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社保基金收益率繼續維持2012年以來的強勁勢頭——去年收益率達6.29%。廣東省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委托運營的千億養老金也分享到了高收益的“甜頭”。
昨天召開的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下稱“社保基金理事會”)五屆一次會議,對外公開了全國社保基金投資運營的狀況。
《第一財經日報》本月初從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了解到,廣東省“入市”的千億養老金年化收益率2012年達到了6.73%,2013年收益率社保基金理事會尚未向廣東省通報。根據協議,為期兩年的委托投資將在今年陸續到期,屆時投資收益全部返回廣東省。廣東省政府已經決定將這1000億養老金的委托協議延長三年。
波動的收益率
目前,社保理事會管理的基金規模達11943億元,去年,基金投資收益696億元,收益率6.29%。
本報記者在梳理近年來全國社保基金投資收益狀況發現,社保基金近年來投資收益并不穩定,主要是受到整體投資環境的影響。
2007年達到43.19%的峰值后下滑,2008年甚至為負6.79%,2011年也僅為0.84%。
2012年全國社保基金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出現投資收益新一輪的上漲。2012年當年的收益率7.01%,創近年最高水平。2013年維持了增長的勢頭,6.29%的收益率比2012年略有下降。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與人社部管理的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都簡稱為社保基金,但二者性質并不相同。
社會保險基金主要用于五項社會保險的當期收支以及部分積累,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屬于戰略儲備基金,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的社會保障需求,彌補因為養老制度轉軌帶來的養老金缺口。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主要來源是財政撥款、彩票公益金以及國有股減持。2012年財政部首次從中央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中撥入20億元,作為全國社保基金籌資的新渠道。
截至2013年底,包括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新農保、城居保在內的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達到31000億元。其中,只有廣東省委托運營的這1000億跑贏了通脹,而多達3萬億的養老保險基金處于貶值風險之中。
養老金“入市”成績單
昨天社保基金理事會還公布,2011年至2013年,社保基金會管理的基金規模從8377億元增加到11943億元,其中,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權益從7811億元增加到9925億元,受托管理的其他基金權益從566億元增加到2018億元。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所做的兩項受托運營,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金市場化之路的有益探索。一是2006年12月開始的受托管理13個個人賬戶做實省份的中央補助資金;二是2012年3月受廣東省委托投資運營1000億元基本養老金。
2012年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廣東省將1000億養老保險基金委托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同年3月19日,社保基金理事會和廣東省簽署委托投資運營協議。
根據協議規定,受托資金的投資運營采取并入現有社保基金大賬統一運營的方式,統一進行資產配置,統一進行收益核算。社保基金理事會與委托省份建立臺賬,定期公布受托資金的本金和收益狀況,2012年10月,1000億資金全部到位。
本報記者從廣東省人社局知情人士處獲悉,今年投資運營協議到期之后,千億養老金投資收益將返還廣東省,本金將繼續委托社保基金理事會進行運營。
廣東省“入市”的千億養老金來自該省有累計結余的七個縣市和省直的基金統籌單位。這位人士還表示,投資收益將全部返還這些統籌單位。
另一位資深的社保人士向本報記者稱,投資收入如何記賬仍然沒有定論。他認為,各地結存的這些養老金本質上屬于個人賬戶的,如果這些收益計入統籌基金賬戶,顯然有失公平。
人社部副部長胡曉義上月曾公開表示,因為受到投資渠道的限制,養老金收益不理想。
人社部并不曾向外公布高達3萬億的養老保險基金結余的收益狀況。受限于只能存銀行和買國債的投資限制,業內人士公認的養老金年均收益率只有2%,收益低于通脹,隱形縮水令人擔憂。
胡曉義也表示,養老金投資運營已經納入了養老保險頂層設計之中,但由于涉及到投資運營的權屬問題、中央和地方財權與事權劃分問題、投資主體等諸多難題,養老金投資運營政策的出臺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