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在線旅游行業(yè)或將徹底成為互聯(lián)網的寡頭競技場。
據經濟觀察報多方核實獲悉,目前攜程旅行網(下稱“攜程”)和阿里巴巴(下稱“阿里”)正在洽談合作事宜。
盡管攜程和阿里官方均表示對此不予置評,但多位消息人士在采訪中對經濟觀察報確認“雙方確實在談(合作),采取哪種合作方式還沒有最后確定”。另一位接近攜程的人士則明確透露:“攜程和阿里近期就后端用戶數據關聯(lián)合作進行了談判。”
種種跡象表明,這很可能成為一個值得注意的行業(yè)標志事件。一旦這筆合作最終達成,在線旅游業(yè)將正式邁入寡頭競爭時代。“BAT”的進入正使得在線旅游業(yè)的格局發(fā)生巨大變化:百度綁定去哪兒網,騰訊先后入股同程和藝龍,阿里巴巴則投資在路上、窮游等,其旗下淘寶旅行也在一直在嘗試做大。放眼看去,在線旅游業(yè)最為優(yōu)質、且最有挑戰(zhàn)的爭搶目標就剩行業(yè)老大攜程。
一直“單兵團作戰(zhàn)”的攜程會選擇阿里作為親密“戰(zhàn)友”嗎?攜程如何在這場“圈地大戰(zhàn)”中贏得主動權?
強強聯(lián)合
攜程和阿里官方對此態(tài)度謹慎,均不愿置評。
但多方消息表明,雙方啟動談判并不是空穴來風。“他們確實在談了一段了,只是現在還沒有新的突破和進展。”一位消息人士透露。
另一位接近攜程的人士亦對經濟觀察報確認稱,雙方已經就后端用戶數據關聯(lián)如何實現合作在做一些討論。因為該討論還尚未出最終方案,具體細節(jié)尚未在內部公布。
“可以估計,應該是在攜程界面能接使用阿里或者淘寶用戶名登陸,反之也可以,這樣各自能實現更多用戶的覆蓋;另外雙方之前的用戶大數據分析如果能適度共享,就能更有針對性的去做深度營銷和推廣”,艾瑞電商分析師楊陽猜測稱。他稱,這類合作“很可能是為接下來的深度合作做鋪墊”。
另一耐人尋味的事實是,雙方“聯(lián)姻”消息傳出恰逢攜程“春風得意”之時。
攜程不久前公布的2013年年報顯示,去年其凈營收5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凈利潤達到9億多,同比上升40%。這幾乎是攜程自2010年上海世博會后業(yè)績增長最好的一年。
為何會在公司發(fā)展狀況較為健康時,考慮引入外來投資者?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來看看攜程的業(yè)務脈絡和行業(yè)環(huán)境的變化。
自2012年創(chuàng)始人梁建章歸來后,攜程正式定位做一站式旅游和出行服務提供商,其業(yè)務除遍及酒店、機票、度假、商旅之外,還將觸角新伸向門票、游輪、租車、團購等新領域。
這種“大而全”的定位帶來的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就是,在各個細分業(yè)務領域其不得不應對各個競爭對手的凌厲攻勢,需要分散資源、多線作戰(zhàn)。
此外,攜程在過去幾年中先后投資驢評網、途家網、松果網、訂餐小秘書、太美旅行、飛常準、快捷酒店管家、蟬游記、易到用車、途風網等。據不完全統(tǒng)計,這些并購累計花費金額接近3億美元。
而隨著越來越多的OTA(在線旅游服務)網站被被騰訊、百度、阿里三大巨頭納至麾下,一向“單打獨斗”的攜程面臨的行業(yè)生存環(huán)境也開始發(fā)生改變。它的對手們背靠“BAT”大樹,盡享后者所提供的資源優(yōu)勢和資金優(yōu)勢。
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百度收購去哪兒之后,攜程藝龍從百度獲得的流量明顯減少。“百度將大多數相關流量導向了自己投資的去哪兒,而我們從去哪兒得到的流量從原來的10%降至5%。”藝龍CEO崔廣福不久前對經濟觀察報稱。
無疑,在“BAT”競爭跑馬圈地的眼下這一大環(huán)境下,攜程想要憑借一己之力謀求發(fā)展已經變得不再那么容易。
在楊陽看來,攜程引入阿里更多是從戰(zhàn)略合作的價值角度出發(fā)。他說阿里綜合資源豐富,尤其移動端可以給予攜程更多的支持。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jiān)郭凡禮認為相比綁定騰訊或者百度,攜程和阿里業(yè)務的互補性更強。一方面,網上預訂需要與第三方支付有密切合作,而阿里旗下的支付寶在支付領域占據龍頭地位,一旦合作將如魚得水;另一方面,雙方客戶群的重合度較高,合作有利于資源共享。
而對于阿里來說,其對于這樁合作達成的意愿同樣迫切。阿里早在2010年就開始做淘寶旅行,但與同樣屬于平臺模式的去哪兒相比,淘寶旅行的體量以及行業(yè)地位都不甚理想。
相比競爭對手騰訊、百度,阿里在旅游領域投資的公司也多屬于小型網站,想要在此領域有所作為,拿下最為優(yōu)質的攜程無疑是最好最快的選擇。
火拼加劇
“想出去旅游一趟,先在A上租個車,B上選好目的地、下載好攻略,再去C上買門票,再到D上找美食,再去E上面去訂房,然后再把途中拍的照片放到F上分享。這樣下來估計你的出游不會收獲太多的美景……”一位驢友在論壇上如此撰文形容在線旅游業(yè)競相割據給用戶體驗上帶來的不便。
這一番描述并沒有夸大其詞。事實上,在線旅游業(yè)的參與者向來“小而眾”,往往一個網站就只專注于某一旅游細分環(huán)節(jié),用戶想要獲得全面的、一站式的旅游體驗難以實現。
而另一方面,對于在線旅游企業(yè)自身來說,也面臨著因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勁旅網CEO魏長仁稱,在線旅游業(yè)用戶獲取成本非常高,但用戶粘性不大,重復消費率低。“幾乎沒有人天天去住酒店坐飛機,這意味著O-TA要不斷的支付流量成本將用戶吸引過來”,他說。
此外,整個行業(yè)還面臨著毛利率低、線下成本高、產業(yè)鏈長、上游供應商信息化程度低等一系列問題。
倘若能夠將自身“BAT”大平臺下,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BAT”的最大價值之一是其承擔的入口角色,本身有海量的流量和龐大用戶資源,這對于OTA而言是最大的誘惑。
而“BAT”對于這種結合更是樂見其成。中投顧問研究總監(jiān)郭凡禮分析稱,強化O2O布局已經成為“BAT”的一致共識,而在線旅游是O2O的重要領域,目前發(fā)展已經較為成熟。在線旅游能為“BAT”帶來更多的流量,提高支付業(yè)務的盈利空間。
事實上,“BAT”在在線旅游領域已經悄然布局多年。百度于2011年6月戰(zhàn)略投資去哪兒網3.06億美元,占股62%,去年年底已經成功將其推至納斯達克上市,就在不久前還宣布未來三年內將根據需求給予去哪兒超過3億美元授信。
騰訊則早在2010年騰訊推出QQ旅游平臺,次年1月收購同程網30%的股權,5月又購買藝龍16%的股權。大約半個月前,在騰訊領投下,同程再次獲得5億元追加注資,根據同程網CEO吳志祥的說法,這正是為了在門票領域展開和競爭對手的血拼。
而早在2011 年時,淘寶旅行交易額就越過百億。2013年年1月,阿里整合旗下旅游業(yè)務成立了航旅事業(yè)部,隨后的4月和7月,分別戰(zhàn)略投資在路上和窮游網。
“BAT”的入局對于整個行業(yè)格局和競爭態(tài)勢的改變主要是為其將所收購的在線旅游公司提供充足資金、大數據資源,從而增強其市場競爭力,但隨之而來的是市場競爭將持續(xù)升級。”郭凡禮分析稱。(記者 李娟)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