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14年中國宏觀經濟走向,最令人擔心的和最令人期待的分別是什么?十八屆三中全會釋放的政策紅利在未來會如何落實?互聯網金融到底意味著什么?
在剛剛結束的2013第一財經金融峰會上,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殷劍峰、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廣東金融學院院長陸磊、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五位金融界精英,對中國經濟、互聯網金融等問題,做出了精彩的探討。該場圓桌論壇由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主持。
明年GDP增速7.5%上下
鐘偉:如何看待2014年的經濟走向?我設了四個簡單指標,GDP、CPI、信貸增速、財政預算赤字。
殷劍峰:GDP應該在7.5%以上。CPI也應該在3.5%以上。信貸增速會進一步上升,而信貸總量增速會下來。財政赤字很難說,有很大不確定性。
丁志杰:經濟增長在7.5%左右都可以接受。CPI應該在3%左右,正負0.5個百分點。信貸總量指標是我最反對的,應該取消,這背離了我們對未來所謂的讓市場發揮作用,就是利率起決定性作用的宗旨,可以用社會融資規模作為宏觀調控重要的監測指標;赤字可能會由于地方政府債務的問題彈性很大。
陸磊:關于經濟增長,我預測2014年GDP增長率8.0%,正負0.1個百分點,相對樂觀。CPI一季度和二季度會達到3.5%,三季度和四季度會低于3.5%,全年平均低于3.5%。由于一、二季度CPI很可能會達到3.5%這樣的水平,所以緊縮性的或者相對緊縮的貨幣格局是可以看得到的,因此全年的信貸增幅不太會達到或超過9.8萬億。財政赤字問題非常難回答,如果是廣義的再加上或有的負債將遠遠超過GDP 2.5%的水平。
朱海斌:GDP預測明年7.4%~7.5%。CPI上半年某個時點可能會超過3.5%,全年看3.4%,下半年會回來一些。如果看銀行信貸大概在9.8萬億到10萬億之間,如果看社會融資規模總額的話,估計明年會比今年數額要高,但是增長率會下來。最后財政赤字大概占GDP的1.5%。
邵宇:明年經濟增長8%應該沒有問題,通脹略高,在3.5%~4%之間。社會融資總量必須保持一定的增速,比如19%到20%,否則的話杠桿會崩掉。赤字問題,即便按歐洲的標準來說,占GDP的3%還有空間,我們覺得應該要高于2.1%。
可能的好消息與壞消息
鐘偉:對于2014年外部和內部經濟,大家覺得最好的一個消息可能是什么?最壞的又是什么?
殷劍峰:外部經濟沒有最好的,無論美國和歐洲是復蘇還是不復蘇,對我國都有好壞影響。最壞的是量化寬松(QE)退出。至于內部最好的結果,就是三中全會很多改革措施在明年能夠有一個大的推進,對實體經濟是一個很重要的刺激。如果說壞消息,我覺得可能就是房地產市場。
鐘偉:為什么2014年壞消息是房地產市場,您對房地產市場有怎樣的擔心?
殷劍峰:房地產市場跟幾年前不一樣了,是結構性的,一線城市還在造,但是三線、四線,甚至二線城市都在出問題。而現在的調控,比如房貸基本上已經停了,當然可以壓泡沫。但在全國房地產已經出現結構性分化的情況下,很多地方房產價格已經在大幅度下跌,如果這種緊縮政策繼續維持,那么就不是簡單壓泡沫的問題了。現在房地產交易有很多剛性需求,會對明年房地產市場乃至GDP達到7.5%以上這個目標產生很大的影響。
陸磊:關于房地產市場,我一直認為領先指標并不是它的價格有多高,甚至房價收入比有多高,這些似乎都經不起檢驗。事實上房地產領先指標恰恰是殷博士說到的,如果美國退出量化寬松,由此導致人民幣匯率相對于美元匯率——我是指名義匯率——假設出現逆轉,很可能會推波助瀾地導致資本賬戶項目下的資本流動,這種流動對新興市場是災難性的,很可能引發資產價格的變化。不是我們去刺破什么泡沫,我還沒有查到過通過什么方式能主動去刺破,包括日本央行原行長“平成鬼才”三重野康在1991年所做的,人們都認為他是提高了再貼現率,以至于資產價格泡沫破裂,但我堅定認為是經過1984年以后到1990年之前,日元從升值變貶值,推動資本外逃所導致的。
鐘偉:陸博士對明年經濟最擔心和最期待的是什么?
陸磊:金融層面最期待的是存款保險公司,因為只有存款保險公司,我們才敢推存款利率市場化,然后由此才可以看到脫媒和創新進一步出現,才敢搞資本項下的可兌換,否則自貿區將是空的,會成為套利工具。最擔心的還是改革者的勇氣不夠徹底,最后還是在原有方式和新方式之間徘徊,又浪費了一年。
丁志杰:從國際層面來看,剛才大家講到美國退出量化寬松的影響。在全球化這個發展大背景下,區域化、集團化的新趨勢出現,特別是最典型的全球雙邊投資,會使得中國由過去的國際儲蓄大國變成國際投資大國,進而對世界格局產生重要影響。從國內來看,應該看到上海自貿區,特別是自貿區三十條意見出來以后,使得金融改革在明年會以我們想象不到的速度往前走,不管你愿不愿意,這是希望。
朱海斌:明年整體來說對發達國家是相對比較樂觀。有可能最大的一個正面消息,是歐元區的復蘇會強于預期。最大的擔心,同意剛才諸位的觀點,美國QE退出,從目前來看,QE退出時間可能比預期要提前。這對新興市場會造成大量資本流出,三季度已經看到預演,部分新興國家受到沖擊會非常大,會帶動整個資產價格的調整和實體經濟復蘇的放緩。國內,明年最希望看到的在簡政放權和開放民間投資方面能夠邁出正確步伐,包括“非公36條”,明年是不是真正有突破。這個是衡量三中全會報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試金石。比較擔心的是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出現緊張的問題。在流動性管理上,銀行正試圖在一個更加市場化的機制上去操作,慢慢地降低杠桿上升的速度。在這個過程中,央行和市場都在學習,所以中間有可能出現某些偏差,造成并不是央行希望看到的流動性緊張,造成實體經濟里借款利率成本上升,這會影響明年經濟復蘇。
邵宇:海外方面,在中國周邊地緣國家對新版馬歇爾計劃的接受程度可能會超預期地好,包括高鐵的生意。壞的,我比較擔心日本,污染、環境安全還有高度不確定性,可能是個很大的“黑天鵝”。國內方面,對結構性的問題擔心過度。因為周期非常長,已經持續了將近48個月。而我們可能低估了周期性向上恢復的力量,經濟體有可能回到8%的增長速度。如果三件事情碰頭,中國的經濟就會硬著陸:第一是匯率的大幅度貶值,第二是房地產泡沫崩潰,第三是地方融資平臺的風險。這個過程中,央行的態度,以及合理的社會融資總量調控至關重要。希望不要繃得太緊,留一點彈性。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