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置業
“我不可能做一輩子,退出是早晚的事。”在3月5日舉行的2012年度股東大會上,武漢南國置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國置業”)創始人許曉明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
5月12日,許曉明的這一表態基本兌現,當晚南國置業突發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許曉明同意放棄其所持有的占公司總股本15%股份的表決權,并認可中國水電建設集團房地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水電地產”)擁有公司的實際控制權。
這距離南國置業引進其第二大股東中國水電地產,不足半年時間。
目前南國置業7名非獨立董事中,元老團隊只有許曉明占有一席之位,其余6名均由水電地產推薦,南國置業已變身為央企中國水電地產“馬甲”。
在南國置業“傍上”央企大款之后,許曉明和其兄許賢明也憑借出售股權,躋身億萬富翁行列,累計減持套現達14.57億元。
然而,將一手創立的企業轉手他人,許曉明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南國置業仍未走出湖北省,而商業地產投資大、回報周期長的特點,又使其面臨嚴峻的資金壓力,引進財大氣粗的央企中國水電地產,成為明智之舉。
作為小股東的中國水電地產,并不能分享南國置業的大部分收益,約41.52%的收益還將由第一大股東許曉明享有,中國水電地產通過許曉明讓渡表決權來獲得實際控制權,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南國置業“資金之渴”
2009年,作為國內重啟IPO市場后的首家上市地產公司,南國置業曾風光無限,并非常幸運地成為迄今為止最后一家A股上市房企。
然而,在南國置業上市之后,更加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也緊隨而來,房企的資本市場融資閘門再次關閉。
房產界的“帶頭大哥”萬科總裁郁亮,在去年3月舉行的2011年報發布會上驚呼:“萬科已經5年沒有在資本市場上融資。”
位于武漢的中小開發商南國置業,更不能例外,上市后便沒有在資本市場融資的經歷,而專注于商業地產開發的它,更是由于資金掣肘,始終無法走出湖北省。
南國置業2012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其手持現金16億元,但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高達18億元,此外還有約5億元的應付賬款和應交稅費。
在上市三年禁售期滿后,南國置業募集的5.5億元資金,已消耗殆盡,截至2012年底,其募集資金余額僅為2300元。
在走投無路之際,許曉明找到了中國水電地產,考慮出售其所持有的南國置業部分股權。
中國水電擴張所需
此時,中國水電苦于地產無法做大做強。作為16家將房地產業務作為主業的央企之一,經過長達7年的摸索,中國水電地產的業績仍難以令人滿意,2011年其僅實現30億元營業額,與其他15家從事房地產業務的央企不可同日而語。
2011年,保利、中海已突破700億元銷售額,華潤置地邁入300億元門檻,招商地產銷售額也超過200億元,就連中鐵建和中鐵置業也邁入百億元大關。
這讓中國水電地產董事長夏進有點著急,公開資料顯示,夏進現任中國水利水電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中國水電集團房地產事業部總經理,中國水電集團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去年下半年,我們開始和南國置業洽談收購股權的事宜。”5月15日,一位知情人士稱回憶。
在此之前,中國水電與南國置業并沒有業務往來,直到2011年,中國水電地產進軍武漢。“那是與中海合作的高端住宅項目萬錦江城,與南國置業在資源上有一些共享和支持,項目做得非常好,有了互相信任的基礎。”這位知情人士稱,“去年,我們又獨立開發了第二個住宅項目海賦江城,現在已經開盤了,做得也不錯,加深了信任。”
在武漢發展十幾年的南國置業創始人許曉明,在武漢有著外人無法比擬的優勢和強大人脈資源,其不僅是九三學社社員,還兼任湖北省政府參事、武漢市工商聯副會長、中國光彩事業武漢促進會副會長等職務。在中國水電地產進軍武漢之際,許曉明提供了不小的幫助。
專注于商業地產開發運營的南國置業,恰好可以彌補中國水電地產商業地產經驗缺乏的短板。“現在很多城市出讓的土地都是城市綜合體,都要求有一定的商業配比,我們入股南國置業后,商業部分便可以讓他們來做。”知情人士稱。
2012年12月20日,許曉明與其兄許賢明便與中國水電地產簽署了《股權轉讓簽署協議書》。許氏兄弟將其所持有的武漢新天地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新天地公司”,其中許賢明持有5%股權)100%股權整體轉讓給中國水電地產,而新天地公司持有南國置業21.75%股權,同時許曉明將其持有的南國置業8%股權轉讓給中國水電地產。
轉讓完成后,夏進所執掌的中國水電地產便持有南國置業29.75%股權,成為其第二大股東。而許曉明仍持有南國置業41.52%股權,在控股南國置業的同時成功套現約14億多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