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是全國經濟強縣,“縣里本來一直在為撤縣建市做準備,沒想到被湖州‘捷足先登’。” (向春/圖)
“在長興街頭你看到0001-0003號的政府車牌,都是獎勵給企業的。”
為了說服長興,湖州承諾“五不變”——名字不變、區域范圍不變、財政體制不變、縣級管理權限不變、縣級管理體制不變。
在中國,當一個地級市想把下邊的縣變成區,這個縣會怎么做?A,無條件服從大局;B,同意但要求原有利益格局不變;C,堅決不同意但通過組織程序向上反映。擁有63萬人口的浙北小縣長興選擇了更激烈的D:集體抗議。
部分領導干部也站出來說“不”——兩百多名老干部上書縣委,縣委四套班子全部反對。
5月8日,浙江長興因“撤縣變區”釀就一場風波。面對洶涌民意,湖州市決定暫停“撤縣設區”計劃,并派出調研組進駐長興傾聽民意。
在中央“擴權強縣”的大背景下,湖州為何突然要“撤縣設區”?“撤縣設區”在各地并不鮮見,大多風平浪靜,長興為何要集體“犯上”?這場行政區劃調整風波背后,又折射了地方上怎樣的利益之爭?
“如果不簽, 怎么向企業交代?”
事前并無任何征兆。長興縣財政局官員王偉第一次聽說湖州要把長興“撤縣設區”,是5月5日。消息在單位傳開后,局里上下沒一個人贊成。
“這會把我們拖垮的。”王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長興作為浙江財政“省直管縣”,財政80%留給自己,20%交給省里。變成區之后,一半要交給湖州。“假設長興2013財政收入70個億,變成區,就有35億要給湖州。”
財政局立刻召開黨組會議,把局意見反饋給縣委。長興縣招商局的反應更為激烈。5月7日,該局全體17名工作人員向長興縣公安局提出游行申請,認為湖州的做法“嚴重傷害長興人民感情,破壞長興建設的大好形勢”。
“變區之后,審批權、規劃權被湖州拿走,長興還怎么活?”長興縣招商局官員陳國慶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一個大項目本來要投在長興,但湖州可能會統一規劃,放到其他區。
企業家們更是坐立不安。“在縣里辦事,部門之間經常踢‘皮球’,變成區后,還要跑到30公里外的湖州,那就更難了。”長興某鎮一家熱電材料廠老板不無擔心地說,“原來一天能辦兩件事,以后可能一件事都辦不了。”
這位老板把擔心告訴了鎮里,沒想到鎮上早就“炸開了鍋”。書記鎮長已經在簽名抗議,鎮商會還要召集企業召開緊急會議。“會員十分震驚,一致反對。”5月7日,商會在向縣公安局發出的集會申請中稱:“游行規模:150人,口號:堅決抵制長興撤縣設區。”
鎮長書記簽的是那封后來廣為流傳的“致中共長興縣委的一封信”,信的下方密密麻麻有數十個簽名,鄉鎮干部居多。
信中這樣寫道:“假如湖州市委、市政府一意孤行,長興縣所有黨政機關、鄉鎮(街道、園區)的一把手也將集體辭職……”
長興鄉鎮經濟發達,所轄13個鄉鎮都有自己的特色產業。對于鄉鎮領導來說,他們大部分工作是跟企業打交道。一位接近某位簽名鎮長的知情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位鎮長說,“他如果不簽,怎么向企業交代?”
很多長興市民從感情上無法接受。“長興縣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可能就要終結。”長興一家廣告公司老板王元彬說。
在長興人的印象中,湖州雖是地級市,2012年長興縣財政收入62.2億,但湖州市中心城區吳興區只有長興的一半。
有關“撤縣變區”的討論,迅速鋪滿“長興吧”的首頁并不斷刷新。“長興吧”是長興人最常光顧的虛擬社區之一。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