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首都圖書館,李肇星正在演講。當天,李肇星在首都圖書館舉行讀者見面會。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攝
前任外長舉辦讀者見面會;回憶外交經歷,稱曾告訴秘書,面對日外交官無理發言“要先斗爭”
【對話人物】
李肇星
男,73歲。外交官,曾任外交部部長等職,現任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素有平民外交家,詩人外交家之稱。
我是無神論者,年輕20歲不大可能了。如果真實現,我覺得應該去祖國最需要你,而又能完成任務的地方。千萬不要覺得當外交官就是每天說洋文,喝紅酒。外交官要為祖國不怕犧牲。
——假如年輕20歲,最希望去什么外交崗位?李肇星做出上述回答
昨日,下午3時許,73歲的李肇星,近乎小跑著,從幕后走上講臺中央。這位前任外交部長,在首都圖書館舉行讀者見面會。大約一個月前,他的新書——《說不盡的外交》出版發行,這是李肇星首次觸及外交題材。這位前任外長如何看待寫作?50年的外交工作有哪些深刻的記憶。昨日,新京報記者和其他媒體一起,與李肇星進行了對話。
當“作家”
同事鼓勵下寫外交題材
新京報:此前,你已經出版了十幾本書。但新書《說不盡的外交》卻是首次涉及外交題材。你希望與讀者分享什么?
李肇星:我在北京大學讀書的時候,我們的鄰居清華有一句口號,“大學畢業后,要健康地為祖國勞動50年”,如今我已經工作了49年多了,再過6個月就能實現這個夢想。這50年來,我一直在外交領域工作,早就想寫點什么了,但又擔心把握不好,后來年輕同事們鼓勵了我。三年前我開始斷斷續續寫這些外交故事,是想分享我的信念與理想:我們只有一個祖國,離開她我們什么也干不成;人民是最重要的。
新京報:剛才說到夢想,寫作也是你的夢想嗎?
李肇星:年輕時有很多,寫作是其中一個,實現了。小時候的夢想還有吃飽飯,有白面、餃子吃。4歲多時在老家第一次看到八路軍,做飯的戰士看我流口水,給了我一個白面饅頭,那是我記事起第一次吃到。這個夢想后來也實現了。
第一次看到卡車時想當汽車司機,這個夢想后來在非洲實現了。當時為了節省成本,駐外工作人員要會自己開,我的教練是外國女士,要求非常嚴,開累了雙手沒扶穩方向盤,她就朝我手上打;休息時腳沒放在剎車上,也會踢我一腳。后來我開車特別優秀。
新京報:你有什么夢想還沒實現的嗎?
李肇星:上初中,我第一次看到火車,也想當火車司機。這個夢想到現在沒實現,估計也沒機會實現了。
掙稿費被認為干了壞事
新京報:你在新書里寫過,年輕時還想當記者。
李肇星:上中學時讀報,當時喜歡《中國青年報》,就想當記者,這個夢想算是實現了一半。
我知道發表文章有稿費,開始投稿想掙點學費和伙食費。我第一次拿到10塊錢稿費給了母親。她是一名農村婦女,沒上過一天學,不知道稿費是什么東西,以為我干了壞事,還讓我老實交代。
不過我做夢也沒夢到自己以后會從事外交工作。
新京報:那你當初是如何走上外交崗位的?
李肇星:當時在北大西語系畢業時,本來報考了研究莎士比亞的研究生,考得還可以。外交部又在要人,當時受到一些觀念影響,覺得讀研究生沒什么勁,就稀里糊涂地從事了外交工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