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公開2012年度三公經費決算的部門中,記者發現,絕大部分都在壓縮公務接待費,響應中央厲行節約的號召,但相比其他兩項,公務接待費壓縮空間明顯最小。
公務接待費指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財政部數據顯示,2012年中央行政事業單位的“三公”支出決算合計74.25億元,比預算數減少5.59億元,其中,公務接待費用14.13億元,減少0.78億元。
減少額度普遍不高
從2012年的預算與決算數對比看,80多個部門,接待費用一共減少5400多萬元。但記者發現,多數部門的公務接待費用數值壓縮不大。國家體育總局的公務接待費為664.96萬元,比預算節省23萬余元;全國政協的公務接待費384萬元,實際支出比預算節約22萬余元;審計署公務接待費820萬元,比預算節省45萬元;最“摳門”的當屬國家發改委,其公務接待費支出601.69萬元,只比預算降低了1.06%。
少數部門接待費增加
個別部門接待費用實際支出有所增加。商務部的公務接待費104.9萬元,比2011年增加12.16萬元,同103.79萬元的預算相比,增加了1萬余元。不過,上述支出中未含外事接待費支出664.71萬元。此外,住建部14.59萬元,比預算超出6000余元。不過,記者發現,相比于公車消費占據了大篇幅介紹,對于增加的具體項目及執行標準,這些部門的公開決算中均未有明確交代。最會花錢的當屬國務院法制辦,公務接待費用預算38萬元,實際支出38萬元,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個別部門接待費占大頭
記者發現,今年不少部門在三公經費公開時,還用餅圖等形式讓“三公”各占的比重一目了然,方便公眾直接獲取信息。其中,公務接待費占比較高的有國家民委等,其2012年的公務接待決算為1447.23萬元,三公經費3132萬元,公務接待費所占比重達到46%。而財政部、水利部等數十個部門的接待費用占三公經費總額比重不到10%,如水利部公務接待費財政撥款決算數為883.71萬元,占“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決算總數的8.63%,更少的如住建部,公務接待費占2.13%。中科院的公務接待費決算數為7945.89萬元,占“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決算總數的35.20%。中科院解釋稱,由于國際合作工作需要,接待外賓較多。
解讀
接待細則待完善
記者發現,相比“三公”其他兩項,公務接待費是最“模糊“的,沒有具體消費內容及標準。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解釋稱,這是因為公務接待方面目前沒有量化,很難壓縮下去。
據了解,目前可依據的還是財政部1997年制定的公務接待規定,其中提到:副部級以下(含副部級)干部每人每天伙食費標準最高不超過90元;局級以下(含局級)干部每人每天伙食費標準最高不超過70元;確需宴請的,宴請標準不得高于每天的接待標準,并嚴格控制陪餐人數。同時,接待中任何單位不得以任何借口上各種洋酒和各種國產名酒。
但在葉青看來,現在執行這項標準幾乎不太可能。因為中央部門大都在北京,以北京現在的消費水平,宴請很難不超;況且能列入最終決算的,一般涉及的都是副部級以上干部接待,按照原有標準就更不太可能。目前,還有一定壓縮空間的,就是建議同城開會不請客吃飯。此外,逐漸推動自助餐等可以量化的接待形式,當然這得有一個過程。
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政策法規司相關負責人曾表示,該司將會同有關部門細化公務接待管理的規定,三年內將會出臺,最快也會在一兩年。
解惑
公務接待定點賓館 套房對“公”650元對私4800元
某高檔餐飲企業負責人透露:座上賓為“官員”的宴請占營業額一半以上
什么是公務接待?并無細化的目錄。中辦、國辦2006年印發的《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表示:國內公務是指出席會議、考察調研、學習交流、檢查指導等活動,而接待主要包括住宿、用餐、交通等。除國內公務外,還包括“接待外賓費用”。記者在京探訪公務接待定點賓館和部分“涉公消費”酒店,試圖從吃住兩方面解讀公務接待的相關疑問。
住宿會議都有“定點酒店”
公務接待住什么酒店?《規定》明確,接待對象需要安排住宿的,接待單位應在定點飯店或內部賓館、招待所安排。
定點酒店有何特征?記者從財政部主辦的“黨政機關出差會議定點飯店查詢網”了解到,定點酒店并不神秘,既有“五星”也有“兩星”,既對“公”也對“私”。以該網2013-2014年度指定出差會議的定點接待地點(北京地區)為例,包括國賓酒店、湖南大廈、北京中油賓館、五洲大酒店、華風賓館等多家。
記者同時發現,定點酒店存在巨大“價差”。以國賓酒店為例,普通套房門市價4800元,而針對公務接待的“協議價”為650元。該協議價并不“保密”,在定點飯店查詢網上點擊“網上預訂”,會出現酒店目錄,每家酒店介紹中基本都附帶兩份“協議”——黨政機關出差定點飯店協議價格表、黨政機關定點會議協議價格表。記者查詢多家定點酒店的“協議價”,發現遠低于市價。以套房為例,基本都在700元以內。會議室的價格也遠低于市價。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