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前夕,中央巡視組陸續公布了本輪巡視發現的問題。10個巡視點中,國家機關單位有4個,結果3個點(中儲糧、水利部、中國出版集團)被發現的問題與紀檢體制有關,存在“紀檢監察力量薄弱”、“基層腐敗案件多發”等問題。
今年8月,針對上海高院紀檢組副組長、監察室副主任倪政文嫖娼事件,有學者提出,法院紀檢監察人員本應是代表所在地的紀委,監督被派駐單位的違法違紀問題,結果反而伙同被監督單位人員違法違紀。
事實上,為讓紀檢派駐機構起到應有的作用,破解“同體監督”難題,2004年,中紀委將派駐機構的管理方式,由“雙重領導”改為“統一管理,直接領導”。這被視為紀檢監察體制的轉折點。到今年,這項改革已推行了9年。但專家學者們認為,改革的初衷并沒有達到。“派駐機構依然是‘同體監督’,沒有實質性改變。”有多年反腐敗研究經驗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任建明說。專家們寄希望于新一輪紀檢體制改革。
今年8月27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十八屆三中全會議程時指出,“要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加強反腐敗工作體制機制創新,完善紀委派駐機構統一管理,改進中央和省區市巡視制度。”
曾在江西某市一國企擔任紀委書記多年的王揚(化名),雖然已經調離了紀檢系統,但他也注意到了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提紀檢體制改革的消息,“期待新一輪改革,能真正激活派駐機構”。
【焦點1 成效】
紀委派駐監督成效如何?
“統一直管”后工資、福利仍在派駐單位領取,受其制約難以監督
2004年,從國家部委開始,紀檢體制進行“統一直管”改革,2006年覆蓋到省級地區,目前正在向縣市延伸。其最大突破,是從原來的受同級黨委、上級紀委“雙重領導”,改為由“上一級紀委統一管理,直接領導”。
以中紀委駐國家單位的紀檢組為例,改革后,紀檢監察人員的編制收歸中紀委和監察部,統一管理。但工資和福利待遇,仍在派駐單位領取。
“2004年改革后也沒多大變化。”曾在江西某市一國企擔任紀委書記多年的王揚(化名)說,“這9年,破獲了那么多貪腐大案,有幾起是同級黨委舉報的?”
不完全統計,近9年來,中紀委派駐的國家單位,發生了不下20起部級高官貪腐案件,如國家統計局原局長邱曉華案、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鄭筱萸案、發改委原副主任劉鐵男案、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王益案、國資委主任蔣潔敏案、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案……
據媒體報道,鄭筱萸案發生后,中紀委一位官員在一次內部會議上“發火”,“在這些腐敗面前,我們的紀檢人員到哪去了?”
王揚說,改革前,表面上是“雙重領導”,實質是同級黨委主導,“因為人權、財權、物權,都在同級黨委手中。同級黨委掌握了政治生命和工資待遇,紀檢干部怎么去監督?就算不監督同級黨委,向下監督,也沒準因為牽涉到上面的人,受到干擾”。
改革后,上級紀委雖然收回了編制和人事任免權,但物權、財權仍然在同級黨委手中,而且,紀委書記、紀檢組長仍是同級黨委成員,仍歸同級黨委領導,“所以說,改革后還是事實上的同級黨委領導”。
長期關注反腐問題的專家李永忠總結說,“統一直管”后的紀檢派駐機構,是“半同體、半異體監督”。而紀檢機構真正發揮監督作用,必須采用類似于中央巡視制度這樣的“異體監督”模式,監督者不受被監督者領導。
湖南省紀委預防腐敗室副主任陸群對新京報記者說,多年紀檢工作經歷,他最大的困惑就是監督作用發揮不夠,“‘同體監督’的問題不解決、不改革,沒法監督”。
【焦點2 嘗試】
各地政策創新有何突破?
多地嘗試“大紀檢組”和“紀工委巡視監督”,人、財、物脫離派駐單位
陸群說,對比國家部委和省級地區,一些地方的“統一直管”改革,“更為大膽,更有突破”。
“統一直管”改革,最早開始于四川宜賓市南溪區。2007年11月,南溪區還是南溪縣,一舉撤銷了全部15個鄉鎮紀委,設立了4個受縣委、縣紀委直接領導的“片區紀委”,“分片包干”全縣鄉鎮。“片區紀委”不受鄉鎮黨委領導。
這一改革模式因破解了紀委受制于同級黨委的“同體監督”難題,實現了基層紀委垂直領導,一度成為全國學習的“樣板”。但因不符合《黨章》規定,鄉鎮紀委應當在鄉鎮黨委和縣級紀委雙重領導下,去年被叫停,所撤的鄉鎮紀委現已全部恢復。
但同類的改革,仍在多個省份繼續,形成了“大紀檢組”和“紀工委巡視監督”兩種模式。
以三門峽市為例,“大紀檢組”模式撤銷原有的“一對一”派駐紀檢組,成立了10個大紀檢組,分片負責全市63個設黨組的部門。
以湖北房縣、孝昌縣為例,“紀工委巡視監督”模式也是撤銷原有的縣直單位的派駐紀檢組,代之以4個紀工委監察分局,也是劃片監督各縣直單位。
跟南溪模式相同,兩種模式都實現了縣紀委垂直領導,而且人、財、物也就是工資、福利待遇,都由縣紀委承擔。
“從2009年改革到現在,3年來,紀工委監察分局查處案件數量是改革前3年總數的3倍。”孝昌縣紀委分管派駐機構的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說,最大變化就是“大家都知道紀委動真格的,工作好開展了,派出機構的話語權也大了”。
房縣也于2009年啟動了“紀工委巡視監督”。該縣紀委相關負責人說,“統一直管”使黨和政府的公信力在提升。
湖南也推行了類似于房縣、孝昌縣的“紀工委監察局巡查模式”改革。“總體上效果不錯。”陸群說,“但面臨兩個問題,一是紀檢監察干部隊伍急劇擴大,另一個就是對派駐人員的監督成了新的難題”。
任建明認為,地方“大紀檢組”模式和“紀工委監察局巡查模式”只撼動了“冰山一角”,縣紀委只可向下行使監督權,并不能監督同級縣委,沒有真正形成“異體監督”。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