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改革關乎醫改成敗,但逡巡三載,進展無多。中央高層欽點北京加入試點,在改革的“深水區”增添懸念:北京將帶來怎樣的前景?
北京公立醫院改革起于三甲醫院,醫藥分開、法人治理等逐一展開。特別是北京的系列改革措施為深化政府職能轉變奠定了基礎,并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實現了機制變革。這正與未來中國改革的大趨勢不謀而合。
21世紀經濟報道將推出系列報道,全面解析浮出水面的“北京模式”。
“實施零差率后,有些醫院增加了床位密度,陳院長的醫院是否也是這樣做的?”
“醫保總額預付制中總額的測算很難,醫院如何與醫保進行總額增長量的談判?”
在每年醫療界最為盛大的中國醫院院長年會上,北京朝陽醫院執行院長陳勇發言7分鐘后,臺下坐著的逾百位各地區院長們急切地拋出了如上問題。陳勇對各種追問的回答時間長達20分鐘,甚至到論壇結束后,仍有院長追著陳勇熱烈討論著。
激起各地院長們興趣的不僅是他作為北京市三甲綜合醫院院長的身份,更重要的是,陳勇所在的朝陽醫院是北京公立醫院改革的試點。
2012年5月18日,北京市召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啟動暨醫改工作會議,同日發布了《北京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方案》。此后友誼醫院、朝陽醫院、同仁醫院、天壇醫院、積水潭醫院等市屬公立醫院分批開展了改革試點。
公立醫院改革是醫改的艱巨一環。在新醫改五項重點改革任務中,只有公立醫院改革僅以“試點”形式探路。但即便如此,到了新醫改啟動后的第四年,2013年,“醫改四年無樣本”、“醫改根本沒有改”等觀點獲得了廣泛傳播。
北京是中央高層欽點的第十七個試點城市,聚集著全國頂尖的醫療資源,也面臨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就診患者,公立醫院改革格外具有難度。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更是保持了對北京醫改的持續關注,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
北京醫改的決策者也頗具勇氣地直接從“最難啃的硬骨頭”即存量改革入手,對市屬三甲醫院實施改革:包括實施管辦分開和醫藥分開,建立財政價格補償調控機制、醫療保險調節機制和醫院法人治理運行機制。
針對公立醫院“以藥補醫”這一頑疾,北京市的醫藥分開采取了與其他省市不同的方法:用醫事服務費巧妙地“平移”了醫院原有的藥品加成收入。“平移式醫藥分開”既不依賴財政補貼的增加,也不增加患者費用,卻改變了醫院的激勵機制。
此外,北京市在現代醫院管理體制、醫保支付方式、財政補償方式、人事分配制度、績效管理以及服務模式創新等領域開展綜合改革,改革涉及領域之廣、程度之深在全國并不多見,公立醫院改革“北京模式”漸已形成。
考慮到這條頗為難得的探索經驗,以及北京超過其他試點城市的示范性意義,盤點評估北京公立醫院改革探索實踐,顯得尤為重要。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歷時半年的北京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評估工作目前已完成。不久前,北京市醫改辦以及第三方評估機構共同向北京市政府就評估工作以及公立醫院改革實施效果進行了匯報。
北京市醫改辦在評估結果的基礎上,提出進一步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九項建議。全面深化公立醫院改革的“北京模式”第二季,正在醞釀之中。
自評與他評“雙管齊下”
城市綜合公立醫院的改革,是過去兩年當中北京醫改的“重頭戲”。作為一項公共領域的改革試點政策,適時進行階段性盤點評估,獲知試點效果與問題,才能對政策是否具有推廣性得出科學地判斷。
北京市醫改辦從2013年年初開始籌備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評估工作。市長王安順在醫改專題研究會上指出,“要對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相關政策措施進行深入系統研究。”
“我們進行公立醫院改革評估不僅僅是為了總結效果,更是要全面、徹底的發現改革中的問題,完善政策,為下一步工作做好準備。”北京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在地方政府的決策中,對一項改革政策進行部門內部評估已很常見。但北京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評估的組織形式卻頗具特色。
2013年5月14日,北京市醫改辦主任辦公會議通過了《北京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調查評估實施方案》(以下稱“實施方案”),由醫改辦牽頭聯合相關委辦局,成立了7個聯合調查評估組,并聘請首都醫科大學作為專家支持單位。
按照實施方案的要求,市醫改辦牽頭,相關單位(即跟醫改有關的行政部門,包括編辦、財政、發改、衛生、醫管、人社等)確定一名主管處室負責人和一名了解情況、熟悉政策的人員,各試點醫院確定一名了解醫院改革情況的人員,各方共同組成聯合調查評估組。
“這樣安排,主要是希望確保評估工作能夠全面、客觀。”北京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評估工作牽頭人、市醫改辦隆學文處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同時,我們請首都醫科大學為每個評估小組配備2-3名教授或者博士,保證評估工作的科學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政府自身開展評估的同時,北京市醫改辦還專門委托一家社會咨詢機構——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作為第三方,對試點方案政策設計、試點實施進度和實施成效和政策設計開展獨立評估。
當下,第三方參與政府工作評估已并不鮮見,不過評估團隊大多數來自大學、研究院或行政部門下屬行業協會,聘請體制外咨詢機構作為第三方則并不多見。
“機構性質不是我們選擇的依據,經過嚴格的篩選、能夠符合標準,就可以作為第三方。”隆學文說,“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是一個發展趨勢,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買到優質的服務。”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第三方評估主要包括專項評估和綜合評估兩個階段,采用訪談、座談、患者滿意度調查、醫務人員滿意度調查、綜合問卷調查以及數據和資料分析調研方法。
“我們先后對北京市有關委辦局相關負責人、醫院主要管理者和不同職系等職級的員工代表90多人進行了‘一對一’訪談,通過不同方式對2000名患者、367位一線醫務人員和150名中層以上管理人員開展了問卷調查,并對財政、社保等有關數據進行了定量分析。”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合伙人、第三方評估項目組負責人王宏志稱,其中試點效果從患者維度、醫生維度、醫院維度、機制維度和資源維度進行評估。
歷經半年的調研與數據分析,北京市醫改辦和第三方分別完成了“6+1”報告,包括一個綜合評估報告,以及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等6個專項評估報告,形成了對北京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完整的系統性評價。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