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清算時刻臨近 房價漲勢難抑
“數字游戲”玩不轉 房價控制目標或遭摒棄
年末又到了清算時刻。隨著各地房價數據不斷攀升,對于將房價漲幅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掛鉤的地方政府來說,完成控房價的目標正變得越來越困難。
作為強化政策實施的重要手段,當前涉及樓市調控的考核指標中,共有房價控制、保障房建設和土地供應三項指標。其中,房價控制目標立足市場終端,為購房者切身感受,因此也最受市場關注。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實行了三年之后,房價控制目標制度所帶來的“副作用”愈加明顯。地方政府為完成控房價任務,紛紛重拾行政化調控手段。多數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市場在配置資源的過程中起決定作用,房價控制目標這項帶有行政色彩的指標,未來很可能遭到摒棄。取而代之的則可能是加強市場供應端的考核。
多地房價漲幅難“達標”
隨著年末臨近,房價步步高漲的現實,使一些地方政府感到憂心忡忡。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有21個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價格同比漲幅超過10%。其中,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新房價格漲幅連續兩個月超過20%,這尚屬首次。杭州、南京、廈門、武漢等二線城市的房價同樣漲幅較大。
民間機構的數據則更為驚人。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數據,到今年11月,北京市新建住宅樣本均價已達到31333元/平方米,同比增幅為28.48%。上海、廣州、深圳的房價同比漲幅也分別達到13.33%、26.66%、25.25%。除上海外,其余三地的房價漲幅均高于官方數據。
供需失衡的局面,被認為是導致房價上漲的主要原因。北京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表示,一二線城市因為集聚了過多的資源,市場需求始終旺盛。但由于此前兩年的土地供應相對不足,導致如今房屋供應偏少,因此這些城市的房價易漲難跌。
“從10月開始,領導就要求我們統計今年以來的成交情況,同時密切關注新房入市價格。”長沙市住建委的一位工作人員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主管部門早已關注到房價異動的情況,并醞釀應對措施。
很快,微調政策的嘗試陸續展開。從10月末開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四個一線城市先后收緊樓市政策,將二套房的首付比例提高至七成,廣州還提高了限購門檻。
隨后,包括福州、廈門、武漢、南昌、西安、鄭州在內的大量二線城市跟進調整。截至目前,共有15個城市收緊樓市政策。僅在11月26日一天,就有南京、杭州、長沙三個城市同時推出房地產調控新規,進一步提高購房門檻。
值得注意的是,造成多地密集調整政策的原因,還在于此前住建部的兩次約談。據悉,今年8月和11月,住建部曾兩次針對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進行約談,意在以窗口指導的形式,要求地方政府控制房價漲幅,并兌現年初制定的房價控制目標。
“即使未來兩月房價停漲,這21個城市完成年度調控任務也已基本無望。”張大偉表示。多數業內人士認為,若嚴格按照制度進行考核,今年將有不少地方政府的負責人受到問責。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