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建業因大拆大建的城市理念而獲升遷,同樣也因此招致各種批評。 (何籽/圖)
他大拆大建的城市經營思路,讓他贏得盛譽,獲得升遷,同樣招致批評,最終成為其仕途的滑鐵盧。
他號稱法學博士,但批評者認為其對法律程序并不尊重;他以號脈城市建設聞名,但批評者認為其并不懂城市規劃。
他素以與企業交好聞名,兩家建筑企業是他城建的執行者,也最終成為了他仕途的挖坑人。
在“落馬”傳言持續半年后,2013年10月16日,南京市市長季建業終被中紀委帶走。
多位消息源確認,當日凌晨,季建業在家中被帶走,下午即被帶往北京。“當天下午南京市就做了小范圍的通報,有人第一時間將消息傳到了揚州。”揚州市的一位老領導向南方周末記者證實,季建業被抓,震動的非只南京一地。在季建業曾主政長達八年的揚州,震蕩正在延宕之中。
2013年10月17日,中紀委官方網站確認了季建業被雙規的消息。有關季建業涉案的具體案情,雖未被通報,但有關這位以大拆大建聞名的“城建市長”的議論,卻早已鋪天蓋地。
始于廣陵,終于金陵。季建業的升遷路,始終與爭議相隨——在揚州,他因成功改造“破破爛爛”的古城而贏得盛譽,致獲升遷;而在南京,他同樣大拆大建的城市經營思路,卻因造成城市秩序混亂、民不安生,招致眾多批評,最終成為其仕途的滑鐵盧。
“腳一跺,拆拆拆;手一揮, 推推推”
工程負責人稍露難色,季建業便說:你完不成,我另換他人。
回望季建業的仕途,揚州八年,季建業留下了毀譽參半的名聲。
“在揚州,大多數人都承認,季建業是解放六十多年來,對揚州貢獻最大的領導。”揚州市要求匿名的一位領導說。2001年7月起,季建業主政揚州,一干就是8年,成為揚州歷史上黨政主要領導在任時間最長的一位,也留下了自己深刻的烙印。
“他對揚州,最大的貢獻就是市容改造和開發區建設兩項。”揚州市中心所在的廣陵區一位老領導說。在季建業來之前,揚州甚至不如一些小縣城,“西部還是大片的農田和亂七八糟的老房子,城區連條像樣的馬路都沒有”。
季建業甫一上任不到三個月,就把整個揚州變成了大工地,市區130多條街巷進行翻建新建。“滿城是大大的‘拆’字,推土機、鏟車滿城轟鳴。”“十一路一水工程”的名稱,依稀可見當年改造工程的浩大。
重要的是,完成這一切,他只用了一年,“季拆拆”之名毫不夸張。
從靠近上海灘的昆山轉任而至的季建業,對于城市環境拉動經濟的迫切性,自有理解,“他經常把環境跟招商引資掛鉤”。
據揚州市官員回憶,季建業“人確實很勤奮,精力也很旺盛”,當時他一人住在揚州,“每個晚上,只要有空,他都會抽出時間大街小巷地跑”。短短時間,季建業就對揚州了如指掌,開始謀劃自己的城市改造計劃。
“議了算、定了干”,季建業往往要求部下不要糾纏細枝末節,不能討價還價。揚子江路拆遷改造,當時只給一個月的時間,工程負責人稍露難色,季建業便說:你完不成,我另換他人。
習慣了安逸生活的揚州人并不習慣這樣的節奏,不到數月,他就獲贈“拆遷市長”,“腳一跺(揚州話音同‘得’),拆拆拆;手一揮,推推推”的順口溜因此誕生。
面對爭議,季建業也頗具公關的智慧。完成首個運河東路的改造后,季專門組織市里的四套班子,弄了一次長跑秀,“通過電視畫面,用最直觀的方式說服老百姓”。
隨后,季建業又陸續啟動了瘦西湖改造、小秦淮疏浚和全城綠化等工程,最終奠定了揚州今天的城市格局。2002年“世界華商大會”在揚州召開,很多企業家感慨,“之前的揚州沒法看,僅僅過了一年,變化很大”。
對于這點,季建業頗為得意——揚州先后獲得了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以及“聯合國人居獎”。2009年告別揚州之時,他在《揚州八年》一文中動情地寫道,“我在揚州這八年,是我人生中精力最旺盛、經驗最豐富的一段時光,我把黃金年華奉獻給了揚州。”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