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
馮小剛接下了春晚,然后陷入了春晚。他歷經過猶豫、堅定和躊躇滿志,當他一個一個把所有節目磨合完畢,最終才明白“眾口難調”背后的復雜含義
“我是業余玩一票。我可以說這輩子絕不可能干第二次。絕對不可能?!?/p>
1月19日下午,馮小剛來到梅地亞中心三樓接受央視采訪。他一上來就先聲明:“我是一個外行?!?/p>
大半年來,從拍電影到導春晚,年過五十的馮小剛一直處于輿論的中心。在很多人看來,他接下央視春晚總導演的任務是個令人費解的決定。如今春晚影響力式微,其特殊的語言風格恰恰與馮小剛格格不入。馮小剛本人甚至還針對春晚發過兩條揶揄式的微博。
大半年下來,2014年春晚即將跟觀眾見面,馮小剛也漸漸發現,春晚不是“私人訂制”,甚至也不是“大眾訂制”,它是一個“國家訂制”。他強調,這不是自己的本職工作,而是自己“干了個積德的事,打了個義工”。
“領導要感謝我”
7月12日的新聞發布會之前,馮小剛把自己寫的發言稿遞給北京人藝院長張和平看。他一上來就說:“領導我就不感謝了,領導要感謝我,我是聾子不怕雷……”
張和平心里“咯噔”了一下。“他雖然是對著稿子念的,但大家都知道,話還是馮小剛的話?!彪m然覺得馮小剛寫得太尖銳了,但張和平轉念一想,這話是從馮小剛口里說出來,“他這么說是會被理解的,也是允許的。同樣的話換在另外人身上,換在我身上是不行的。這樣的話除馮小剛誰敢說?”
張和平認為,找馮小剛做春晚總導演,看重的是他從胡同里走出來,“了解普通人的想法,接地氣。”
馮小剛擔任春晚總導演的事情其實從6月初就露出了端倪。6月8日,中宣部領導到央視調研,召集往年創作春晚的團隊開會,聊如何創新春晚、辦一臺大家都喜歡的晚會,更第一次把春晚提高到“國家項目”的高度。
春晚執行總導演呂逸濤敏銳地意識到,今年的春晚“會有大變化”。“以往的春晚都說是‘臺長工程’,‘國家項目’應該是奧運會開幕式,”呂逸濤說。
很快,呂逸濤就接到了馮小剛被任命馬年春晚總導演的消息。
張和平也是最早知道這一消息的人之一。馮小剛接到邀請后就給他打電話,很猶豫自己到底“干還是不干,接還是不接”。
“這不是個一般的活,”張和平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這個事難度很大,是件眾口難調的事情,甚至是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張和平認為馮小剛當時“可能做足了思想準備”。1月19日,馮小剛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說,“我自己的團隊統統認為我有病。”
但在更高的層面看來,馮小剛是一個非常適合當總導演的人。他有名氣,比較接地氣,有觀眾口碑。更重要的是,成功執導過帶有官方背景影片《唐山大地震》的馮小剛善于把握妥協與堅持之間的關系,并且能得到觀眾和官方的信任。
對春晚的邀請,馮小剛拒絕過一次,但央視方面派出了文藝中心主任張曉海充當“說客”。馮小剛感慨他們派對了人,在他看來,張曉海是“鐵哥們兒,認識小20年了”。張曉海告訴他,“上面領導點了你?!?/p>
“我一想,包括我的這點名氣,都是觀眾喜歡我的電影而來的。我就做一個件饋這個社會的事吧,當一慈善的事。”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