謙、楊琨、齊平景等8人涉嫌犯罪已被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2014年,截至目前,已有5名省部級高官“落馬”。這讓群眾看到了政府“打老虎”的力度和決心。
眾多高官“落馬”,雖然涉嫌違法違紀的行為各不相同,但利用權力謀取私利卻是相同的,即用手中“一支筆”貪污受賄,撈取好處。因此,如何管好這只“筆”,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權力能“批”出腐敗
3月22日,“江西省副省長姚木根正接受組織調查”的字眼出現在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上,該消息隨后被眾多媒體轉載。梳理姚木根的履歷不難看出,在他的工作生涯中,有一多半時間是在發改委。2007年,他被任命為江西省發改委主任。
據了解,在十八大以來的“落馬”高官中,有好幾位曾在發改委系統工作過,包括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劉鐵男、河北省發改委原主任劉學庫、陜西省政協原副主席祝作利等。這幾名“落馬”高官中,劉鐵男最受關注。
據悉,有關人士這樣評價劉鐵男:項目單位不做工作他就不會審批畫圈,手里長期扣壓一批項目,在遭遇舉報后才突擊審批項目籠絡人心;他個人審批之筆分量太重,其親屬、下屬在項目重組、人事安排、資本運作等方面可以獲利。他的具體受賄方式主要是利用手中的行政審批權向審批企業吃拿卡要,“工作到位”的企業能在三個月內通過審批,反之則三五年無法通過。
其實,倒在審批權下的貪官還有很多,發改委系統官員的“落馬”,只是眾多行政審批領域貪腐案例的一個縮影。國務院法制辦一位官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絕大多數官員腐敗案件與行政審批有關。
實際情況也的確如此。從十八大以來廳級以上官員“落馬”情況看,他們的權力尋租多出現在行政審批、人事安排、政策獎勵、國有資產拍賣等環節。以行政審批過程中的貪腐最為常見。
據媒體報道,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原副州長洪金洲曾為了一個100億元的電廠項目,進京拜會國家能源局,進貢時任局長劉鐵男100余萬元。廣東省國土廳原副廳長呂英明“落馬”,與采砂審批權有關。據廣東省檢察院披露,2008年至2012年,時任廣東省水利廳副廳長的呂英明違法為商人盜采河砂提供保護,致使國有資產流失8億余元,其受賄所得不低于2000萬元。
深圳市紀檢部門曾經做過一項統計,深圳建市以來,因腐敗被繩之以法的黨員干部,90%以上都涉及行政審批———領導干部腐敗就是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批”出來的!而這90%中又有67%的腐敗行為集中發生在土地、建設工程、產權交易等領域。
權力無制約難免被濫用
有輿論認為,行政審批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的一個“腐敗源”了。人們在唏噓的同時,不禁要問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西安交通大學廉政研究所副所長李景平教授認為,體制性原因容易導致審批腐敗,“權力太集中,審批權和監管權沒有分開”。他指出,行政審批體制機制不健全,欠缺對審批權力的制衡機制,造成了權力的集中壟斷。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楊建順用孟德斯鳩的一句經典話語概括審批腐敗原因:“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變的一條經驗?!彼忉屨f,權力的擴張性、侵略性、腐蝕性特點,決定了沒有制約的任何權力都難免被濫用。
山東省濰坊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檢察院辦理過行政審批類貪腐案。去年,該院查辦的環境保護局前后兩任局長受賄案,就是由于缺乏公開透明的評審程序,使國家用來防治污染、改善環境的有限資金經過審批環節“洗錢”后流入個人腰包。該院職務犯罪偵查局副局長張金川告訴記者,對審批權監督的缺位,是此類案件易發的主要原因。
貴州省畢節市檢察院職務犯罪預防局副局長李昭菊告訴記者,該院預防工作的一項內容便是依法查辦發生在辦理行政審批手續工作中長期不負責任、瀆職失職,嚴重破壞投資環境的犯罪案件。而威寧縣教育局原局長受賄案及黔西縣中心醫院原院長受賄案,則是該院辦理過的涉及專項資金審批環節腐敗的典型案例。
談及產生審批腐敗的原因,李昭菊說:“一方面,審批領域發生的許多大要案,多數是從領導干部批條子、打招呼或在研究會議上提傾向性意見演變而成的。另一方面,政府該作為不作為,不作為亂作為,一個或幾個部門審批的事卻需要許多部門層層審批,一天內可辦完的事卻拖延不辦或無限期推后,以致誘發索賄受賄犯罪。還有就是權力失去監督必然走向腐敗?!?/p>
權力應該互相制約制衡
職能部門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弊端甚多,很難不滋生腐敗,那么,權力部門自身應如何防控腐敗呢?
“以權力約束權力。要建構規范行政權力運行的一些法律規則,對規劃、監管、審批職能的權限加以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睏罱樥f。
李景平給出的答案是“分權”。他認為,權力分解是行政審批部門防腐的關鍵。“讓權力分散,讓權力互相制約制衡。權力范圍小一點,權力重點突出一點,才是治本之策。”
張金川說:“根治審批環節存在的腐敗問題,既要通過查辦案件起到警示震懾作用,更要找準腐敗根源,完善監督機制?!彼忉屨f,要改變權力過分集中的“一言堂”局面,特別是對掌管人、財、物等容易腐敗的權力進行適度分解,變一人掌握多項職權為多人掌握某項職權,實現分工負責、平行交互制約。
同時,建立經常性的教育機制,以降低因自律意識不強導致的犯罪風險,并依靠制度和法律來保證權力運行的規范和透明,完善問責機制,對違紀違規的單位和個人,依法懲處,絕不護短。
“應加強源頭治理,對于審批權的設定必須進行科學論證。對于某些重大事項的審批,應當建立聽證會制度。同時加強地方經濟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確行政審批部門的審批權限和程序?!崩钫丫者€提出,要加強對重大行政審批項目的稽查和行政審批責任的追究,對查出的違規違法審批問題,堅決進入法律處理程序?!安坏杂X接受人大、政協的監督,還要虛心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同時建立政府信息披露制度,減少暗箱操作?!?/p>
這讓人聯想到最近國務院亮出的誠意。3月17日,國務院60個有行政審批事項的部門匯總行政審批清單共1235項。今后,各部門將不得在公布的清單之外實施行政審批,不得對已取消和下放的審批項目以其他名目搞變相審批,堅決杜絕隨意新設、邊減邊增、明減暗增等問題,努力做到讓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
“國務院曬出的權力清單,確認了權力的有無和大小,確認了行使權力的方式方法和行使權力的目標?!睏罱樥f,“越權、濫權不允許,不作為、懈怠癥不允許,在明確列出政府職能和相關權限的情況下,政府工作就能實現規范化、法制化、效率化、公正化?!?/p>
張金川說:“簡政放權實質上是政府職能方式、權力結構和管理方式的變革。這不僅是對市場經濟規律的尊重與恪守,更是預防腐敗犯罪的根本之策;不僅是政府機關一場深刻的自我革命,更是一項系統工程?!?/p>
權力放而不亂更需監管
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的同時,也要防止出現“一放就亂、一亂就收”的現象,進而誘發腐敗。如何對行政審批實現常規化管理,讓審批權放而不亂?
答案其實已經給出。2013年5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職能轉變動員電視電話會議,他在論及放權與監管的關系時強調,“既要把該放的權放開、放到位,又要把該管的管住、管好?!币獎撔滦姓芾矸绞剑鰪娬卫砟芰?,在放權同時,加強市場監管,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4年的重點工作之一便是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堅持放管并重,建立縱橫聯動協同管理機制,實現責任和權力同步下放、放活和監管同步到位。推廣一站式審批、一個窗口辦事,探索實施統一市場監管”。
“簡政放權不是放而不管,而是要提高監督管理和約束的能力、效力,要將這種運動式、集中整治式的做法變成常規式、規范化、制度化和公開化的運作,把權力合理化,因此,要建構合法規范運營機制并予以完善?!睏罱樥f,“放權并不容易,先要做到的是有效的政府治理,看權力的架構、運作、監管是不是符合要實現目標本身的規律性。有效的防腐措施應該還是讓行政審批合理化,而不是單純地在行政審批項目數量上做減法?!?/p>
結合檢察工作,張金川認為:“簡政放權后,一方面要繼續預防公職人員對權力的濫用,另一方面更要預防其失去直接介入市場經濟運行的機會后,對權力行使怠于職守的消極狀態。這就需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權力制衡體系,充分發揮權力機關、檢察機關對公職人員權力行使合法性的監督作用,從而不斷對簡政放權加以鞏固和監管。”他還表示,作為檢察機關,應按照標準要求嚴格履職,不但要加大力度,嚴肅查處執行政策打折扣、作選擇、搞變通,還要加強自身建設,以適應簡政放權對檢察執法能力建設提出的更高要求。
李昭菊指出,簡政放權后,政府的角色要從“管理者”變成“服務者”,政府機關工作人員要回歸到“公仆”和“人民勤務員”的本位。“檢察機關從法律執法者的角度出發,必須強化打擊力度,為簡政放權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要按照地方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權力清單,依法公開監督權力落實和運行情況。對存在的問題,以及時發出檢察建議、個別預防約談等方式督促改正?!?/p>
2月18日,全國檢察機關反貪部門辦案推進會召開。會議指出,檢察機關反貪部門今年將突出查辦發生在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中的貪污賄賂犯罪案件,利用組織人事權、行政審批權、執法司法權等實施的貪污賄賂犯罪案件。突出查辦審批腐敗案件的提出,將推進簡政放權的合理化運行,促進政府部門以負責任的態度對待這次改革。(記者 牛旭東)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