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煉油廠、小煉鐵廠、小加工廠,各類污染企業直排給空氣帶來的嚴重污染,直接損害了當地群眾的身心健康,也讓與之接壤的北京受到嚴重影響。
黑煙黃煙直排云霄,隨風飄蕩在村子上空;沿途不時可見一團團黑霧向北京方向涌去;空氣中飄浮著一股鐵銹氣味……《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近日調研“環首都霧霾圈”時發現,北京周邊部分地區污染企業偷排直排現象嚴重。一些基層干部坦言,北京周邊污染企業偷排直排屢禁不止,既源于地方政府對于GDP的盲目追求,也與北京周邊部分地方的消極心態息息相關。
“我們這里得癌癥的明顯多了”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告訴本刊記者,在各類污染物初始排放源中,“外來輸送”為第二大污染源,對北京PM2.5的貢獻率為19%。“這說明北京周邊的污染物排放情況不容樂觀。”
為了探尋“環首都霧霾圈”中污染源的真實情況,本刊記者近日在距北京市一百公里左右的范圍內,選擇了多家企業探訪。
剛走進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新鎮鎮西代村,幾位村民就向記者反映,村附近一家鋼廠污染嚴重。“我家在屋外晾衣服,隔天用手一捋,手上就有一層臟灰。”一位韓姓村民說,“如果穿著白襯衫在村里轉上一圈,襯衣上立馬就會有許多黑點兒。”
本刊記者連續在該鋼廠附近“蹲守”了3天,真切體會到了這些排污企業的“威力”——露天工地上揚起滾滾灰塵,車間里不時有黃煙排出;向空中遠遠望去,高爐里冒出一股股黑煙,在大風的作用下飄散升騰,不斷向下風向的村莊移動;空氣中始終能聞到一股子鐵銹的氣味。
文安縣新鎮鎮居民王翠霞告訴本刊記者,大霧天外出時,會被嗆得出不來氣。“我在這生活20多年了,近些年來,我們這里得癌癥的明顯多了。”
在北京周邊,像這樣的排污點絕不是少數。本刊記者順著107國道在河北省保定市滿城縣走訪時,沿途不時可見一團團“黑霧”涌向天空。行至方順橋鎮時,一個冒著股股黑煙的煙囪映入記者的眼簾,走近才看到,這家工廠除煙囪冒煙外,旁邊車間里還不斷噴出“蘑菇云”似的濃煙,一古腦兒地向外圍擴散。
在保定市的南市區、滿城縣和清苑縣交界處,本刊記者看到這里分布著數個足球場大小、20多米深的大坑。上前詢問后才知道,工人們在這里用廢舊塑料煉柴油,一縷縷黑煙就從這里飄向天空。附近村民馬海珠告訴記者,她家住在離大坑2里地遠的村里,一遇到刮風天,滿村子都是柴油味兒,村民在家都要捂著鼻子。
“一袋煙的工夫就能飄到北京”
小煉油廠、小煉鐵廠、小加工廠,各類污染企業直排給空氣帶來的嚴重污染,直接損害了當地群眾的身心健康,也讓與之接壤的北京受到嚴重影響。
滿城縣方順橋鎮一位陳姓村民告訴本刊記者,村里的企業大大小小有幾百家。“這當然有污染了,而且隨風到處吹,你看那冒的黑煙,一袋煙的工夫就能飄到北京。但是,不這樣咱們村里人吃啥呢?”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大氣部主任助理雷宇告訴本刊記者,根據季節、污染程度等不同情況,河北對北京的大氣污染物區域貢獻的常年平均值約為10%-30%。在特殊的氣象條件下(如特定風向、風速),河北工業污染源對北京的影響還會更大。
本刊記者調查發現,坐落在村子里的鋼廠和各類小企業,已經成為當地農民重要的收入來源。盡管也有一些村民對于企業排污感到氣憤,但許多村民對于賺錢蓋房子的愿望,仍然比治理污染更加迫切。“我們寧可吸著骯臟的空氣,也要攢錢蓋房買車。”不少村民對記者說。
消極心態值得關注
國家已經三令五申要求對污染物排放進行總量控制,可是為何一些地區的污染企業仍然“有恃無恐”,偷排直排現象屢禁不止?究其根源,一方面,是一些地方的發展理念仍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北京周邊部分地區的消極心態,也影響了這些地區對大氣污染治理的積極性。
文安縣的一位官員對本刊記者說,京津冀的大氣污染很復雜,既有北京的責任,也有周邊地區包括文安縣的責任。可文安縣級財政是“吃飯”財政,前幾年承接了“污染”產業,到了這一任縣委縣政府,環境治理的成本誰來分擔?經濟發展速度減緩的責任誰來承擔?
這樣的想法在當地有著相當的代表性。文安縣和滿城縣的不少干部都認為,對于經濟落后地區來說,如果不發展經濟,既無法提高財政收入、向上級政府“交代”,也難以解決群眾就業、提高百姓生活質量。“環保是一個花錢的產業,連‘肚皮’都沒照顧好,哪還有多余的錢搞環保?”
為了治理大氣污染,有關部門多年前就提出要進行空氣污染治理的“區域聯防聯控”。但本刊記者調查了解到,北京周邊一些地方的干部將治理本地污染、區域聯防聯控看作是“為北京服務”,并由此對治污抱有抵觸情緒。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一位專家認為,如果不把PM2.5的降低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政府政績考核,環首都區域的“聯防聯控”就只能是紙上談兵。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