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未收場的支付戰爭
這是一場注定要開打的戰爭。
當去年“雙十一”淘寶成交額突破350億元,快捷支付占55%、余額支付占20%、網銀支付僅占13%的格局既定之時,互聯網金融與銀行業的這場“戰爭”就無可避免了。一家國有銀行的人士憤憤然:他們在贏得了利益之后,還要不忘踩我們一腳,我們不再忍氣吞聲!
這一兩個月的時間里,關于互聯網金融的各種消息不斷升溫,牽動了監管層,攪動了整個金融業,雙方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一波波發動輿論戰。
在央行動議限額第三方支付的草案曝光后,工農中建四大行均下降了支付寶快捷支付額度,不僅余額寶,阿里巴巴淘寶所有支付業務都感受到巨大壓力。
各大行不再選擇沉默,紛紛公開回應,有意思的是他們的理由是:下調快捷支付限額是基于對客戶資金和信息安全負責任的態度。而以馬云為首的互聯網金融則按照自己的邏輯,一如既往高舉“捍衛用戶利益”的大旗,大呼“余額寶死掉也光榮”。馬云一時似乎成為了對抗大風車的堂吉訶德。
事態一再升級。央行官員進一步表態:余額寶等貨幣基金投資協議存款不罰息政策將被叫停。繼四大行后,招商銀行內部已下文規定,貨幣基金提前支取協議存款要按0.72%計息。這些對5000億元體量的余額寶又將是重創。該政策一旦出臺余額寶對協議存款的配置可能要從90%下降到30%,收益率必將下滑。
在這場商業銀行與阿里、騰訊互聯網兩大巨頭的利益博弈中,較量繼續深入。但是,雙方的戰術似乎都是經過精心策劃的,你攻擊“安全問題”,我回應“用戶至上”,都在回避自己的弱點,打擊對方的痛處。
輿論戰打響
兩周前的3月14日前后,央行叫停了支付寶等公司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業務。隨后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向媒體透露出這兩份央行正在征求意見的第三方支付業務管理草案,草案擬對第三方支付轉賬限額的限制。放出消息的效果明顯,引起了市場強烈反應,輿論普遍聲援第三方支付機構。
3月19日,央行不得不站出來表示《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短時間內不會發布實施。
但是隨后的幾天內,事態再次升級。
3月下旬,工行、中行、建行、農行紛紛下調快捷限額,銀行業步調統一。手機快捷支付起步于2009年,在整個電商領域支付占比早已超過六成,在支付寶和余額寶支付方式中,快捷支付占比早已遠遠超過網銀支付和余額支付的總和。
3月23日下午馬云再度顯示了他對輿論的駕馭力,公開發布一篇名為《支付寶,請扛住!》的“抗戰”檄文,高呼,市場不怕競爭,市場怕不公平。四大天王聯手封殺,支付寶雖敗猶榮,雖死猶生,但決定市場勝負的不應該是壟斷和權力,而是用戶!
但是這一次銀行反擊了,銀行們的反擊似乎也非常具有技巧,并沒有在服務“用戶”的話題上去糾纏,也沒有通過沉默讓自己站在輿論的被動局面上。
3月24日,工行結算與現金管理部處長王鈜就限額問題高調對外公開回應稱,據銀監會《關于加強電子銀行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銀監發【2011】86號文)規定,對于由第三方機構完成安全認證的電子資金轉移與支付業務,應至少在首筆業務前由賬戶所在銀行通過物理網點、電子渠道或其他有效方式直接驗證客戶身份,并與客戶約定雙方相關權利與義務,長達3年,快捷支付一直處于“違法”狀態,銀行為此承擔了法律風險。
3月25日,支付寶迅速對上述說法予以反擊稱:驗證方式與86號文里要求的“其他有效方式直接驗證客戶身份”并沒有沖突,最初的合作其實非常愉快。
隨后,工行則關閉其他分行支付寶快捷支付的接口,保留杭州接口同意對接。
3月26日支付寶公告鼓勵涌入:如果使用工行卡開通快捷支付,提示簽約失敗,是因銀行簽約限制,建議用戶換卡支付。然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很快紛紛表示,調低快捷支付限額在于保護客戶資金的安全。建行有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稱,調整支付機構快捷支付交易限額,是基于對客戶資金和信息安全負責任的態度,安全性是國際公認的金融機構經營準則之一。
建行同時拿出數據:2013年建設銀行客戶在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的每筆支付金額平均僅為295元,單筆支付超過5000元的交易筆數僅占總交易筆數的0.65%,因此,將快捷支付限額調整至單筆5000元對絕大多數客戶的支付體驗不會有什么影響。
這應該是這場對抗的高潮時點,但是雙方在這個過程中依然是你打你的牌我打我的牌,支付寶繼續強調客戶體驗至上,銀行們則拿出了一張看似無可反駁的王牌:安全性。
這是一場傳統銀行巨頭對新興互聯網巨人的較量。但僅僅是較量,誰也沒敢走到決裂的懸崖邊。
3月27日,備受互聯網第三方支付擠壓的傳統支付業老大銀聯進駐戰場。在銀聯十二周年致辭中,時文朝發出“宣戰書和動員令”:今天在這個市場上發生的一切,必將決定未來5-10年乃至更長久的市場格局。他反駁支付寶等公司的創新之名:當“效率”和“安全”的平衡被打破,維護公眾利益的底線被“創新”的名義碾壓,調整已無可避免。
互聯網金融公司的輿論戰已經初現戰國,讓監管者央行的有關負責人不得不回應,“我們的確沒有預料到”,并指出,目前這一稿實際上是在很小范圍內來進行征求意見,遠未成為定稿。
但是央行的表態背后也給余額寶們留下了巨大的壓力。央行官員進一步嚴肅表態:“把線下金融業務搬到線上的,必須遵守線下現有的法律法規,必須遵守資本約束。不允許存在提前支取存款或提前終止服務而仍按原約定期限利率計息或收費標準收費等不合理的合同條款。”一旦嚴格實行此說法,余額寶5000億規模中將有70%不得不另尋投資標的。
如此論戰在過去悶頭做事、低聲賺錢的傳統銀行業實在不多見,公關高手馬云這次的確遇到了對手。
注定的反擊
在這個時點上,阿里旗下理財產品余額寶規模突破了5000億元還有快速增長的勢頭,而支付寶過去一年的支付業務量達到120多億筆、支付金額突破3.5萬億元。
第三方支付草案、叫停線下支付、快捷支付限額事件一次次成為偶然中必然的導火索。
支付寶內部一位人士表示,“銀行集體限額的事情實在讓人驚詫”,但在他看來這一連串事件是銀行與支付寶積怨已久的一次釋放,也是傳統金融對互聯網金融的一次重新定義。
兩會前后,一場關于余額寶是否是變相吸儲、是否是金融寄生蟲、是否應該繳納存款準備金的爭論已經持續多時。
在半年多時間內,規模已5000億元的余額寶以全部用于投資協議存款的極致配置,為客戶提供了一度高達7%的年化收益率。如此兇猛“吸儲”,引起了銀行業的強烈不滿和恐慌。但是輿論的聲音幾乎一致倒向提供“普惠”金融的余額寶。
在這個時點上,銀行如此高調還擊,不會師出無名。
兩會期間,互聯網金融被首度寫入了中國政府報告,央行行長周小川緊跟著也表態,“要求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這讓整個互聯網界吃了一顆大大的定心丸。但是,許多人忽略了周小川的下半句話:“對于余額寶等金融產品肯定不會取締,過去沒有嚴密的監管政策,未來有些政策會更完善一些。”
業內還流傳一個沒有人證實過的傳言:今年2月,央行曾請馬云參加座談闡述互聯網金融的形勢。當時的馬云稱:“你們央行老覺得我們有問題,結果來查了半天,什么問題也沒有吧?!”央行下屬機構官員當場臉色都變了。當然,這可能只是好事之人對這輪事件發酵的調侃之語。
先拋開監管者不說,其實,為了接口費用和客戶資源等問題,銀行對快捷支付限額的動議由來已久,如同工行所說,之前有過反復的溝通,但是該業務從未真正被實行。
支付寶方面繼續在便捷性上舉言:安全和效率永遠是需要平衡的課題,但多年的實踐證明,支付寶站在前臺的安全認證沒有明顯安全問題,且支付寶明確提出為風險事故埋單。
但是快捷支付讓銀行失去了直接驗證客戶的機會,僅作為后臺資金通道,費力不討好。建行則有自己的理由,認為除了安全性的保障,客戶如有較大金額的支付需求,可使用建設銀行網銀支付,在有網銀盾等安全工具保護的情況下,建設銀行網銀支付交易限額最高為單筆、日累計50萬元。
就安全和技術的討論,雙方各執一詞,其實難分是非。當然背后絕對是利益的爭奪。支付寶一位人士指出,如果沒有快捷支付,銀行網銀和余額支付是不可能支撐淘寶的交易量的。快捷支付在用戶體驗方面的優勢也為其金融產品余額寶提供了巨大的助力,用戶可以輕易的將錢從銀行卡轉入余額寶,而后再去轉出消費。
但是,一旦手機轉賬被限額,將令余額寶失去很大優勢,如果登陸網銀頁面,可供用戶選擇的其他同質化金融產品更多。目前看來,銀行關緊水龍頭,快捷支付限額一招果真讓支付寶無能為力。
雖然雙方一只手在輿論場上博弈,但是他們的另一只手還緊緊握在一起。因為雙方有共同的利益,也都擔負不起決裂的后果。
工行在一系列反擊之后,也表示“如支付寶方面配合,對客戶交易不會造成任何影響”。3月27日,工行發布2013年年報時,副行長張紅力再次亮出合作姿態:針對統一接口的原因,加強對支付機構合作的統一管理,是防范風險的需要;工商銀行與支付寶的合作意愿沒有變化,我們期待著與他們更好的合作。
支付寶的彭蕾也在隨后接受記者采訪時在感謝所有銀行多年來支持的同時表示,余額寶成為普惠的互聯網金融的一個代表性產品,但回歸到做余額寶的初心上來,它從來不是為了顛覆誰,或者打敗誰。
在這場博弈中,銀行以資金安全為名,監管以大局穩定為名,馬云以億萬網民為名。四大行在馬云口中被指為壟斷與權力的代言人,馬云在傳統金融機構眼中則是綁架億萬網民為名避開安全問題。
正如易寶支付CEO唐彬評價稱,企業之間的博弈,無關乎道德,只關乎利益。
如何收場?
但無論是理財領域余額寶與銀行存款之爭,還是支付領域互聯網與銀行之爭,博弈總歸要走到相對平衡上。
這一輪下來,央行的表態似乎暗示著,貨幣基金整體都可能不再享受提前支取協議存款不罰息的條款。如無此條款,這已不再是余額寶管理人所說的是否會提前支取的問題,按照證監會監管大局的規定,所有貨幣基金投資定期存款的比例都不能超過30%。這將改變整個貨幣基金的運營方向。
在一位基金公司高管看來,余額寶對協議存款高達90%的配置過于極端,互聯網企業又用貨幣基金短期的高收益大做文章,引發了銀行對貨幣基金攬儲的不滿。余額寶在發展之初打著為支付寶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的牌,但隨后收益率越做越高,越來越多的理財資金涌入余額寶,深深地觸動了銀行的神經,才引發了這一系列反應。
目前除了四大行,浦發銀行也已經不再與余額寶等互聯網貨幣基金交易協議存款,招商銀行則明確提出提前支取要按照0.72%計息。目前可供貨幣基金投資的1年期限內短期金融產品規模不超過2萬億,如果大量貨幣基金要從協議存款轉投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除了余額寶等貨幣基金將下降,也會對整個固定收益市場產生很大影響。
貨幣基金一直是協議存款提前支取不罰息的受益者,作為個體,金融買賣屬于市場化行為,而證監會用風險保證金掛鉤未支付利息對其進行約束。對于銀行而言,許多中小商業銀行依然有意愿與貨幣基金交易協議存款,后者是優質的資金供給方。
大像打仗,踩死的是螞蟻。一些貨幣基金已經開始調整資產配置,有意思的是,有基金經理竟然忍不住吐槽馬云,“余額寶死了阿里可以繼續做別的,我們一步步發展起來容易嗎?”“目前看來,二季度對于余額寶是個非常敏感的時點,政策博弈扛不住的話,3000多億資產去配債券是個很大的難題,收益率下降引發凈贖回又是更大的難題。”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副總經理稱。
在上述支付寶內部人士看來,余額寶已經撬動了支付寶最核心的客戶資源,5000億元的規模已經超過預期。
如果余額寶規模增速就此平穩,銀行與阿里的利益也或將找到新的平衡點。否則,5000億規模的余額寶可能會撬動支付寶的核心客戶資源。
其實,在銀行業整個業務結構都在變化的同時,原先銀行并不太重視的支付領域正在成為未來的關鍵陣地。
在我國傳統的金融體系中,支付盡管是金融行業的一項基本功能,但一直未能引起重視。第三方支付公司經過十多年的拓展,也做了很多臟活累活,慢慢積累了海量用戶。銀行們擁有利潤更加豐厚的領域也一直不太重視這一塊,但是第三方支付公司這些年不斷創新,于是有了現在火熱的互聯網金融和移動支付。
但是商業社會誰也不會大度地讓掉利益,尤其是移動支付市場當下發展勢如破竹,傳統金融也罷、互聯網金融也罷,必將有更進一步的爭奪和投入。
一位金融行業分析人士建議,無論是銀行和互聯網公司,都應該放棄零和博弈的論點,這個市場足夠大,目前中國的移動支付產業、電子商務產業都屬于全球領先地位,不能因為內耗犧牲掉先發優勢。
工行的業績報告會上,工行行長易會滿也表示,實際上工行是互聯網金融的最大受益者,目前工行客戶通過電子渠道處理的業務量已達到全部業務量的80.2%,99.9%的黃金白銀業務從網上走,四分之三的理財業務也通過網絡辦理,工行67000個網點背后,其實就是電子渠道在做支撐。
在發展初期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的業態區分其實并不鮮明。央行一再表態維護互聯網金融創新,在這場利益博弈中,更是考驗監管智慧的時候。
央行條法司司長穆懷鵬日前表態: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底線應該是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有利于宏觀調控和金融穩定、還要兼顧公平競爭,但是互聯網金融歸根到底還是金融,任何創新都不能脫離金融監管,對于問題暴露的行業要制定比較細的規矩,又不能管得過死。(趙娟 胡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