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多村民即將搬離他們祖輩繁衍生息的土地,讓位于規劃總面積為2.3平方公里的阿房宮國家遺址公園。保護文物,開發土地,秦始皇未完成的阿房宮只是城市開發中的一枚棋子
去偽存真這些矗立的12銅像并非傳說中秦皇阿房宮前的遺物,此地沒有“楚人一炬”,所以徹底是現代的產物。當地民企投資上億建成的這個假“阿房宮”景區被拆除,代之而起的是新“阿房宮”景區。不過,他們都與秦始皇的阿房宮沒關系。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p>
作為中國歷史上大一統文化的標志,阿房宮一直是個傳說。但最近在西安郊區,一個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從地里往上算最大高度達12米的夯土臺子,在2012年獲得國家文物局的批復后,終于被保護起來了,當地正打算將阿房宮的昔日景象重現于世。
7月9日,西安的天空陰沉,塵土飛揚。兩個正在享受暑假生活的男孩坐在聚駕莊村廣場舞動的秋千上,清脆的笑聲劃破了廣場的寂靜。
“你們知道阿房宮在哪里嗎?”個高的男孩停止了蕩秋千的動作,他目光堅定地指著公路對面的廢墟說:“那就是阿房宮,不過幾個星期前已經拆掉了。”旁邊的男孩附和地點頭。
顯然,兩個剛剛念完小學三年級的男孩并不知道,他們生長的地方,這些垃圾和雜草覆蓋之下的土層,才是真正經過考古學家考證的阿房宮遺址。而他們指向的廢墟,不過是十九年前聚駕莊村的村支書楊懷軍引進的項目——民營企業家雷應魁耗資1.3億元打造的“錦繡阿房景區”。
孩子們更不知道,再過幾個月,聚駕莊以及與之相鄰的趙家堡、大古城和小古城三個村莊都將全部搬遷,他們的祖先把家建在了阿房宮的遺址之上,而并沒有位于遺址之上的阿房宮村和西圍墻村也將部分搬遷,也是因為他們處在“阿房宮國家遺址公園”的規劃范圍內。
總共7000多村民即將搬離他們祖祖輩輩繁衍生息的土地,一切讓位于規劃總面積為2.3平方公里的阿房宮國家遺址公園。
當然,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阿房宮國家遺址公園僅僅是西安市西咸新區灃東新城“阿房宮人文旅游板塊”的一部分,規劃總面積為12.5平方公里的阿房宮人文旅游板塊中,除去阿房宮國家遺址公園,還有西咸新區灃東新城和北京首都創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首創”)合作,計劃累計投入380億元建設的“首創阿房宮文化旅游產業基地”,為此,將有超過2萬7千多名當地居民要搬離。
此消息在2013年6月7日一經發布就曾在網絡上引起不小的輿論風波,首創380億的累計投資“亮瞎”了網友們的眼球,一家門戶網站對此制作了網絡專題《錢燒阿房宮》。
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員、阿房宮考古隊隊長李毓芳在聚駕莊村住了整整十一年。2002年10月,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聯合組成阿房宮考古工作隊,對阿房宮遺址進行了全面調查、勘探和部分發掘。
六年的時間中,阿房宮考古隊前兩年專注于劃定阿房宮的范圍,后四年主要集中尋找附近與阿房宮相關的建筑。他們最終發現,秦始皇在2000多年前只建成了東西長1270米,南北寬426米,從地里往上算最大高度12米的夯土臺子。沒有宮殿建筑,也沒有被火燒的痕跡。
2008年3月,阿房宮考古隊正式對外宣布,阿房宮只建設了尚未竣工的前殿夯土臺基,項羽“火燒阿房宮”缺乏考古證據的支持,也沒發現與其同時代的秦代建筑。
此舉在當時引發軒然大波,有人戲言,阿房宮原來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爛尾樓。
陜西省文史館研究員徐衛民在2007年曾經撰文支持阿房宮未被火燒這一觀點。他翻閱多部典籍,在司馬遷于秦亡將近一個世紀過后撰寫的《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查找到“……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的字樣,透露出重要的信息:阿房宮并未建成,建成后打算另起名字,建成前暫將其稱為阿房宮。
“我可以肯定地說,阿房宮絕對沒有建成?!崩钬狗颊f,阿房宮考古隊在阿房宮遺址里不但沒有發現一點紅燒土,沒有發現秦代宮殿建筑中最常見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之一——瓦當,而且也沒有發現秦代建筑物倒塌的堆積層,只存在漢代的文化堆積層。這說明這個前殿遺址臺基上就沒有秦代的建筑。
李毓芳推測說,“阿房宮可能是基礎打好了,但宮殿沒有完全蓋好。當時修阿房宮不到一年多,秦始皇就死了,勞動力被拉去修秦陵墓,陵墓沒修完,秦二世就垮臺了,阿房宮的活也就沒完。更沒有什么好燒的?!?/p>
對于幾個星期前被拆除的“錦繡阿房宮”景區,李毓芳始終認為“這個假景拆得好”,“假景里除了有很多火燒阿房宮的場面,還有很多宮殿,全都誤導群眾。說是阿房宮遺址公園,但是里面建了很多小產權樓。這正好阻礙了阿房宮遺址公園,必須拆遷?!?/p>
錦繡阿房宮景區由當時三橋鎮聚駕莊村引進的民營企業投資興建,并非國有企業投資,屬于個體民營投資,可以說只是個“村級項目”。而且實際投資并沒有像此前媒體報道的那樣達到兩億元。
阿房宮遺址保護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李軍解釋了拆除阿房宮景區的原因,2012年底,國家文物局批復了陜西省文物局提出的《阿房宮遺址保護規劃》,按照這份規劃的要求,現有景區部分建筑不符合規劃,對文物長期保護不力,再加上景區經營不善、入不敷出以及租金到期等原因,錦繡阿房宮景區不得不面臨拆除的命運。
錦繡阿房宮景區的一棟尚未被拆遷的二層小樓,現在成了阿房宮遺址保護辦公室兩年過渡期的臨時辦公點,李軍說,辦公室此舉是為了節約成本。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