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遭遇了4月份的霜凍,今年30萬元的收入只是豐收年份130萬元的零頭,但武正全不以為然,對明年還是充滿了信心。
武正全是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的種植大戶,他的信心來自于國開行近日為他提供的100萬貸款。武正全正準備購置幾臺單價高達15萬元的除霜機,他說,現代農業已經成為了一個高技術高投入的項目,只有利用現代化的農業設備抵御天災才能獲得穩定的好收成。
但此前,武正全不計成本能借到的貸款從來沒有超過10萬元。
天水市種植蘋果已經有80多年的歷史,和武正全一樣,今年是天水市幾萬果農種植積極性最高的一年。而撬動天水市蘋果產業的國開行貸款是由銀監會在天水市掛職副市長的徐慶宏所引進。其掛職前是銀監會監管四部處長。
徐慶宏是中央金融機構到甘肅掛職的61名干部之一。公開信息顯示,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為了解決金融工作的人才稀缺問題,2012年10月23日,中央金融機構選派61名金融人才到甘肅掛職,掛職崗位涉及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府金融辦、14個市 (州)、蘭州新區和43個縣(市、區),明確為分管金融工作的班子副職。掛職甘肅省副秘書長的吳顯亭說,如何讓甘肅脫貧致富就是中國夢的一個縮影。吳掛職前是央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
作為全國最為貧困的省份之一,在甘肅省掛職的61名金融干部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里,正利用自身的金融資源和金融知識撬動甘肅的經濟,努力推動甘肅和全國一起在2020年之前進入小康,并寄希望這一金融試驗具有全國意義。“有恒產者才有恒心。”掛職甘南藏族自治州副州長的劉小宇說,掛職干部除了能帶來直接經濟效益外,對穩定、民生和干部作風也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劉小宇所創立的甘南惠農貸款經驗正有望推向全國的藏族自治州。劉掛職前是中國銀行公司部總經理助理。
61個人的金融試驗
由于國開行的貸款改變了整個天水市蘋果種植產業的環境,武正全正呼吁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勞動力返鄉。“以前貸款只能求爺爺告奶奶找農信社,貸款額度不超過10萬,月息高達1分1厘4,貸款材料需要準備一大堆。”武正全說。
“不過我還是對農信社很有感情的,因為中農工建這些銀行我壓根就進不了門。”武正全說,國開行100萬的貸款只用10天就放款了,利息是一年期的基準利率,由于今年歉收不賺錢,有了國開行的這筆貸款明年的投資就好辦了。
武正全還告訴經濟觀察報:“農業正呈現高科技和重資本的趨勢。一畝蘋果地從種下去到掛果,四年時間投入要2萬元,如果沒有貸款支持很難擴大規模;如果今年4月份的時候有錢裝上了15萬一臺的防霜機,今年就把防霜機的成本收回來了。”
這其中徐慶宏功不可沒。徐掛職前任銀監會四部處長,銀監四部主要監管國開行。2013年5月底,掛職天水市副市長半年多的徐慶宏就帶領國開行甘肅分行與天水市麥積區的蘋果種植大戶和合作社進行了接洽。從6月份開始,陸續有蘋果種植大戶和合作社分別獲得了國開行的100萬貸款。
天水市麥積區農業局的劉局長說,農業是甘肅省大部分人口的主業。現在甘肅農業的最大問題是缺乏人才,只有通過金融杠桿撬動農民工返鄉才能恢復土地的造血功能。
在解決了資本的問題后,早年外出務工后來回家種植蘋果的武正全希望更多的青壯年勞動力返鄉解決人才的問題。天水產的花牛蘋果是國內最好的蘋果之一,幾乎每家都有一二十畝地。武正全說,如果種上蘋果,年景好的時候,每畝地的凈收入能達到2萬多元,就是年景不好,一畝地收入也能有兩三千元。而且蘋果價格穩步上升,最近幾年每年都能漲幾毛。在解決了初期投入資本的問題后,種蘋果怎么都比背井離鄉打工強。
天水市的兩個獲得了國開行貸款的合作社負責人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也都表示,今年將利用貸款資金擴大規模,整個天水市還有約三分之一的適合種植蘋果的土地沒有開發。
事實上,國開行的貸款還撬動了當地金融機構的活力。“信用社前幾天找我貸款,有了國開行的貸款后我就不要了,信用社主動找我貸款這事真是破天荒。”天水市當地的一位合作社負責人說。
在徐慶宏利用國開行的貸款做蘋果種植大戶金融實驗的同時,在離天水市約500公里的甘南州,掛職甘南州副州長的劉小宇正努力讓雙聯惠農貸款覆蓋到甘南州的11萬農牧戶。“甘南州的農牧戶以前基本貸不到款,偶爾能帶到款的也是作為緊急周轉,額度在1萬以下,5萬元的貸款額度在歷史上是沒有的。現在有了5萬元的貸款就可以讓牧戶啟動生產,5萬元可以買十幾頭牛和幾十只羊,依靠這些就能養活一家人。同時,貸款還能撬動牧戶本身儲蓄的資本,激發生產的積極性,讓貸款從以前的扶貧式輸血向造血轉變。”劉小宇說,雙聯惠農貸款的效果已經開始顯現,發放貸款之前,一頭牛值4000元,現在已經到5000元了,隔壁市的領導打電話過來說,我們州把他們那邊的牛都買走了。
徐慶宏和劉小宇只是61名干部中做出了部分成績的兩位,掛職蘭州市委常委、副市長的楊學寧、掛職皋蘭縣副縣長的黃椿等也為甘肅的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不過,雖然掛職干部所做出的努力已經惠及了部分甘肅群眾,但更多的甘肅人民還生活在貧困當中。“畢竟只有一年時間,前半年絕大部分時間都在調研。一年時間讓甘肅省有質的改變是不現實的,但從局部量的改變看到了希望,有了這些希望堅持下去就能覆蓋到更多的群眾。”甘肅的一位本地干部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