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一些發達國家類似,美國的全科醫生是其國民健康最重要的“守門人”。目前,美國全科醫生占全國醫生總數的60%,80%~90%的病人通過全科醫生得到了有效診治,可見全科醫生首診制度在美國國民保健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的教育培訓、職業管理和收入激勵制度,是美國全科醫生制度不斷完善的基礎。
美國的全科醫生也稱為家庭醫生,是綜合程度較高的醫學人才,主要為社區家庭提供基本、連續、綜合的醫療衛生保健服務。在美國發達城市,全科醫生主要從事預防保健、簡單疾病治療、慢性病治療、持續跟蹤治療、診斷和轉診復雜疾病以及家庭咨詢。但在醫療資源不足和比較偏僻的區域,全科醫生除了進行一般治療,還要在其診療范圍內做手術、接生、處理急診,并擔負心理衛生、公共衛生等基礎醫療工作。一些全科醫生還承擔著社區衛生教育、疾病管理、疫苗接種等工作。
2010年在中國培訓全科醫生的波克雷爾(中)已在美國擔任20多年全科醫生,圖為他同兩位中方的全科醫生交流。
規范的教育培訓制度
在美國,需要經歷規范的高等醫學教育、畢業后醫學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全科醫生,從上大學到開始執業至少需要11年。
美國的醫學生進入醫學院校之前,需要經過4年的醫學預科或相關學科的學習,在取得學士學位后,才有資格參加醫學院入學考試,取得優良成績后,可以申請醫學院。
醫學院學制4年,前2年為基礎課程,后2年為臨床課程,學習結束并修滿學分后可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如果選擇全科醫生作為將來的專業方向,醫學生可以在臨床課程的第1年向舉辦全科醫師培訓項目的醫院提出申請,通過遴選的人在畢業后可以進入住院醫生培訓項目。
住院醫生培訓是全科醫生教育的第三個階段,時間為3年。前兩年主要在大醫院或社區醫院培訓,但每周至少有兩三個半天到社區診所學習,第3年主要在社區診所培訓。
嚴格的執業準入與管理制度
美國對全科醫生通過注冊準入和競爭性淘汰機制進行嚴格管理,保證全科醫生的高水平。在醫學院教育階段,醫學生均需參加美國醫師資格考試的第一、二、三階段考試,通過后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學習階段結束后,醫學生要參加全科醫生職業醫師資格考試,考試合格者將獲得家庭醫師資格證書。此后,還需完成規范化培訓,通過專科委員會考試后才能注冊執業。
為保證全科醫生的服務水平,美國實行全科醫生再注冊制度,全科醫生每6年必須參加資格再認證,合格者才能繼續執業。為此,美國針對全科醫生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繼續教育制度,將繼續教育作為全科醫生再注冊的重要條件。
美國家庭醫師學會要求其會員每三年完成150個學時的繼續教育,包括參加繼續教育項目學習、發表論文或科研報告、承擔醫學院校教學課程,參加住院醫生訓練項目等,達到要求者才能維持會員資格。
多渠道的激勵制度
在美國,60%以上的醫學畢業生選擇當全科醫生,這得益于美國政府多環節、多渠道的激勵措施。
在醫學教育階段,美國政府每年對醫學院全科醫師培訓投入每人10萬美元左右的資金。同時,美國政府允許醫學生通過貸款解決經濟上的問題,大約80%醫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費用都是通過聯邦家庭教育貸款、醫學教育助學貸款等方式解決。
全科醫生從業之后,美國通過服務收費、醫保支付等方式保證全科醫生的收入和較高的社會地位。目前美國全科醫生收入是社會平均收入的3.3倍~3.7倍,略低于專科醫生,年收入至少在10萬美元以上。
為促進流動、解決全科醫生分布不均衡問題,美國政府在缺醫少藥的地區開設新的醫學院校,增加對聯邦衛生服務計劃、社區衛生服務計劃、區域衛生教育計劃等項目的資金支持力度,增加了這些地區全科醫生的供給。
此外,美國政府還采取對口支持政策,鼓勵醫學院校招收農村學生,鼓勵學生到山區、農村工作,鼓勵非美國醫學院校畢業的醫生,到醫療資源不足的地區工作。工作若干年后,這些國際醫生可獲得美國的永久居留權,很多國際醫生通過這種方式留在了美國。
近年來,隨著美國人口老齡化加重、健康觀的轉變以及醫療開銷的急速升高,美國社會對全科醫生的作用更加重視。美國總統多次提出,要把全科醫生的功能恢復,使大部分疾病在全科醫生的范圍內得到治療,在需要的情況下再由專科醫生會診治療。可以預計,美國政府將進一步重視全科醫生的教育和培訓,使其更有效地為社區服務。(《半月談》/記者 王向華)
相關新聞
更多>>