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駐紀檢機構,改革進行時
——約談、查案、監督……
如果說巡視組是千里眼、順風耳,那派駐紀檢機構就可以說是監督“天眼”,撒豆成兵,無處不在。
但這個曾被寄予厚望的制度設計,一度卻面臨“廣種薄收”的尷尬局面。“在駐在單位是外人,到紀委來是客人,久了就成了陌生人”,一句玩笑話,留下諸多想象空間。
中國反腐,正在經歷一場全方位的“系統升級”。反腐提速升級,亟待打好方方面面的制度補丁。“激活”派駐紀檢機構力量,讓監督更加耳聰目明、落地生根,改革正在進行時。
約談動真格,監督更有力
——四川省紀委、監察廳約談派駐機構負責人及加強派駐機構統一管理側記
2014年新年上班第一天,四川省紀委駐省環保廳紀檢組長何鵬就帶隊到金堂縣,檢查該縣2012~2013年省級環保轉移支付資金使用和項目實施情況。“這是落實省紀委領導約談時的指示,突出‘監督主業’的一個舉措。”何鵬說。
去年夏天,四川省紀委領導用1個多月的時間,分別對35個派駐機構紀檢組長進行了“一對一”的約談。回到“娘家”,紀檢組長們感受頗深的,是省紀委領導的坦誠務實和對問題的直言不諱。約談的效應,正在持續發酵。
2013年以來,四川省紀委、監察廳在加強派駐機構統一管理、發揮職能作用方面動作頻頻。約談,正是最直接、最具體的措施之一。
有的“和風細雨”,有的“紅臉出汗”
2013年7月1日上午,省紀委駐省發改委紀檢組長崔志國來到省紀委監察廳,他將接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王懷臣的約談。
“接到通知時,距離約談只有很短的時間。”崔志國按要求準備了一份材料,約談時匯報了派駐紀檢組監察室開展工作情況、省發改委黨風廉政建設情況,并脫稿談了工作中的體會和建議。“約談中,除了一個擔任記錄的工作人員,沒有其他人在場。”崔志國透露。
作為此輪第一個被王懷臣約談的紀檢組長,崔志國有些激動,但一個多小時約談的氣氛卻沒有他想象中那么緊張。“懷臣書記不時插話詢問,邊問邊記。他對我們紀檢組的人員結構很關心,我就抓緊機會,把人員組成和日常工作情況一并做了匯報。”崔志國回憶。
事實上,約談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便于省紀委更好地掌握派駐機構的工作。省紀委副書記、監察廳長黃昌明約談省紀委駐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紀檢組長張卓時,了解了人社系統推進廉政風險防控的做法。“梳理廉政風險點,健全規章制度、制定權力運行流程圖,你們廉政風險防控做得有特色,要不斷總結深化。”黃昌明說。
接受省紀委副書記鄧順貴約談時,蒲曉虎履新省紀委駐省林業廳紀檢組長不到1年。近1年來,他調研了林業廳下屬26個單位中的25個;駐廳紀檢組在廳黨組支持下,就貫徹八項規定等與副廳長們分別提醒談話;蒲還發揮其作為“辦案專家”的優勢,查辦并指導下級紀委查辦案件……這些“招數”,受到鄧順貴的肯定。
“回省紀委監察廳接受約談,就好像回到了娘家。”匯報工作時,一些紀檢組長也向“娘家”提出建議。有的直言“省紀委加強對廳局一把手的廉政教育太重要了,哪怕培訓半天,作用也很明顯。”有的提出:“要加強對派駐機構人員的專門培訓,特別是辦案培訓。”有的建議:“要創造條件,讓派駐紀檢組更多地參與委廳中心工作。”
根據安排,匯報、交流后,由省紀委領導做指示。“懷臣書記要求我們在加強對班子和班子成員監督的同時,加強對重點部門、關鍵崗位人員的監督。還特別提醒,要重視對直屬單位、行業協會等的監督檢查。他以前任副省長時分管過發改委,提的要求很有針對性。”崔志國說。
盡管時隔半年多,說起約談,多名紀檢組長仍很興奮。他們透露了約談的更多細節。
首先是約談時間“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黃昌明約談省紀委駐省經信委紀檢組長張絳,就超出預定時間,談了兩個多小時。“我沒念稿,全用的口頭語言,黃廳長也提出問題與我探討,進行指導。談到一半外面有人找,也沒被打斷。”張絳說。而多名紀檢組長在談建議和工作打算時脫稿,也是此次約談的一個特色。
還有紀檢組長透露:“省紀委領導是有備而來,‘帶著問題談’”,對紀檢組改進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有關人士透露,約談時,省紀委領導還對幾年來沒有辦案的個別紀檢組提出批評,措辭之嚴厲,讓對方“真的是紅臉出汗,壓力山大”。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