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出國好,有人說不好,有人說溫哥華月亮圓,有人說不圓,到底圓不圓只有你自己去看了才能知道。但至少晴晴在溫哥華,我看到她進步了?!?/p>
北京女孩晴晴上小學時,每天從6點鐘開始:6:00起床,6:15吃早飯,6:30準時出發。坐電梯下樓3分鐘,到車位2分鐘,路上交通40分鐘。分鐘在每天早上晴媽的眼里是一個很大的時間單位,她恨不得像田徑運動員一樣用秒來精確時間。
升入初中,一切變得不同。清晨6點的陽光照射在安靜的小鎮上,寬闊整潔的街道偶爾能看到汽車的身影,環繞小鎮的山林里依稀傳出布谷鳥的叫聲。晴晴抱著她的洋娃娃還在熟睡。晴媽起床后可以沖杯咖啡,邊聽音樂,邊為女兒做早餐。因為她知道,不論什么時段,開車只要5分鐘就可以把晴晴送到學校。
2011年1月,晴媽賣掉了房子,辭去了工作,陪著女兒來到了距離北京8536公里的溫哥華。
兩件小事
出國之前,晴晴就讀于北京市府學小學。在北京,府學小學是重點中的重點。學校以“素質教育”見長,但在中國,沒有哪所公辦小學不看重分數。
“在中國,分數就是學生的命根兒?!鼻鐙屨f。
2010年的一天,晴晴放學回家板著臉。她的語文考試,只有一道閱讀題做錯了,可她想不通。晴媽拿起考卷,那問題是:“你最喜歡文章的哪句話?為什么喜歡?”晴晴挑了一句話,寫出了自己的理由,可得到了一個叉,因為與標準答案不符。
晴晴不解,“問的是我喜歡哪句話,我喜歡哪句就寫哪句,為什么要判我錯呢?”晴媽不知道該怎么跟女兒解釋這個問題,只得嘆了口氣,“等你長大就明白了,這就是中國式的教育。”
而隨后而來的“博客”風波,更開始讓晴媽擔心學校的教育環境。那一次,晴晴的班里競選班干部。班干部要具備兩項條件,一、學習成績優異;二、在同學們心目中要有威信。兩項條件都能得到滿分的同學很少,班主任在“選擇權把控”這個環節中,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會把自己看好的學生提前選為三好學生,幫助他樹立威信。那段日子,不少同學在微博、博客上討論此事,上演了一出“博客風波”。
“這么小的孩子在這些問題上牽扯了太多的精力,現在只是小學,以后還有初中、高中、大學,這樣對孩子以后長大的認知,對人生觀、價值觀只會造成不良的影響?!?010年這兩件小事,讓晴媽認真思考女兒的教育問題。在與晴晴長期溝通后,她最終決定,陪女兒出國留學。
考察了大大小小十幾個國家,他們最終選定去華裔人口約占40萬的加拿大城市溫哥華。
兩個方式
晴晴就讀于溫哥華的西溫中學,西溫中學采用學分制的進修方式,無論選修課還是必修課,一門課程修完都為4分,只要修滿80學分便可畢業。
在晴媽看來,加拿大的教育方式較國內而言,更加開放,更加因人而異,真正可算“因人施教”。
在中國,初中生和高中生所學習的科目都是統一規定的,語文、數學、英語、歷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習這九門學科是每個學生參加高考前的“必經之路”。而在加拿大,學校并沒有統一規定的科目,“學校教學的理念是橫向性拓展和縱向性延伸。”
“橫向性拓展”是指學生除了修讀極少數的必修課外,可以自主選擇喜歡的科目進行修讀。晴晴可以選擇的科目種類繁多,包括:體育、語言、音樂、美術、技能六個大門類。其中包含:棒球、冰球、射箭、法語、日語、西班牙語、吉他、鋼琴、合唱、設計、舞蹈、攝影、表演、IT、烹飪、多媒體、汽修等近百項科目。學生喜歡什么,就可以選擇那個科目。
而“縱向性延伸”則是把每個學科分成不同等級,根據學生不同的需求,自由選擇。如果學生對數學并不感興趣,可以選擇數學科目中較低等級的課程進行學習。如果學生喜歡研究數學,可以選擇高等級數學課程。學校沒有硬性規定,完全自主。
剛到溫哥華讀書的晴晴,對這種教育方式很難接受,有時甚至摸不著頭腦。她已經習慣按部就班的學習方式?!耙郧岸际菍W校給我設一個框,我該學什么,我要學什么,學校規定好,我去學就行。到了溫哥華,學校突然反過來問我,我想學什么,我喜歡學什么,我當時真傻了,因為我自個兒都不知道我喜歡學什么?!?/p>
入學一周之后,晴晴在跟媽媽反復商量下,選擇了古典吉他。剛上了三節課,晴晴就能熟練地掌握C和弦、D和弦、Em和弦G和弦等幾個基本和弦,吉他老師對她的表現頗為滿意。可是吉他課進行到第四節的時候,老師給了晴晴一段即興發揮的時間,要求晴晴用學過的和弦自由組成一首曲子彈奏。晴晴愣了。之前她在國內也學過樂器,老師對她的要求是只要熟練彈奏曲譜的內容即可,而國外老師的要求卻是讓她自由組合旋律。晴晴整整想了一節課,臨到最后表演時間,她選擇了放棄,對老師說:“對不起,我不會?!?/p>
老師感覺很吃驚,他教了二十多年吉他,在加拿大,一二年級甚至幼兒園學琴的孩子都能完成即興發揮這個環節。老師對晴晴的評價是:只會reading,不會speaking。這句話,反而更堅定了晴媽讓女兒國外學習的信心?!叭绻屗ギ嫯嫞芘R摹得非常好。但是如果讓她憑想象、憑靈感去畫畫,她卻不會。思想被禁錮的孩子就是這樣學習的?!?/p>
教學的開放不僅體現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同樣也體現在考試上。
在西溫中學,期末考試之前,老師不會告訴學生哪里是重點,哪里需要好好準備,只是臨下課前告訴學生們一聲:“下節課期末考試,不要遲到?!?/p>
第一次科學科目的期末考試,讓晴晴不知所措。她完全不清楚該復習什么,哪些是重點,只能硬著頭皮翻看課本,記住一大串的單詞。第二天測試,一道考題是感染沙門氏菌人體會有哪些癥狀。在課本上,感染的癥狀完全沒有提及,但在課堂上,老師播放的關于病菌的影片中卻出現過。晴晴后悔當時沒有仔細留意,直到考試結束,沙門氏菌那道題的答案處依然是空白。那場考試,也成為晴晴留學至今唯一一場沒有合格的考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