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親自站上手術臺,為17歲女孩吳華靜實施器官捐獻手術。
廣東英德女孩吳華靜因車禍于11月20日被診斷為腦死亡。吳華靜生前學習醫護專業,一直有捐獻器官的愿望。父親向醫護人員表達了吳華靜捐獻器官的愿望,隨后替女兒簽署《器官遺體捐獻同意書》。
吳華靜的肝臟捐給了一名41歲的普通物管員,兩個腎臟捐給了兩名晚期尿毒癥患者,眼角膜也捐給了兩名亟待角膜移植的患者。
手術后,黃潔夫帶領醫生向吳華靜的遺體鞠躬致敬,這一瞬間被照相機定格,繼而被媒體廣為傳播。吳華靜捐獻器官的舉動被高調宣傳,背后是中國衛生部門推動器官自愿捐獻的迫切心情。
黃潔夫在廣州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明年春節后,中國將在全國鋪開器官捐獻分配和共享系統。”他同時預測,中國人體器官移植將在一至兩年內取消對死刑犯器官捐獻的依賴。
看上去,中國器官移植將進入新的時代,但如若自愿捐獻的種種阻礙無法消除,部長的愿望恐還難以實現。
你愿意捐獻器官嗎?
2012年12月1日,15歲紹興女孩孫宸的父母,面對女兒突發腦淤血,并已經處于腦死亡狀態的診斷,在紹興縣中心醫院行政辦公室里,簽署了《中國人體器官捐獻登記表》,捐出女兒的一肝、兩腎、兩個眼角膜。
采訪中,孫宸的父親孫國祥含淚表示,自己的女兒在生病期間,受到了社會上愛心人士的幫助,所在的學校師生也自發進行了捐款,他希望通過器官捐獻的方式,幫助女兒回報社會。
繼吳華靜之后,孫宸的感人之舉,再次在社會上引起轟動。不過,相對于器官移植巨大的需求量,自愿捐獻者還是太少。
近期,某知名論壇上出現了一篇名為《如果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你愿意捐獻器官嗎?》的帖子,在此帖的回復中,記者看到,表態的人群里,同意與不同意者幾乎各占50%。
在不同意的人群里,很多人講到不同意的理由并非是傳統觀念束縛,而是對醫療部門等機構的不信任所致。很多人擔心無償捐獻的器官會成為醫療部門斂財的手段。網上一位30多歲的白領表示,她十分愿意捐獻自己的器官,可是她擔心“器官捐獻后會被權貴使用,而不能幫助最應得到幫助的人”。
器官捐獻的前提是對腦死亡標準的認可,但不少人對腦死亡標準的執行,也心存疑慮。
吳華靜手術主刀醫生、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肝臟移植中心主任醫師、教授霍楓在接受《新民周刊》專訪時告訴記者:我國法律將心臟死亡作為死亡標準,絕大多數公眾也只接受以心臟停跳為標準的死亡標準,因此許多人對于在患者腦死亡狀態下撤除生命支持系統,等待其心臟停跳后摘取器官的做法,感情上難以接受。“很多人對于處于腦死亡狀態的患者也心存幻想,希望能出現起死回生的奇跡。而事實上,判定患者腦死亡是一個非常嚴謹的診斷過程,需要專家遵照醫學標準,確定生命無挽回可能,才可以宣布一個病人為腦死亡。從這點上來講,并不存在斷送一個尚可能存活的患者生命的情況。”
分配透明靠機器解決?
中國器官捐獻供需比為1/150,歐美國家的器官移植也一樣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不同的是,以美國為例,器官資源共享網絡UNOS系統在其國內家喻戶曉,其公平、公正、公開的分配的方式,也被公眾廣為認同。
讀過《喬布斯傳》的人,都會對書中喬布斯等待肝源的一段記憶深刻,喬布斯本人生前也曾在公開場合提及:“2009年加州有逾400名病人在等待肝源中死掉,我差點成為其中一員。”器官捐獻供需之間的巨大落差,成為阻礙器官移植事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美國的UNOS分配系統也存在可以人為調整的余地,比如《喬布斯傳》中提到,由于加州肝臟源并不充足,醫生建議喬布斯去田納西州孟斐斯接受肝臟移植手術,那里可供移植的肝臟供求比例比加州高,喬布斯也因此及時獲得可供移植的肝臟。但這種調整大體上是被公眾接受的,絕大多數公眾認可這種分配模式。
借鑒歐美國家的器官分配經驗,作為國內第一家使用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的醫院,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創造了國內首例使用該系統進行器官分配和首次將公民捐獻器官錄入該系統進行分配的兩個里程碑。
談到該系統分配器官的原則,霍楓告訴《新民周刊》,同美國UNOS系統相似,中國器官分配與共享系統的分配標準,也是按照等待者疾病危重程度、等待時間長短和區域優先三條標準進行分配的,該系統的設計讓人沒有可以作弊的余地。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