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醫療給就醫者增加了經濟上的負擔,背后的醫療器械價格虛高等也給腐敗行為培植了溫床,對過度醫療的打擊已經迫在眉睫。
去年6月,原衛生部醫改辦公立醫院改革組組長孫陽就曾經表示,希望2013年在全國所有的縣全面推開以破除“以藥補醫”為關鍵環節的公立醫院改革的各項措施。目前,各省市都出臺相關細則,進一步打擊過度醫療。但在進行改革的同時,一些衍生問題也漸漸浮出水面。打擊過度醫療,注定不是一場閃電戰。
除藥品加成 遏過度醫療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提出啟動第二批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
眾所周知,縣級公立醫院是我國公立醫院改革的突破口,而藥品加成政策則是我國縣級公立醫院改革的切入點,也可說是遏制過度醫療的“關鍵一招”。隨著醫改不斷深入,這種已經存在了較長時間的藥品加成政策開始慢慢退出中國醫療體系的歷史舞臺。
據公開信息顯示,目前全國已有22個省431個縣取消公立醫院藥品加成,17個省對試點地區醫療服務價格進行了全面調整,有27個省開始了支付方式改革。
在醫改之前,因為醫院市場化等原因,藥品的收入構成公立醫院的主要經濟來源,占醫院總收入的43.7%。據了解,我國公立醫院普遍執行的是按批發價格購進藥品后,西藥按15%,中藥按25%~30%加價出售。
孫陽指出,破除“以藥養醫”是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關鍵環節。
取消藥品加成政策,將試點縣級醫院的補償由過去的服務收費、藥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補助三個渠道改為改革后的服務收費和政府補助兩個渠道,醫院由此減少的合理收入將通過調整醫療技術服務價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徑予以補償,這就是目前經常提到的公立醫院改革的補償機制。
在取消藥品加成的過程中,一些先行試點的省份已經走在了前面,四川、江蘇等省都明確要求省內所有縣級公立醫院在年內全部實施綜合改革。
江蘇省就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以遏制過度醫療的擴大,措施包括取消藥品加成政策,除重要飲片和醫院制劑外,所有藥品實行零差率銷售;降低藥品、高值醫用耗材和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價格;合理提高體現醫護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診查、治療、手術、護理和傳統中醫項目等價格;調整后的醫療服務收費按規定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同時,江蘇強調,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的合理額度,應當是醫療衛生機構符合政策規定的合理藥品差價扣減醫療衛生機構自我消化的10%和政府專項補助后的部分,不得增加患者的實際醫藥費用負擔。此外,還要求把醫保購買服務作為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政策的補償渠道之一,進一步完善醫保支付方式,使醫保支付政策與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相銜接。
“今年開始我們醫院的藥品使用情況都有嚴格的電子系統進行監控,醫院也將每個月的藥品,例如抗生素輸液藥品等使用量劃定使用比例。”四川某縣級市醫院醫生向記者表示,“如果有醫生在一個月所開出的相關藥品超出使用比例,又沒有特殊的原因,醫院要根據相關規定予以扣罰。”
上述醫生還透露:“個別主要依靠藥品獲取大量灰色收入的醫生,因為在嚴格的監管下無油水可賺,近期已經悄悄離職。”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