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國家早在1995年就已經放開了工業鹽的經營許可,但至今全國多地的鹽務管理條例仍與上位法沖突,規定工業鹽必須由各地鹽業專營公司批發銷售,工業鹽經營者被以違反地方法規為由非法扣貨、罰款的事件更是在不斷上演。這種現象的背后,是鹽業的高利潤和鹽業壟斷的破題之難
歷經10年抗爭,上海富倉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倉公司”)終于等到了法院傳來的勝訴判決。
近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就該公司的一樁工業鹽經營案作出終審判決:工業鹽不屬于鹽業公司專營范圍,撤銷原廣東省食鹽專賣局(即現在的廣東省鹽務局)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并返還10年前沒收的富倉公司的1164噸工業鹽。
據富倉公司的一位內部人士透露,2003年7月,原廣東省食鹽專賣局先后在廣州多地扣押了富倉公司從廣東省以外地區調運的工業鹽,隨后以違法購買、調運省外鹽產品,違反《廣東省鹽業管理條例》中“需從省外購進的鹽產品由省鹽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國家下達的計劃進行統一調運,其他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從省外購買、調運”的規定為名,向富倉公司的廣州分公司作出了《行政處罰決定書》。富倉公司不服,隨后提起行政訴訟。
但在距廣東省數千公里的河北省石家莊市,同樣經營工業鹽的韓天培卻并沒有富倉公司這么幸運。
韓天培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今年6月,河北省晉州市鹽政管理所以其“無計劃經營”為由,沒收了自己貨車上的1萬公斤工業鹽,并對其罰款4000元,他至今還在為此事奔走于當地法院。
多年經營工業鹽的徐亮(化名)告訴法治周末記者,雖然國家早在1995年就已經放開了工業鹽的經營許可,可至今全國多地鹽務局的相關條例仍對民營企業經營工業鹽設有較多限制條款,工業鹽經營者被非法扣貨、罰款的事件更是在不斷上演。
據徐亮介紹,當前鹽業壟斷之下存在著巨大的暴利空間,工業鹽企業屢遭地方鹽政管理部門打壓,其背后恰是這種壟斷利益在作怪。
有“中國鹽業反壟斷第一律師”之稱的鄒佳萊在接受法治周末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鹽業經營的壟斷經營局面亟待改變,應盡快打破鹽業公司的專營,讓其他企業在獲得許可經營后也都能夠正常參與進來。
工業鹽經營者的艱辛
在韓天培的記憶中,自從開始經營工業鹽以來,各種麻煩就沒有斷過,光是因之而來的官司就已經快讓他吃不消了。
韓天培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此次被晉州鹽政管理所“處罰”,已經是他第3次遭受類似的“委屈”了。
早在2011年,韓天培就在石家莊高新區工商局注冊了石家莊天培鹽業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范圍為工業鹽的銷售。正式營業還沒多久,他遭遇了第一次“處罰”。
韓天培回憶說,當時他的貨物被石家莊鹽政管理處查扣,1噸工業鹽被沒收,并被罰款760元。
雖然兩者加起來才不到2000元的損失,但這還是讓韓天培覺得很不服氣,因為那時候國家對工業鹽的經營早已放開,而且他的公司證照手續一切齊全。
經過再三考慮,韓天培決定走司法途徑解決這個問題。在他看來,如果這次能夠打贏官司,恰好可以給自己公司日后的經營開個好頭,以后類似的麻煩可能就要少掉很多。
于是,韓天培聘請律師向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訴訟,前后經過一年多時間,花費了兩萬多元的訴訟費用,最終他如愿以償地打贏了這場官司。
本以為以后的工業鹽經營就此可以高枕無憂了,可讓他沒想到的是,就在今年6月,晉州鹽政管理所的處罰再次讓他陷入了苦惱當中。
韓天培告訴法治周末記者,這次他還是決定拿起法律武器維權,但出于各種原因,當地法院至今仍未正式立案。
更讓韓天培感到頭疼的是,至今看來,像他這樣的工業鹽案子,即使最后打贏了官司,也很難得到有效賠償。
“往往是贏了官司輸了錢,不僅律師費用高成本大,而且有時候還很難把罰款和沒收的貨物討回。”韓天培表示。
韓天培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他的第一場工業鹽官司雖然打贏了,但對方并沒有將扣留的貨物退還給他。
此次富倉公司的案件也遇到了類似情況,其內部一位工作人員向法治周末記者透露,雖然公司已經勝訴,但是廣東省鹽務局至今仍未退還當年所扣貨物或折價給予賠償,公司也希望此事能夠早日得到有效的解決。
徐亮告訴記者,一些工業鹽經營企業即使選擇訴訟,官司也往往要拖上很長時間才能解決,有些企業甚至會因為“拖不起”而垮掉。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