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媳婦梁氏秋(化名)在姐姐的茶葉店里幫忙,同時照看3歲的兒子
去越南打工結婚
臨淇鎮位于河南安陽林州市南部,距離縣城50公里左右,有大約10萬人口,是林州市的幾個大鎮之一。鎮子本身并沒什么特別之處,最近卻因為23名越南媳婦,幾乎在一夜間聲名鵲起,然而,故事其實早在6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并且,每個從越南娶妻的故事都是大同小異。
“我們林州出國打工的人很多,2007年,臨淇鎮上開始有人去越南打工,因為都是同鄉,有一個人去越南包工程,需要工人肯定是從家鄉的親戚朋友里找,所以鎮上一批一批就去了不少人。那個人還在當地娶了個越南老婆帶回家,是鎮上的第一個,所以很多在老家沒娶上媳婦、年紀又不小了的人也去越南打工,也想找個越南媳婦。去了之后托人介紹,慢慢地就有不少越南女人嫁過來了。”林州市公安局民警馬軍告訴本刊記者。
鄧強就是去越南打工并且結婚的人之一。他當過幾年兵,退伍回到臨淇鎮南河村老家的時候已經二十六七歲了。“現在不好找媳婦啦,在我們這里,過了二十三四歲還沒結婚的就很難再找到媳婦了。他年紀算比較大了,而且他們家條件也不是很好,別人家房子都是兩層的新房子,他們家還是一層的老房子,挺破舊的。現在結婚女方都要看家里條件的,要車要房,還要好幾萬元的彩禮,沒個二三十萬元下不來。他家條件不好,也就一直沒結婚。”村民張仲發告訴本刊記者。
2009年,鄧強29歲,去了越南,工友知道他沒有結婚,就張羅給他介紹個越南姑娘,工地上也有越南當地人干活,知道了鄧強想娶越南媳婦的想法,就把自己的朋友梁氏姐妹介紹給他。鄧強去了梁氏家里,看到了三姐妹,一眼挑中了梁氏秋。梁氏秋在三姐妹中排行老二,比鄧強小十幾歲,高挑清秀,對于她和鄧強的結合,梁氏秋認為是“緣分”。“我當時正在上‘高二’,姐姐的朋友跟姐姐說了這件事,我們就答應見見,反正說也沒見過外國人,可以看看外國人長什么樣子。”梁氏秋告訴本刊記者,她說,自己最開始對丈夫并沒有什么想法。“我們家在涼山,離友誼關只有一小時車程,距中國很近。但是,我們對中國人的印象其實不是很好。中國人來做生意,賣東西很便宜,但是質量非常差,買回去用兩三天就壞了。還有人把越南人拐走賣掉,以前我們村里就有被拐賣到中國的,所以家里人也很小心。”梁氏秋說。見過梁氏秋后,鄧強就常常去找她,兩人語言不通,他就經常帶著工地上的翻譯到她家,帶她出去玩,給她買東西,也跟梁氏秋的爸媽表達了自己想跟她結婚的想法。“慢慢地,我覺得他人挺好的,我家里人說他人不錯,也都不反對,就讓我嫁給他。”梁氏秋說,她本來想高中畢業后再結婚,可是鄧強不同意,“他怕我以后不嫁給他了,就說讓我退學結婚,我那時候還比較小嘛,家里人也都沒說什么,我爸爸、哥哥都同意了,我就退學了”。
雖然感情基礎并不牢靠,梁氏秋還是在認識一兩個月之后便跟鄧強結了婚。“一開始我聽說很多越南人被拐賣到中國,其實也怕被我老公騙,但是他去大使館開了證明,表明自己沒結婚,他常來我家找我玩,對我也很好。在越南,女人要跟男人一樣出去干活掙錢,而且很多越南男人不干活,天天喝酒打牌,回來還打老婆,用毒品的也很多,我不喜歡,他比很多越南男人好,我愿意嫁給他。”梁氏秋說。她并不提及她的家庭從這場婚姻中收獲了什么,而娶了越南媳婦的臨淇男人也不太愿意提及自己付出的錢財,他們更愿意講述自己的婚后生活。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