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空基和陸基相比,?;舜驌袅α侩[蔽性更強,生存能力更強,作戰區域更廣,它可以使一個國家具備“二次核打擊能力”和“核報復能力”,對國防至關重要。核潛艇,特別是戰略核潛艇,正是?;舜驌袅α康年P鍵平臺,也是有核國家海軍建設的重點。
近日,中國軍方首次公開了中國核潛艇部隊的一些情況,引起國內外極大關注。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就此表示,公開核潛艇部隊的一些情況,“與當前地區局勢沒有任何關系”,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中方將根據國家安全需要不斷研制和發展武器裝備,核潛艇當然也不例外。
楊宇軍的表態,被外界解讀為中國核潛艇實力仍待提升,與此同時,媒體也在紛紛關注世界各國核潛艇孰強孰弱。
?;舜驌袅α康年P鍵平臺
通常,要具備核能力特別是核打擊能力的國家,都需要建構“三位一體”的核威懾。所謂“三位一體”的核威懾,是指具備空基核打擊(飛機作為核武器發射平臺)、海基核打擊(艦艇作為核武器發射平臺)和陸基核打擊(發射井和機動車量作為核武器發射平臺)的能力。
按照這個標準,目前完全具備“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國家,只有美國和俄羅斯。
英國和法國曾經具備“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但冷戰結束后,受經濟等因素影響,兩國逐漸削減了核武庫的規模。目前,英國已放棄了陸基、空基核打擊能力,僅保留了?;舜驌裟芰Γ环▏鴦t拆除了陸基核武器,保留了?;涂栈岸灰惑w”的核打擊能力。
印度自稱擁有“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但目前它除陸基核打擊能力較為成熟外,其他均處于開發階段,距實戰尚有一定距離。
上述情況表明,即使在“有核國家”中,具備“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也是屈指可數。這是因為構建“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國的綜合實力,并非易事。
盡管如此,軍事強國均沒有放棄海基核打擊力量。因為與空基和陸基相比,?;舜驌袅α侩[蔽性更強,生存能力更強,作戰區域更廣,它可以使一個國家具備“二次核打擊能力”和“核報復能力”,對國防至關重要。
就核潛艇而言,通??煞譃楣艉藵撏Ш蛻鹇院藵撏深悾罢邎绦谐R幾鲬鹑蝿?,后者裝備彈道導彈,執行戰略威懾任務。核潛艇,特別是戰略核潛艇,正是?;舜驌袅α康年P鍵平臺,也是有核國家海軍建設的重點。
美國:核潛艇堪稱“精銳中的精銳”
作為世界上軍事力量最強的國家,美國擁有實力最強的核潛艇部隊并不稀奇。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強大并不僅僅表現在具體的武器裝備上,更多的是表現在整個?;舜驌袅α康捏w系建設上。
冷戰時,美國與蘇聯爭奪全球霸權,前者經濟實力強大,自然不惜血本構建“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對核潛艇的研發也十分重視。自1955年美國第一代核潛艇“鸚鵡螺”號服役以來,美國共建成服役了近150艘攻擊核潛艇和近60艘戰略核潛艇。目前,美國共有攻擊核潛艇53艘(“洛杉磯”級40艘、“海狼”級3艘、“弗吉尼亞”級10艘),戰略核潛艇18艘(均為“俄亥俄”級)。
“洛杉磯”級是美國建造數量最多的一級攻擊核潛艇,一直活躍在美海軍作戰的第一線。該級潛艇水下排水量近7000噸,水下航行速度超過30節(1節為1海里/小時),測試潛深290米,注滿核燃料可以連續使用30年。該級艇裝備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攜帶37具潛射武器(魚雷、潛射反艦導彈、巡航導彈等)。該級艇的改進型號(“普羅維登斯”號之后)均裝備12具垂直發射管,可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大幅度提高了對岸打擊能力。
“海狼”級是冷戰后服役的潛艇,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靜的潛艇”。該級艇水下排水量達9000噸,裝備8具660毫米魚雷發射管,可以搭載更多類型的武器。按照設計思路,“海狼”級專門用于獵殺蘇聯核潛艇,因此其水下航速高達35節,據稱潛深能達到610米。不過,隨著冷戰結束,該級艇的戰術價值下降,且造價昂貴(單艇高達10億美元),所以只建造了3艘。
“弗吉尼亞”級是美國在二十一世紀建造的新銳潛艇,體現了美攻擊核潛艇設計思路的變化。該級艇追求多功能、多用途、安靜性,而非高航速和大深度。其排水量為7800噸,水下航速超過25節,測試潛深只有240米。該級艇裝備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搭載27具各類武器。它采用了不少新技術,綜合性能強于“洛杉磯”級。
“俄亥俄”級是美國?;鶓鹇院舜驌袅α康闹袌浴T摷壨屡潘?.8萬噸,水下航速超過20節,潛深240米。它裝備了4具533毫米魚雷管以及24具“三叉戟”2型彈道導彈垂直發射筒,每枚“三叉戟”導彈可攜帶8枚核彈頭,總數達192枚。冷戰結束后,該級艇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一級戰略核潛艇。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科研實力強大,核潛艇的研發一直循序漸進,既保持了發展的活力,又避免了冒進。有強大的技術保障體系,美國核潛艇通常質量上乘,標準化程度相當高,維護使用狀況非常好,再加上美國海軍實戰經驗豐富,使得美國核潛艇堪稱“精銳中的精銳”。
俄羅斯:巨蟒“蛻皮”,令人生畏
冷戰時期,蘇聯一度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基核打擊力量。但冷戰結束后,繼承了蘇聯海軍衣缽的俄羅斯海軍長期受困于俄低迷的經濟狀況,無力維持龐大的潛艇部隊,曾經令西方談虎色變的“紅色水下艦隊”也隨之土崩瓦解。
一段時間以來,俄羅斯海軍擁有戰略核潛艇11艘,巡航導彈核潛艇6艘,攻擊型核潛艇14艘,雖已不復當年的榮光,但從數量上看,依然令人望而生畏。
俄羅斯的?;舜驌袅α?,主要依靠9艘“德爾塔”級Ⅲ/Ⅳ型戰略核潛艇支撐。該級艇水下排水量1.8萬噸,水下航速24節,裝備16具彈道導彈垂直發射管和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俄海軍還有6艘專門為攻擊美國航母戰斗群設計的“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其水下排水量超過1.9萬噸,裝備24具巡航導彈發射筒,可發射射程達500千米、飛行速度超過2.5馬赫的P-700“花崗巖”式巡航導彈,被稱為“航母終結者”。
攻擊核潛艇方面,俄羅斯目前擁有4艘7000噸級的“維克多”級Ⅲ型、2艘8000噸級的“塞拉”級Ⅱ型和8艘9000噸級的“阿庫拉”級。其中,“阿庫拉”級最具代表性。該級艇于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問世,采用鈦合金建造,測試潛深可達480米,水下航速可達30節。其裝備4具533毫米和4具650毫米魚雷發射管,可攜帶40件潛射武器,還可裝備1至3具SA-N-10型對空導彈發射架(只能在水上使用)。該級艇安靜性能十分出色,一度被認為是西方最大的威脅。
俄羅斯的這些核潛艇,雖然實力猶在,但其質量已無法和美國相提并論。因為它們幾乎全是蘇聯時代設計建造的產物,大多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服役,還有幾艘在70年代服役。它們的性能難以滿足二十一世紀的作戰需要,保養狀況也一向為人詬病。2000年,“奧斯卡”級的“庫爾斯克”號核潛艇在演習時發生爆炸,118人喪生,此事正是俄海軍核潛艇缺乏維護、疾病纏身的真實寫照。
不過,進入二十一世紀后,俄羅斯經濟逐漸復蘇,更新核潛艇的步伐也在逐漸加快。
目前,俄羅斯最新型的“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已于今年1月服役。俄方稱,該級艇“凝聚了幾十年來俄羅斯在潛艇制造技術上的精髓,是俄羅斯最新軍事科研成果的集中體現?!逼渌屡潘拷?萬噸,采用泵噴推進系統,最大航速達29節,最大潛深450米,安全工作深度400米,靜音性能也大幅提高。外媒資料顯示,該級艇將裝備12枚最新式的RSM-56“布拉瓦”式?;鶓鹇詫?,射程為8000到10000千米。不過,“布拉瓦”導彈一直在進行測試,目前仍未服役。
另外,俄羅斯新一代攻擊核潛艇“亞森”級的首艇“北德文斯克”號也已下水,計劃在今年底服役(有可能推遲)。“亞森”級是俄羅斯第一種配備艇艏球形聲吶基陣的潛艇,其聲吶基陣的有效水下探測距離達到100千米。該級艇水下排水量8600噸,最大航速28節,潛深達550米。它裝備4具533毫米和4具650毫米魚雷發射管,可載30枚武器,同時還有8座巡航導彈垂直發射管,可載24到32枚巡航導彈,其中有射程達300千米的3M54E型導彈。
“亞森”級采用KTP-6型一體化壓水反應堆,可以實現較高程度的自然循環,所需能源只相當于舊式反應堆的幾十分之一。同時采用多種新降噪技術,噪音只有90分貝,被俄軍稱為“只有敵方艦艇被擊沉之后才知道其存在的潛艇”。該級艇自動化程度很高,艇員只有85人,遠少于美國“弗吉尼亞”級的134人。
雖然“北風之神”級和“亞森”級目前還沒有形成規模,但這些新潛艇的技術水平仍可以保證俄羅斯的核潛艇處于世界前列。一旦俄經濟恢復平穩狀態,這些現在看似命途多舛的新核潛艇,或會批量生產,替代俄軍現有的老舊裝備。從這種意義上看,俄羅斯似乎是一條正在緩慢蛻皮的巨蟒,也許有一天,它又會變成新的猛獸。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