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制度因個別丑聞而飽受詬病,因此,公眾對院士制度的整肅充滿期待,而院士推薦人要求調查舉報事件的舉動,透露了院士們對學術不正之風的態度。
王正敏,所謂眼下中國最“有名”的院士,可惜,這位院士出名的原因并非學術成績,而是被學生舉報學術造假。隨著復旦大學方面與王正敏一起回應舉報事件,風波非但沒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1月9日,繼王正敏申報院士時的推薦人劉新垣表態要求除名王正敏后,另一位推薦人戚正武向《新民周刊》出示了一份重要材料,這份材料寫于2013年10月,是戚正武院士對中科院關于王正敏問題的書面答復。
答復中,戚正武院士對復旦大學所做的調查結論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事后,王正敏將上述不知情的論文又作為競選院士的材料申報,這就不是在調查結論上所說的‘不實事求是’那么簡單,至少是弄虛作假。”
對于推薦王正敏為院士的原因,已經82歲的戚正武院士在答復中坦率承認:“我不是王正敏先生的同行,對他的專業及學術成就不清楚,他曾送我由他主編的《顱底外科學》一書,由于不是同一專業,未曾仔細核對,也想不到會有什么問題。”
戚正武院士長期從事活性多肽及酶蛋白的結構功能的研究。現代科學技術已經進入專業細分的時代,廣義上的“同行”面對某一個專業領域的專家,也是“隔行如隔山”。因此,院士推薦人也只能依據權威雜志論文、專業著述和行業內的評價來判斷院士候選人的資格,要求每一位推薦人對候選人的專業水平進行評判并不現實。在這樣的背景下,院士候選人的自律和知情人的監督顯得尤為重要。
1月7日,授予院士榮譽的中國科學院首次對外回應稱,已有專門工作小組對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正敏被舉報學術造假一事進行核查,并將嚴格按照有關程序處理此事。院士如有違背相關行為準則,經查實后根據問題的性質和嚴重程度,最高將可能被撤銷院士稱號。復旦大學通報會上,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主任周魯衛也表示:目前,復旦大學學術委員會仍然在對王正敏院士涉及的學術規范問題進行復審,結果很快就會出來。
坊間傳言,在各領域整頓不正之風、學術界整肅學術規范的大背景下,此輪學生對王正敏院士的舉報,也許不會像過去多次舉報學術不端事件一樣無果而終。
推薦人要求嚴肅調查
1月3日復旦大學通氣會后,王正敏院士回應舉報的新聞登上各大媒體,院士被舉報風波非但未能平息,反而因更多相關人士的回應而引發更多關注。
從2009年起,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醫生王宇澄舉報自己的老師王正敏院士學術造假,舉報內容的一個核心是,在王正敏2005年申報院士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論著目錄附件材料》中,被列入的271篇論文至少有57篇涉嫌造假。當時,王宇澄作為王正敏的助手幫助王正敏整理院士申報材料。王宇澄另一個更為重要的作用是,他利用自己的親屬關系,幫助王正敏引薦院士候選人推薦人,而在院士申報過程中,“推薦人”至關重要。
對于王宇澄在院士申報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王正敏并未回避。通氣會上,王正敏表示:“他幫我整理了一些材料,也通過他的私人關系,讓我能夠和兩三個院士見面,請他們做我的申報院士的推薦人,其中兩位都同意了,其中一個本來就同意做,另外一位事先不認識,但是他知道我的情況,所以也很愿意做我的推薦人。”
然而在通氣會召開幾天后,當初7位推薦人中的4位院士,以聯名信的形式要求除名王正敏的院士榮譽。關于2005年同意擔任王正敏院士推薦人的原因,起草聯名信的劉新垣院士對媒體表示:“他們單位向我推薦,我們相信了,我們相信了單位。實際上我們也是審查不嚴,我們承認有責任。”
在聯名信上簽字的還有戚正武、洪國藩和姚開泰3位院士。《新民周刊》記者1月9日聯系到已經退休的戚正武院士,戚正武院士出示了2013年10月回復中科院的一份書面答復,以此代表他對王正敏事件的態度。
2013年8月,復旦大學學術規范委員會公布了調查報告,名為《關于舉報我校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王正敏院士涉嫌學術不端行為的調查報告》,戚正武院士針對這份報告向中科院作出書面“答復”。
“我認為對王宇澄的投訴,首先要核實投訴內容是否確實,要排除個人的恩怨因素。”戚正武院士在“答復”中明確表達了自己的看法。針對報告,他還做了詳細的回應:
1,對調查報告結論的意見:復旦大學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上作了三點結論。我認為第二點似乎不妥。以陳兵作為第一作者,王正敏作為合作者的4篇中文論文,其內容多處重復,有的相同達85%以上。王正敏本人稱被列入合作者毫不知情,但論文又作為競選院士的材料申報,這不符合情理。應向陳兵核實,是否王正敏確實不知道。隨意將他人列入論文合作者,這是違反學術基本法規的。事后,王正敏將上述不知情的論文又作為競選院士的材料申報,這就不是在調查結論上所說的“不實事求是”那么簡單,至少是弄虛作假。
2,同意調查報告中處理意見的建議。最后建議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對王宇澄、王惠的投訴是否屬實,如何處理應有明確表態,連同復旦大學的調查報告一并公布于網上,要透明化,給群眾一答復。
戚正武院士在“答復”中說明,當年同意做王正敏的推薦人有幾點考慮,一個是基于對同單位其他幾位推薦人的信任,其二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學家“暗示”要對王正敏“多加關照”,其三是“考慮到2005年之前中科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中作為臨床醫生的院士所占比例愈來愈少,應適當增加。”
戚正武院士所提及的德高望重的老科學家,正是王宇澄的一位親屬,也是王正敏所說的王宇澄的“私人關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