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上“一線天”、房間內因采光不足“黑洞洞”;陽臺靠陽臺,窄巷里滿是“握手樓”;窗戶對窗戶,“接吻樓”宛如一家親。私搭亂建、違建圍城是城鄉接合部的真實寫照。
屢禁不止的違建與“變了味兒”的拆遷
記者在全國多地調研時發現,快速城鎮化與住房資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一邊在瘋狂違建,一邊在暴力強拆,城鄉接合部正在成為土地權益爭奪的集中爆發地。而隱匿背后的權錢交易,更易激化社會矛盾。
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主任危偉漢介紹,廣州目前違法建筑面積接近1億平方米,清拆速度遠遠趕不上違建速度。2012年清拆違法建筑98.5萬平方米,但新增違章建筑140萬平方米。北京市規劃委的數據顯示,全市違建面積達2000多萬平方米,相當于2800多個標準足球場。
違章建筑為何屢禁不止?采訪中,有農民說,“種菜不如蓋房。”城鄉接合部違建的獲利渠道主要有二:一是出租給數量龐大的外來人員居住或從事商業行為,賺取租金。有的出租房也對外銷售,變身成了小產權房;二是寄希望于拆遷時多算面積,以獲得更高的補償款。由于利益巨大,且違法成本較低,一些人鋌而走險,違建行為屢禁不止。
記者發現,當前違法建設正在發生明顯變化:建設主體,從本地人“單打獨斗”,變為吸引外地投資商相互勾結一起搞;建設規模,從以往的“小打小鬧”,到現在蓋出十幾層的整棟樓;房屋所有權屬性多樣,農民自蓋住宅、私搭亂建住宅、集體建設住宅,與城市居民商品房、經濟適用房混雜在一起,隱蔽性更強。
對于肆意蔓延的違建,各地政府紛紛出重拳治理。北京市規劃委副主任王瑋介紹說,2013年3月以來,北京市共拆除9300余處違章建筑,共涉及624萬平方米。武漢市城管委數據顯示,3年來共拆除違建面積640萬平方米,相當于900個標準足球場大小。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城市的拆遷過程“變了味兒”,暴力強拆事件時有發生。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的調查認為,造成拆遷矛盾有多種原因,有干群矛盾、村官腐敗,也有“釘子戶”的故意刁難等,但暴力手段不可取,這反映出城鎮化過程中急功近利的心態。
受訪專家認為,無論是屢禁不止的違建還是暴力強拆,均反映出城鄉接合部發展的無序狀態。由于機制不健全,基層組織工作隨意性強,建與拆均存在灰色地帶,激化了社會矛盾。
廣州市副市長謝曉丹說,廣州市一些地區的違建問題之所以查而不倒、禁而不止,與有的基層領導和基層執法人員在查控過程中監管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責任不落實,甚至有違不查、查違不嚴、拆違不公、濫用職權、權錢交易、包庇縱容甚至直接參與違法建設有重要關系。
深圳市規劃土地監察支隊法制處副處長廖永生說,拆違過程中易激化社會矛盾,監察隊伍應從違法建筑開工建設階段就予以制止,若等到矛盾爆發后再處理,往往就失去了解決問題的機會窗口。
受訪專家認為,對于失地農民的合法權益,應明確補償標準堅決保護,嚴厲查處搭拆遷“順風車”謀取私利的干部和企業,決不允許從失地農民的合法權益中“揩油”。同時,對于“違建”、“暴力強拆”等不正當訴求和行為,應堅決予以打擊,通過適當的方式方法,在法律允許范圍內,嚴格執法。
隱匿藏身的傳銷新變種
“中部要崛起、投資幾萬元、發展幾條下線,兩年便可賺到千萬元”,這是武漢市盤龍城經濟開發區一特大傳銷團伙的“招牌廣告語”。2013年以來,盤龍城巨龍大道沿線的十多個小區,成為近4000名傳銷人員出沒的“總部”。
不僅是在武漢,記者在多地采訪發現,城鄉接合部正在成為多種新型犯罪多發地,其中,“不限制自由,不強賣產品,不強迫參加”的新型傳銷,近年來愈發猖獗,且呈現“驅而不散、遣而不走、禁而不絕”之勢。
以上述傳銷團伙為例,經調查,該團伙以“中部開發”、“連鎖銷售”、“1040工程”等“資本項目”吸引新成員。傳銷人員身份各異,有農民、大學生、公司白領甚至退休公務員,許多人拖家帶口,逗留時間長達兩三年。該組織層級嚴密,警惕性極高,不通過熟人介紹無法加入,成員只認識自己的上下線,且被要求只能發展外省人員,不吸納本地人。
與傳統的傳銷模式不同,新型傳銷并不限制人身自由,不賣產品,也不強迫參加。武漢市黃陂區工商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交納3800元一份的會費,就能成為會員,一個月后返利500元;交69800元,一個月后返19000元。每發展一個成員獎勵6000元,發展3個下線即升任為業務組長,再往上還有業務主任、經理和總經理,“資本經過運作,累計最高能賺1040萬元。”
2013年7月份以來,武漢市和黃陂區已多次組織公安、工商、民政、房管等部門,聯手對巨龍大道沿線的傳銷人員進行排查、清理。
記者采訪了解到,全國多個城市的城鄉接合部都出現新式傳銷團伙。新式傳銷主要有三大類。第一類是“資本運作”。這類傳銷打著“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泛北部灣建設”等旗號,參加人員一般要交納幾萬元“會費”,認購一定的“份額”進行“入股”,然后再發展下線人員參加“投資”。
第二類是“私募基金”、“股權投資”式傳銷。傳銷組織虛擬出境內外私募基金或股權,宣稱將給予高額投資回報,或公司股票將在境外上市,以傳銷發展下線的方式招攬社會公眾認購基金或股權,并根據直接和間接發展下線人員的數量和投資總額,返還成員不同比例的獎金。
第三類是網絡傳銷。這類傳銷組織在網上建立傳銷系統,打著電子商務、網絡直購的幌子,引誘加入者交納費用或者購買產品取得會員資格,然后繼續推薦、發展他人成為下線會員,并以加入者發展下線的人數或銷售業績作為獎金依據。
這幾類新型傳銷,都不約而同選擇了更具隱蔽性的城鄉接合部作為“窩點”。以武漢為例,盤龍城經濟開發區緊鄰市區,交通相對便利,經濟發展較快。當地流動人口多,基層組織薄弱。武漢市公安局黃陂分局經偵大隊相關負責人分析,轄區內新開發樓盤多,出租屋數量多且價格便宜,部分出租屋房主法制觀念淡薄,為了經濟利益,只管按時收取租金,并不過問承租戶的租房用途。這些因素都為傳銷活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城鄉接合部正在成為新式傳銷滋生的土壤和溫床。
受訪專家提醒,應警惕這一發展趨勢,特別防范以傳銷為名、以挑唆社會不穩定因素為實的犯罪活動,加快相關法律的制定和完善,多方合力從源頭加以治理。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