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了國務院關于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的報告。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在報告中表示,從2010年至2012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近6700萬人。
扶貧取得新進展
2011年,黨中央、國務院制定實施《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到2020年穩定實現扶貧對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同時將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作為新的國家扶貧標準,比原標準提高92%,并把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
扶貧投入連年增加。據劉永富介紹,2011年,中央綜合扶貧投入2272億元,同比增長40.4%;2012年達到2996億元,同比增長31.9%。2012年,28個省(區、市)本級財政安排專項扶貧決算資金達到164.5億元,比上年增長62.4%。
在全面扶貧的基礎上,新階段的扶貧更加注重突出重點,確定了易地扶貧搬遷、就業促進、革命老區建設、扶貧試點等重點工作。
在各方面努力下,扶貧取得新的進展。2010年至2012年,農村貧困發生率從17.2%下降到10.2%,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從3273元增加到4602元,年均增長18.6%。
扶貧任務仍艱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
來自國務院扶貧辦的統計數據顯示,到2012年底,我國貧困人口仍有近1億人,其中貧困發生率超過20%的有西藏、甘肅、貴州、新疆、云南和青海6個少數民族比例較高的省(區)。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為4602元,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58%。
經濟發展存在差距的同時,社會事業也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劉永富說,重點縣農民醫療支出僅為全國農村平均水平的60%,不少農民有病不能及時就醫。
劉永富表示,要從根本上改變貧困地區面貌,幫助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扶貧工作的任務還很艱巨。
扶貧機制待改進
扶貧開發機制亟待改進,扶貧開發政策體系還需進一步完善。“如何破除體制機制障礙,發揮政府和市場兩方面的作用,將是下一階段扶貧開發工作的思路。”劉永富在報告中重點闡述了今后一個時期扶貧工作的安排。
劉永富說,下一步將改革創新扶貧開發機制,通過改進貧困縣的考核機制,引導貧困地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把工作重點放在扶貧開發上,研究建立重點縣退出機制。此外,還將推動精準扶貧,建立全國扶貧信息系統。
有關部門還將研究完善“中央統籌、省負總責、縣抓落實”的管理體制,進一步強化扶貧政策,逐步增加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
此外,農村扶貧開發法已被列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和國務院2013年立法工作計劃,農村扶貧開發制度建設將獲得法律保障。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